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

2020-12-22 瀟湘夜雨靜翻書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李銀河,我不是王小波的遺孀,我就是我

李銀河說過一句話:「想要找到靈魂伴侶,首先你要有個靈魂。」每個人,都必須有個獨立的思想,高尚而有趣的靈魂,不然,我們拿什麼來找個靈魂相伴,這些年,李銀河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她的標籤,再也不是王小波遺孀,也不是伏波娃第二。

女性的話題。總是紛紛擾擾,莫衷一是,很多的女同胞,依然在遭遇職場、家庭等多方面的歧視和不公。眼花繚亂裡,她們依然在蹭熱度的狂歡背後,繼續艱辛地生活。李銀河是半個女權主義者,她憐憫自己的同類,希望她們幸福,獲得生命的饋贈。

李銀河直到今天,還在《生命唯願愛與自由》中,舉歌德和席勒的例子。歌德天縱奇才,文思泉湧,寫作對他來說格外輕鬆。而席勒,則過著苦行僧式的生活,面對厚厚的稿紙,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黑塞說,這兩位大師一位是神,另一位是英雄。

也許,在李銀河心裡,王小波就是前者。她愛他,所以她更要成為自己,以匹配自己愛過的這個人,從兩人相戀開始,就有人以為她才是那個條件優越的人,但她知道,她的地位,她的資歷,都不足以匹配王小波,王小波不在乎的,她也開始不在乎。

王小波的作品,一部連著一部,成為文藝青年的朝聖,李銀河也沒有停下腳步,她先後獲得了自己領域的碩士和博士文憑,出版了幾十本書,不但在專業領域成績斐然,而且致力於女權運動,在許多公共領域為女性爭取權益。

一個有靈魂的頭腦,勝過權勢和財富,像是划過夜空的流星,給黑暗帶來光明,李銀河,與亡夫一樣,都是特立獨行的典範,她和他,面貌都夠醜陋,但沒有人輕視他們的思想,光芒萬丈,瑰麗無比,李銀河,就像是你對王小波說的那樣,我也說一句,你好,李銀河。

