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11月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
2020-12-10 10:27:54來源:FX168 【今年前11月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全球第一。
-
今年前11月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
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全球第一。CGT由船舶貨物總量乘以船舶類型係數得出。
-
全球行情低迷 一到九月份中國拿下全球近半數造船訂單
全球行情低迷 一到九月份中國拿下全球近半數造船訂單 造船業的起落興衰,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的風向標。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新船成交量同比萎縮了51%,但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單量保持領先,今年 原標題:厲害了word國!
-
中國造船企業前5個月接單量121艘,位居全球第一
根據克拉克森最新一期報告,今年前5個月,中國造船企業累計接獲訂單量121艘,共計288萬修正總噸,佔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62%;韓國接獲訂單數為32艘,共計90萬修正總噸,佔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9%;日本接獲31艘,共計49萬修正總噸,佔同期全球新造船訂單量的11%。
-
拿下全球46%的市場,中國船企前11個月新接訂單世界第一
記者 | 徐寧中國船企繼續保持領先,新造船接單量仍位居全球第一。據英國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克拉克森研究所(Clarkson Research)12月8日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CGT),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全球第一。補償總噸即修正總噸,由船舶貨物總量乘以船舶類型係數得出。韓國和日本的新接訂單量緊隨其後。
-
造船訂單力壓日韓,中方默默奪下世界第一寶座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在疫情之下,受市場不確定以及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的雙重影響之下,全球各種交通工具被擱淺,而全球造船業同樣是陷入低迷狀態。近日相關報告指出,今年以來全球新船訂單是近30年以來最低。
-
「全球第4造船大國」為何成了一個玄學問題?
只要稍微了解目前國際造船工業現狀的人,肯定知道東亞三國是當今國際造船產能和產量的前三名。雖然具體每年的前兩名誰是,會偶爾出現一些變化;但是僅僅從造船噸位來看,三國佔據全球前三的情況已經20多年沒有任何變化了。於是這裡就有了一個問題,那麼當今的全球造船的第四位是誰?
-
中國拿下世界造船業半數訂單,將從造船大國變為強國?
來自丹麥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全球新船的手持訂單已經跌破近30年來的最低點,而新船的成交量同比萎縮了將近51%,就在全球都以為今年船舶工業都將遭遇寒冬時,卻發現中國的造船廠仍然在忙個不停。據了解,我國的造船新訂單佔據全球訂單總量的一半,而新接單量也保持著領先水平。
-
中國造船業市場佔比持續提升 多家船廠訂單排到3年後
低迷了10多年的造船行業,突現積極信號!發生了什麼?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公眾號「國資小新」發文稱,根據全球權威航運造船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船舶工業的新接訂單量保持領先。今年前九個月,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佔世界市場份額的58.3%,船廠手中的訂單也佔到全球份額的48.3%,位居全球第一。
-
2020年前8個月,中國船廠新造船訂單下降4.5%!
