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三晉之一的趙國實力非常強勁。當時的趙國強到什麼地步呢?可以這麼說,強大的趙國甚至可以一度打得秦國懷疑人生。如果趙沒有輸掉那場大規模的長平之戰,那麼秦的統一大業也許又要推遲好些年了。在趙國的歷史上曾出現了不少的名將,其中大部分人才華出眾,只有少數有點坑。
「將相和」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典故,其中的男主之一就是戰國名將廉頗。公元前283年,這位趙國名將攻打齊國,輕鬆奪下了陽晉,於是因功而成為了上卿。長平一戰,廉頗在首回合的戰鬥裡通過死守硬是把秦軍整得進退兩難。再後來燕國趁機派60萬人偷襲趙國,這位名將僅以10萬殘兵就反殺對手,甚至打到了燕國都城薊城。廉頗一生戎馬幾十年,而且從沒有輸過。不過他的結局有點悽涼,最終病死楚國壽春。毫不誇張地說,廉頗具備了戰神的級別。
趙國名將之二:趙奢
春秋戰國時,趙國的廉頗、李牧名氣很大,但名將趙奢的名望卻幾乎可以與他們相提並論。秦國與趙國曾經發生了闕與之戰,起初趙軍顯得非常被動,但趙奢卻巧妙地通過出其不意打敗了秦軍,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闕與之戰裡,這位趙國名將充分發揮了機動靈活的特點,從此讓秦國不敢輕視趙國。他後來也被趙王封為馬服君。
趙國名將趙奢非常厲害,可他這麼個虎父卻有位「犬子」——趙括。公元前262—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爆發了可以改變整個戰國時代格局的長平大戰。本來廉頗已可以拖垮秦兵,但秦再次使用「無間道」方法使得趙臨時換了主帥,「名將」趙括換下了老將廉頗。趙括這人軍事理論知識可以說背得滾瓜爛熟,耍起嘴勁一套一套的。但這老兄有個致命弱點:一生還沒上過戰場。於是乎趙括兄弟按著兵書上的那一套來,結果葬送了45萬趙軍的生命。最後趙括也戰死沙場。長平一戰,可以說改變了整個戰國時代的格局,為秦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合縱曾經是六國對付秦國的一個非常好的聯盟方案,可惜沒能堅持到最後。趙國就曾經約了韓、魏、楚、衛4國一起伐秦。公元前241,龐煖親自率領韓、趙、魏、楚、衛5國大軍一路打得秦軍節節敗退,並且兵臨函谷關下。不過這5國畢竟不是一個國家,很難做到一條心,於是為後面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呂不韋派秦兵優先打敗楚國,把聯軍的士氣降到了冰點,於是各國請命撤退。雖然5軍不齊心失敗,但龐煖卻收復了壽陵。
戰國末期,趙國再次出現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將李牧。公元前250年,這位趙國名將經過多年準備終於打敗了雁門關周邊的匈奴人。趙國北邊與匈奴接壤,周邊百姓飽受這個遊牧民族的欺凌,嚴重影響到了趙國的發展。但李牧兄卻憑藉自己的一套方法終於打跑了匈奴,為趙國的前進掃清了後顧之憂。然而名將總是命運多舛,在秦國滅趙之際,趙王又一次中了離間計處死了李牧,趙國隨之滅亡。李牧也是一位具備了戰神級別的將領。
以上就是趙國的5位名將,李牧、廉頗具備了戰神級別,趙括戰敗改變了戰國時代的格局。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龍傲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