相關焦點

  • 寫黃色小說的王小波能否想到?自己去世後,遺孀李銀河成性學大師
    其實王小波與李銀河兩人之間也是勢均力敵的愛情:王小波辭職後是特立獨行的自由撰稿人 ,寫了很多文字,可是很多人都把他的小說視為「黃色小說」,因為作品裡面有很多大膽的性描寫,獲獎的《黃金時代》更是被當作黃色小說刊登;再看看他的遺孀李銀河吧,她是我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是性學大師,思想大膽前衛,常常語出驚人,甚至還為「一夜情」、「群居愛情
  • 《綠毛水怪》:李銀河說,這本書,就是我和王小波的媒人
    《綠毛水怪》:李銀河說,這本書,就是我和王小波的媒人王小波已經去世了幾十年,早已找到另一半的李銀河,依然念念不忘,她說,《綠毛水怪》這本書,就是她和王小波的媒人,當年看完了這本書,李銀河想,管它呢,就是他了。
  • 王小波和李銀河:寫在五線譜上的愛情
    龍應臺筆下的父母情親;餘華筆下的兄弟情義;金庸筆下的江湖義氣;林清玄筆下的深情萬物;還有,王小波和李銀河寫在五線譜上的愛情。王小波 和李銀河的愛情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樂於談論的話題,如果你翻閱過那本《愛你就像愛生命》,你就知道王小波的情書簡直可以算作他那一時期裡的模範。
  •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丨上書房
    如何獲取自由?怎樣才能得到快樂?愛情究竟是什麼?對這些成長與覺醒過程中必定要面對的人生主題,社會學家李銀河在權威的專業研究和獨立自由的精神思考之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人應當詩意地棲居,因為如果沒有詩意,生活毫無意義。」「餘生只願浸淫在愛與美之中」「人生苦短,縱情去愛」……李銀河以自身真實的生活狀態,向讀者們傳達了灑脫通透的人生態度。
  •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肉麻的」情話,說給最愛的人聽
    曾經我認為王小波是一個有趣而又充滿哲學感的文學家,但當他遇到李銀河的時候,卻成為了「肉麻的」情話大聖。「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因為兩人異地的關係,每次寫信王小波都巴不得將自己所有的思念傳達給李銀河,他的愛是如此濃烈,而一張輕飄飄的信紙無法承受這種沉重的愛。也許,那些情話在外人看來是如此肉麻,但那就是一個年輕男子內心真情實感的流露。
  • 我很平庸 但愛很美
    我想和你一起讀讀王小波,看看愛情最好的模樣。 關於「什麼是最好的愛情」,高曉松在《奇葩說》裡的一段話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 「什麼是好的感情?就是我們都變成更好的自己。而更好的自己,就是純良的自己,誠懇的自己,磊落的自己。兩個自由的靈魂相愛,才是最好的愛情。」
  • 王小波: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世的了
    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情書,讓很多人知道了王小波的文字,余杰在一次訪談中說:如果我遇見王小波,我會告訴他,你寫得最好的並不是小說,而是你寫給妻子的那些信。可見,王小波寫的情書,確實很不凡,不但得到了很多讀者的稱讚,連專業作家都信服,在說到對李銀河的愛時,王小波是這樣說的:你可以說我賤,但你不能說我的愛賤。王小波當時還把給李銀河的情書,寫到了五線譜上,文人的浪漫,確實是我們平常人難以理解的。王小波在一封信中對李銀河說:「你的名字美級了。
  • 李銀河憶王小波:我和他就是一個男版灰姑娘的故事
    1980年,李銀河和王小波大學畢業後,我在《光明日報》工作,出去是記者,回來是編輯。其間我寫了一篇關於中國在近現代落後挨打的文章,為此在資料室裡狠查了一陣資料,文章發了幾乎一整版。後來我到上海去出差,突然發現很多單位都把我文章中的那批資料以不同的形式掛在牆上:直方圖、餅型圖,花裡胡哨。
  • 王小波:你好哇李銀河,6個字寫盡愛情的模樣
    「你好哇李銀河,一想到你啊,我的醜臉上就泛起了微笑。」這句話出自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在眾所周知的那本《愛你就像愛生命》這本書裡同樣可以找到。讀本書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在王小波寫給李銀河的一封封的情書裡,在開篇總是以這樣的一句話開始的-----你好哇,李銀河。
  • 中國性學研究第一人,李銀河的獨立特行,不亞於王小波
    李銀河深入淺出地用一個比喻表達了自己的人生觀:人間如花叢,我只是從中採擷一點點精華,對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隨心所欲。在這本自傳中,李銀河坦誠而通透地向讀者講述了她一生的故事,一切正如她所主張的人生觀:自由美好,真誠灑脫。
  • 王小波:你有男朋友嗎?李銀河:太醜了,被表白後感到難以接受
    後來王小波的朋友湖貝特別喜歡他寫的《綠毛長怪》,便一直隨身帶著這部小說,偶然的機會,這部小說輾轉到了李銀河的手裡,看完之後李銀河覺得雖然文筆稍顯稚嫩,但好似被什麼東西勾中了心弦,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銀河對這本小說的作者王小波產生了興趣。
  • 品讀丨李銀河:女人首先是人,然後才是女人
    《生命唯願愛與自由》文/沈十六作為女人,我挺慶幸自己能活在這個時代的。像我們的父輩,很多女性都活得不夠自由,因為「中國文化傾向於強調義務,忽視權力。所以,女性總是要承擔照顧家庭、生兒育女的義務,她們活在更不自由的枷鎖中。而現在,隨著女性解放,越來越多的女性,不必藉由婚姻活得生存資源,可以通過工作養活自己,更獨立,也更自由,她們有了選擇追求愛情、自由、快樂的權利。在《生命唯願愛與自由》這本書裡,就談到了快樂、自由、愛情、女性觀,其中,我最喜歡「女性觀」這個部分。
  • 李銀河初見王小波:你好醜!王小波氣得罵一句話,卻讓她淪陷了
    就算這樣,王小波還是窮小子一個,按現在的說法就是「吃軟飯」。但他和李銀河依舊像熱戀般,李銀河還鼓勵王小波不要氣餒,繼續埋頭創作。後來,王小波又寫下《黑鐵時代》、《白銀時代》,並且他很滿意地李銀河說:「寫得很精緻,傾注了我對小說的許多想法……它是我的『寵兒』!
  • 王小波深夜病逝,妻子李銀河目睹房間內慘狀,至今仍不願再回憶
    1969年拍攝1977年,25歲的王小波認識了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並開始了自己的情書轟炸。後來他們之間的通信被集成書出版,叫《愛你就像愛生命》。"你好哇,李銀河。""不敢怨恨你,就是你做出什麼樣的決定我都不怨恨。我把我整個的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這樣坦率的追求相信沒有哪個女生能擋得住,李銀河因此淪陷,與王小波成為情侶。
  • 王小波因「醜」嚇跑女友,和妻子恩愛20年,妻子:愛你就像愛生命
    王小波呢,按現在的話說,就是一枚鋼鐵直男,他第一次與李銀河單獨見面的時候就很直接地問李銀河有沒有朋友,李銀河說沒有,王小波就對她說:「你看我怎麼樣」。後來有一次,李銀河因為王小波長的「太難看」,寫了一封分手信:你從這信紙上一定能聞到二鍋頭、五糧液、竹葉青……的味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王小波被李銀河帶去見家人,母親對王的第一印象就2個字,上火
    世界上存在一種最奇特和最美妙的愛情,那就是王小波和李銀河。王小波和李銀河的初次交流時通過書信的形式,李銀河看了王小波寫的《綠毛水怪》,對其非常感興趣,於是一度害羞容易臉紅的李銀河,還是鼓起勇氣給王小波寫了一封信。從此兩個人便開始了書信來往。
  • 「嫌棄」男友長得醜,李銀河提分手,王小波一句話俘虜她的芳心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 《黃金時代》是王小波對人性自由的探索,及自我情感的靈魂救贖
    提到王小波,我們很自然就會想到他的《黃金時代》:「那一年我21歲,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然而正是這樣敢想,又敢說的王小波,在創作了數篇小說後,不幸在45歲因心臟病而離開了這個世界。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01、《黃金時代》:原子彈般的語言,直擊大眾的心臟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
  • 王小波用幽默表述欲望,用調侃笑對人生,王朔:他活著,我不如他
    以至於後來李銀河在《悼小波》一文中委婉地說:「我們兩個都不漂亮,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差一點就分手了。」坦白還率真的王小波,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在寫作艱難時期遇上了李銀河,可能是一見鍾情,可能是一見傾心。王小波問李銀河,「你有男朋友麼?」「你看我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