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電影的特質之一就是建塑英雄傳奇,因為是傳奇,所以蘊含有戲劇元素,因為是真人實事,因而就會帶給不同觀眾不同的啟示。
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的《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以當紅網站「臉書(Facebook,)」的崛起事跡做主線,「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傑西.艾森伯格飾)憑什麼赤手空拳打造出六十九億美元的傲人財富?他的成名策略、機緣和手段就是全片的主要內容。
一般人在約會時,都很努力扮演孔雀角色,想要展示自己的羽毛,以求吸聚目光,但是馬克與女友艾瑞卡的談話內容卻極無趣,一方面大談美國著名的一些社團,多少名人都是因為躋身名流社團,相互提攜,因而創造不圬事功,一方面則是要求艾瑞卡不必回校去啃書本,因為她讀的只是波士頓大學而已,要求不多,不必苦讀。
第一個話題表示他體悟人要成名,最要走終南捷徑,才能快又好,能夠獲得名流提攜,加入社團,就可以平步青雲,那是一個平凡學子認知的人生現實;第二個話題則是他自視不凡的知識位階,哈佛學生才要啃書,波士頓大學不必,女友的知識水平和身份位階,是不是當場比矮了半截?誰還想要跟這麼不風趣的男生交往?但是正因為如此無趣,卻已讓人精準看見他的焦慮與傲慢。
馬克的唯一好友愛德華多.薩佛林(由安德魯.加菲爾德飾演)同樣也期待著能夠獲得意謂階級和資源都高人一等的古老秘密社團「鳳凰會」;出身富貴人家的雙胞胎划船好手卡麥隆與泰勒.溫可沃斯兄弟(Cameron and Tyler Winklevoss)也同樣自詡著出身高貴,氣度不凡,但是要網羅才氣縱橫的馬克加盟時,卻只準他從單車進口出入,不也是明顯著有著出身不高,地位就不堪的勢利心情?
《社交網絡》此刻散發出最有趣的信息就是:是的,你們有錢,你們呼朋引類的社團很有地位,但是你們的腦袋如漿糊,我可以暫時委屈,但是我一定能超越你們。天底下還有比這更振奮人心的勵志信息嗎?相對於哈佛校園裡的菜鳥,在1999年共同推出Napster音樂下載網站的西恩.帕克(賈斯汀.丁伯來克飾演)對馬克而言就像黑暗汪洋中的一盞明燈,更像是專業世界的領航員。
關鍵在於馬克等人的目光都還停留在校園之際時,西恩的目光已經把臉書的世界指標指向了美國各州、全球各洲,網絡帝國的概念確實非常迷人,馬克願意讓出股分給西恩,當然就是他確實扮演了引航導師的角色(包括把the facebook的冠詞the給拿掉,單獨留下facebook,理由是這樣更簡潔;包括在名片上直接印著:我就是CEO,XXX),不管是故意耍帥,或者是慧眼識英雄的惺惺相惜,都符合了年輕人創業的叛逆精神,或者是期待被看見,受重視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因為西恩是曾經有過成功前例的前輩,他講的內行話,就遠比愛德華多的邊打邊摸索,更有說服力,俗話說曾經滄海難為水,西恩見過滄海之大,他替臉書規劃的企業擴張與行銷策略,確實攸關臉書的成功與發展。
西恩其實缺點很多,第一次約會就遲到了快半小時,愛嗑藥,也愛泡妞,但是初到名店餐廳,熟門熟路宛如大爺的氣派,確實也非幾個小小大學生得以想像,前輩大哥不但有專業見解,還能帶著大家一起吃喝玩樂,確實夠讓菜鳥動心也動容了。但是,西恩的角色註定牴觸了愛德華多的尊嚴、專業與地位,最後的那場辦公室決裂戲,因此也成為全片最高潮戲。人生無情,
是的。決裂的場合上,愛德華多慘遭羞辱,悲憤離席,馬克雖然不是引火線,但是他縱容西恩發飆,眼看著愛德華多離去,他沒有惻隱之心,亦沒有採取任何有效慰留行動,默默承受,看似珍惜著昔日友情,卻也是坐視著新歡去挫折舊愛,然後才又淡淡地連說了三句:你做得太過分了。開口,都由別人開口;錯,都是別人的錯,這是何等高明的帝王術?馬克的冷漠與絕情,儼然已從一杯看劍氣進化到二杯生分離,古往今來的成功帝王,誰不是如此絕情?成名或成功的滋味,也就成為《社交網戰》中最濃烈的人間背景了。
其實在大多觀眾的視角看來,《社交網絡》故事精彩,人物具體,劇情曲折,配樂點睛,導演大衛.芬奇的功力更是沒話說,怎麼著也應該是2011年那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得主,可未曾料想居然被晦澀難懂,沉悶乏味的《國王的演講》搶了先機,也計在奧斯卡的大多評委們看來,還是傳統的紳士價值觀比一個年輕首富的傳奇發家史更值得推崇與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