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塞米蒂谷,位於美國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這裡被譽為美國景色最優美的地區,也被視為現代自然保護運動的發祥地。
約塞米蒂谷坐落在美國西部內華達山脈西坡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約塞米蒂谷薈萃了許多輝煌壯麗的自然美景:北美最高的瀑布、幽深的峽谷、晶瑩的湖泊以及在林間出沒的飛禽走獸。世界上幾乎沒有幾個地方,能像約塞米蒂谷這樣在不到12千米長的峽谷內容納這麼多的壯觀美景。
「約塞米蒂」源自印第安語,意思是「灰熊」。灰熊是當地印第安土著的圖騰。早在19世紀中期歐洲移民發現這塊風景勝地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早已在此生息繁衍。1851年,美國軍隊的一隊騎兵追趕一群印第安戰士,偶然間發現了壯麗的約塞米蒂谷。
約塞米蒂谷位於約塞米蒂公園深處,長11千米多一點,寬0.8千米-1.8千米,谷深300米-1500米,是一條典型的冰蝕U型谷,谷地平坦,谷壁陡峭。峽谷兩側的眾多高聳的花崗巖圓丘、巨石和巖壁,是最引人注目的景觀。聳立在谷地南面入口處的船長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崗巖塊。如刀劈斧削般的谷壁高達1099米,人們不難想像當年冰川的魔力。
約塞米蒂谷的另一端屹立著一座花崗巖峰,因形狀像被利斧劈去一半的一塊巨大的圓石而被稱做「半圓丘」。約塞米蒂谷茂密的植被涵養了豐富的水源,由出自谷地高處的特納亞、伊利亞特和約塞米蒂3條溪流匯成的默塞德河從峽谷內穿過,形成了一系列瀑布,其中包括著名的約塞米蒂瀑布,它高739米,是北美落差最大的瀑布,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三。
約1000萬年前,約塞米蒂還是一片較低的丘陵地帶。地殼運動使丘陵向上隆起,河流也把河谷刻鑿得更深。隨著巖表受到侵蝕,上層巖石減少受壓,因而膨脹、裂開,最後剩下白色和灰藍色的花崗巖石。
整個公園生物多樣,從巨杉林到高山草甸,內有1500多種植物。這裡生長著黑橡樹雪松、黃松,還有樹王巨杉。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內有株稱為「巨灰熊」的巨杉,據測算,它已有2700年的樹齡,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樹木。位於公園南端的馬裡波薩叢林是公園內三處巨杉林面積最大的一處,雖然這裡的巨杉沒有加州沿海的紅杉長得那麼高大,但這裡的巨杉更為粗壯。有些巨杉的樹幹直徑達10米以上。
公園內生活著大約80種哺乳動物,220多種鳥禽,11種魚類。美洲黑熊是約塞米蒂公園內最大的哺乳動物。黑熊主要吃魚、蜂蜜和漿果。在冬季到來前,它們使勁地吃喝,儘量為漫長的冬天多積攢些脂肪。
1864年,美國總統林肯順應美國國內環境保護的呼聲,將約塞米蒂谷劃為予以保護的地區。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的正式設立,主要是由自然學家約翰·繆爾促成的。1868年,年輕的繆爾來到這裡,被約塞米蒂谷壯觀美麗的景色所折服,他留了下來。他獻出了畢生的精力為保護約塞米蒂的環境而努力。在繆爾的大力呼籲下,1890年約塞米蒂國家公園得以正式成立。他寫道:「沒有任何人工染成的樓臺廟宇可以同約塞米蒂相媲美。其巖壁上每一塊石頭都煥發著生命的光芒……大自然仿佛在此薈萃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