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
有態度 有溫度 全網青年都在關注
6月20日,世界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發出一篇文章「Report: Civic honesty around the globe」 (世界各國公民誠信度調查)。
論文中進行了各國關於公民誠信度的測試,具體來說,就是由測試給城市的警察局、旅館等公共服務機構上交帶有個人信息和不定量金額的錢包,統計工作人員與失主聯繫的概率,以此為指標衡量「civic honesty」(公民的誠信程度)。
然而,在參與測試的40個國家之中,中國排名倒數第一位。
這就是做這期視頻的原因,歪果仁研究協會的成員希望用實際行動打破這個「國際謠言」。參與研究的人員有以下五位:
【1】美國的可愛小美女 @星悅小美女PKU
「這個數據讓我們非常震驚,因為通過我們在各國的經歷,雖然我們有著各種文化背景的差異,可是完全沒有感受到中國如此「不誠信」的現象。」
【2】西班牙的中文博士 @西班牙小哥兒德明
「實驗結果和我們的經驗明顯不符,仔細研究了實驗以後,我們認為是實驗設計的不嚴謹導致出現了不準確的結論。」
【3】阿根廷的美食與挑戰博主 @夏波波Brian
「在論文設計之中,實驗人員將裝有姓名和郵箱的個人信息卡片放入錢包之中,然後交給各個地點的工作人員。但根據我們的經驗,郵箱完全不是中國人日常生活中交流的方式。」
【4】澳大利亞的「永遠是冠軍」的 @貝樂泰
「為了證明我們的猜想,我們決定一起進行幾組測試,看看實驗結果是否符合現實情況。」
【5】中國的歪研會男一號 @呦這不是CC嘛
「各位好,今天歪果仁研究協會準備第一次開始懟人了!」
實驗方法
這個實驗非常簡單,為了儘可能還原重複論文中的方式。實驗人員將帶有聯繫方式(中國人姓名、手機號、微信、郵箱)和與實驗相同的定量錢數放在30多個錢包之中。
(名片信息示意如上圖所示)
為了控制變量,上交到北京不同檔次的旅館、劇場、電影院的前臺,跟他們說「有人遺失了錢包,希望工作人員可以聯絡歸還。」最後統計聯絡概率,以及聯絡方式的區別。
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送錢包。
第二步,等電話。
第三步,送下一個錢包。
(感覺很像把大象關進冰箱裡的三個步驟)
大家可以在視頻中觀看這群中文說的比歪歪都好的外國人,在工作人員面前裝作不會說中文的演技。
總之,從下午1點開始到晚上7點左右。「研究小組」終於完成了今天的撿錢包實驗,接下來就是實驗結果了。
實驗結論
實驗人員在加入了微信和電話號碼之後,發現聯絡的概率顯著提升。
數據1:總計歸還率73.5%,遠高於論文中的8%-22%。
數據2:用電話號碼聯繫的佔83.3%,用微信聯繫的佔16.7%,無人使用郵箱聯繫。
這些數據證明了兩個結論:
其一 中國服務人員還錢包的可能性並沒有論文所調查的那麼極端;
其二 中國人都傾向於採用電話,而不是郵件。
這就是這個實驗最大的問題,在中國,雖然郵箱也有不差的普及率,但基本都是工作和特定需求使用,作為聯絡陌生人的手段,並不是大家廣為接受的習慣。
正是由於測試方案本身沒有考慮國家和地區的特性,在歐美這種郵件文化發達的國家和中國這種郵件普及但不活躍,電話號碼是聯絡的主要手段的國家採用相同的調查方式,才會得出這種並不準確的結論。
對於地方性知識和文化相對主義的尊重是全球調查應該遵循的一個最基本的前提。
就像星悅說的:我們身為生活在中國的歪果仁,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在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才能能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
希望類似的調查能夠更加嚴謹,更多的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給出更加公正合理的結論。而不是用某種思維慣性輕易的判斷某個民族和群體。
其他問題
除了郵件聯絡傾向性這個明顯漏洞外,其實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沒有被考慮進來。
1)文化特質上,在中國這種比較謹慎的文化中,很多人更喜歡把錢包留在前臺/上交給警察同意聯繫,而不是直接溝通。
2)生活背景上,郵件在中國的普及,其實主要是針對工作事務,很多酒店人員沒有私人郵箱,而又有規定不讓通過工作郵箱聯繫。
3)發展層次上,中國是全球行動支付普及的領先國家,錢包的重要價值已經很大程度的為手機支付所替代,而國外通行的信用卡和現金的支付制度使錢包重要性極大。
所以,測試根本無法考察各國的誠信度,最多可以考察各國在面對陌生人時郵箱使用頻率的高低。
對於這個實驗和視頻,很多網友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最後,用一個視頻中親切的表情作為結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