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又要來了,除了緊盯購物外,「單身狗」們也備受重視。各種各樣的機構都在試圖搞清楚,他們是怎樣的一群人?有著怎樣的焦慮與需求?
之前已有《「95後」單身地圖》《「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中國空巢青年圖鑑》《2018年職場人婚戀觀調研報告》,這些看上去既逗趣又天馬行空的調查,涵蓋了單身群體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過後,使我忍俊不禁。究其原因,在單身群體崛起的這些年,從衣食住行到休閒娛樂,中國消費與服務市場的方方面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改變。
01新型婚戀觀:經濟、階層、精神都要門當戶對
如今,單身、不婚、晚婚等話題,頻繁成為社會輿論場中的熱點話題。
一方面,催婚、催生正在從一個家庭話題演變成社會話題;另一方面,單身經濟的迅速崛起則從側面反映出年輕人似乎決心「將單身進行到底」。
在兩種看似「雞同鴨講」的觀點背後,是新婚戀觀的形成。換句話說,在如今的單身群體看來,結婚已經不只是一起生活與繁衍後代那樣簡單了。
那麼,與傳統婚姻講究的「門當戶對」觀念相比,如今,年輕人崇尚怎樣的婚姻觀呢?
此前,婚戀平臺珍愛網曾聯合中國青年網以及深圳大學共同製作了一份《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查報告,較為全面地為這一群體素描了一幅「畫像」:
他們多數生活在城市之中,一線城市單身「90後」的收入約為1萬元~2萬元,伴隨城市等級的降低,3000元~6000元月收入的佔比越來越高。
在家庭環境上,他們屬於中國第一代和第二代獨生子女,目前基本上處於工作狀態,無贍養老人的壓力。
在消費觀念上,面對房價高企的現狀,他們奉行「與其攢錢買房,不如及時行樂」的消費主張。
值得一提的是,在婚戀觀方面,「門當戶對」的觀念依然被大部分人認可。《「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數據顯示,在受訪的單身「90後」中,50%的人贊同門當戶對,46%的人認為只要真心相愛就行。
然而,與過去強調物質和社會地位上的門當戶對相比,年輕一代單身群體更希望精神上能夠門當戶對。
因此,超七成單身男女認為,門當戶對是指結婚對象雙方的學歷、能力、成長背景等匹配。
02不滿單身現狀:渴望脫單,但更渴望獨立
近年來,儘管我國結婚率有走低的趨勢,但大多數單身者並非「主動單身」。
調查顯示,目前,超八成(86.28%)的單身男女對單身狀態表示不滿,渴望改變,並願意付諸行動。
在「脫單難」的諸多原因中,圈子小、工作忙、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是排名前三的選項。
在脫單動力方面,「父母之命」不再是主要原因。與之相比,如今的年輕人更在乎婚姻能否滿足自己對生活的嚮往(54.55%),以及周圍朋友是否結婚等。
從上述調查來看,單身群體擁有強烈的脫單願望,但究竟是什麼阻止了他們前進的步伐呢?在很多人看來,「眼光高」是大多數人「被剩下」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在如今年輕人的價值體系中,單身「90後」更重視經濟獨立,渴望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他們看來,穩定的收入(57.78%)、父母身體健康(57.62%)、職業前景良好(29.99%)、擁有好朋友(25.05%)及充實的業餘生活(24.37%)是自己幸福感的主要來源。
除個人期望值提高外,從更深層次來看,有社會學者認為,現代婚姻的瓦解和鬆動與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有關。
在今天,男性僅僅希望以父親的身份,獲得在家庭中的支配權已經很難實現。
由此可見,根據年齡或輩分來確定權威身份的必然性已經不復存在。這一點也很明顯地表現在調查報告中:
在一部分單身群體看來,婚姻是兩個人志同道合的生活,在經濟責任上,五成單身「90後」認為丈夫應承擔主要的經濟責任,三成單身「90後」則認為夫妻應共同承擔經濟責任。
在家務分配方面,近半數單身「90後」支持分工合作或者誰有時間就誰做,而不再是單純地認為女生或男性應一人「包幹」。
03生活方式變革: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單身=悲催」的觀念已經被拋棄。對於單身的「90後」群體來說,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正在成為常態。
單身群體日益壯大,雖然給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作為一種社會發展趨勢,它也為經濟發展帶來了不容忽視的機會。
中國黃金集團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認為,單身經濟是適應人口變化而生的。
「社會人口結構出現一定的變化,需求層次就出現變化。比如,如果出生率特別高,那麼就有嬰兒經濟;如果老齡化嚴重,那麼就會出現老齡經濟;現在單身的人變多,就會形成單身經濟。」
2017年,阿里巴巴發布的《中國空巢青年圖鑑》顯示,中國的「空巢青年」群體已經超過5000萬人,且多分布於高薪職業,其中金融、網際網路IT、教育位居前三。
由此帶來的影響,則是單身經濟的內涵不斷延展。
在廣度上,以一人食、一人住為代表的「一人經濟」,以熱銷小家電為代表的「迷你經濟」,以服裝、美容、健身為代表的「悅己經濟」相繼在消費和服務市場上生根發芽;在深度上,寵物經濟、深夜經濟也應運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單身群體來說,「團圓經濟」更是一個體量巨大的市場。
從高端消費來看,為了更高效地找到合適的對象,動輒數千元、上萬元的交友服務方興未艾;從影響範圍來看,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社交媒體,也因為切中了單身群體的交友需求而快速發展。
那麼,「一個人」究竟能扛起多大的消費市場呢?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CBNData)聯合口碑發布的《2018生活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單人的自我樂活模式」正引領一場全新生活方式的變革。
國金消費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單身經濟專題分析報告》則指出,「花錢買方便」是單身消費的動向之一。
由此可見,在單身時代,更大的需求市場已經被激活,而如何讓數以千萬計的單身男女告別單身,則需要思維方式以及服務供給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