前8個月,我國造船產量、新接訂單和在手訂單均有所下降。根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前8個月造船產量為241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1%;新接訂單量為150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5%。截至8月底,在手訂單量為725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2%;新接訂單量為150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5%。造船出口量為222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1%,新接出口造船訂單量為1364萬載重噸,同比下降6.6%;截至8月底,在手出口訂單量為669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1%,分別佔全國量的92.2%、90.9%和92.2%。
-
*ST船舶打造世界級精品船 助推中國走向造船強國
5月29日,*ST船舶(600150)下屬子公司上海外高橋(600648)造船有限公司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建造的20000TEU超大型貨櫃船「中遠海運室女座」號命名交付。「中遠海運室女座」號是外高橋造船為中遠海運集團量身定製、國內完工交付的最大貨櫃船,由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發設計。
-
中國海軍不斷「下餃子」,年造船噸位世界第一,只剩一種船不能造
中國的造船技術如何?這是很多人心中存有的疑問。毋庸置疑,中國是全球著名的造船大國,每年造船的總量能位居全球榜首。中國在驅逐艦上面的表現是出色的,可以當之無愧的位居全球第二,有能力讓一萬三千噸級大型驅逐艦成功下水。早在七十年代時,中國就已經解決了核潛艇的有無問題。到了八十年代,中國就完成了建造彈道飛彈核潛艇的任務,也完成了試射潛基彈道飛彈的工作,眼下需要做的就是追趕上美俄等先進核潛艇國家的水平。
-
造船機器人生產線運行 區塊鏈平臺發布 上海智能航運開啟「加速跑」
年初,誰也沒料到中國出口會迅速恢復並實現同比正增長,同時,因為供需不平衡和物流不暢通,中國出口貨物海運價格暴漲。供需和運價終會回歸正常水平,但有些改變卻不可逆轉,比如智能航運因疫情開啟「加速跑」。在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的上海,這樣的變化尤其明顯。今年3月,學界率先亮明態度,上海海事大學第一次增設「人工智慧」本科專業,將面向智能港口與航運和智慧物流與海事,實施專業交叉培養。海事大學一位教授告訴記者,他們想要培養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供應鏈、智能航運服務和監管等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
-
寶鼎科技2019年淨利5606.76萬增長95% 全國造船完工量增長
據了解,2019年,全球航運市場持續回暖,波羅地海乾散貨運價指數BDI從年初的1271點上漲至9月4日的全年最高2501點,隨後迅速回落,期末收在1090點,全年跌幅14.24%。2019年,全國造船完工36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2%;承接新船訂單290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0.7%;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8166萬載重噸,同比下降8.6%。全國完工出口船335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承接出口船訂單269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9%;12月底,手持出口船訂單75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5%。
-
超越日本和韓國,中國又一領域拿下世界第一,獨佔全球46%的市場
在造船領域,我國便超越日本、韓國,拿下行業第一。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我國在造船領域的地位開始逐步提高。到1995年,我國第一次超越德國,同日本、韓國並居全球前三大造船大國。邁入21世紀之後,我國造船產業更是蓬勃發展,成為日韓企業強有力的對手。
-
中國造船訂單世界第一!白宮詢問日韓為何認輸,獲悉真相後憤怒了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1日的報導稱,克拉克森研究所12月8日公布了一份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造船新接訂單量共計667萬補償總噸,該噸位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46%,位居世界第一位。據悉,韓國一直想要在船舶製造行業超過我們,11月全球新船訂單量共計164萬CGT,而韓國企業接單數量就佔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0%,排在韓國後面的則是我們國家。知情人士稱,從今年7月份開始,韓國船企的新船訂單已經連續五個月超過了我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韓國疫情狀況好轉,所以新船訂單才會重新交給韓國。
-
北外灘:提升能級,助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航運服務業聚集效應初現今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海已集聚了包括中遠海運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等在內的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截至去年底,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輪公司中的39家、全球五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4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5的郵輪企業均在滬設立了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
-
大國造船:驚濤駭浪四十年
西方世界的通貨膨脹和全球造船業的產能過剩,在這一年集中引爆。1978年的全球造船總量,比高峰年份下降了69%,下降總噸位數達到2000萬噸以上,日本40家船廠的平均開工率僅為39%,僅上半年就解僱了2.57萬名造船工人。 全球造船業的危,是否能成為中國造船業的機?柴樹藩在會議上宣布了鄧小平對船舶工業生存發展的最新指示。
-
日本造船企業接單量稍有回升 | 航運界
接單量回升的同時,日本造船企業手持訂單量在持續減少。截至10月底,日本造船企業手持訂單數量為293艘,共計1403萬總噸。 此外,數據顯示,今年10月,日本造船企業接獲訂單共14艘,總計73.545萬總噸。其中訂包括4艘貨櫃船、7艘散貨船、1艘VLCC和2艘LPG船。
-
中國知名民族製造企業、全球頂尖造船企業—江南製造廠
江南造船廠為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旗下的船舶修造企業,是建造修理各種船舶、加工大型鋼結構的專業性企業,也是建造各類工程船舶的專業性船廠。上海江南造船廠創建於1865年,1996年改制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獨立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