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夢中夢」嗎?還是你在夢中扮演過旁觀者?

2021-01-11 旭旭堯堯

你做過旁觀者的夢嗎?大部分的時候你在夢境中是主角,有時候則是配角。例如在夢境中看著其他人在互動,或是在臺下當個觀眾看著臺上表演,或是看電視、看電影,甚至是夢中夢。或許你會好奇:夢境中第一、第二、第三人稱的視角究竟有什麼差異呢?

事實上:做夢者對於夢境的主題的抗拒程度,會大大影響在夢境中的視角。例如在現實生活中,你和陌生人互動會緊張、怕自己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不夠好,甚至你會覺得你長得不好看,和人互動起來會怕怕的。那麼在夢中或許會出現「你看著一個懦弱、畏縮的人在與人互動」的情節。雖然你很清楚你是看著別人,但實際上那個人就是你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的潛意識是個最懂自己的人,「它」深知「與人互動」是你所排斥和抗拒的主題,為了讓你可以較客觀地看待這整件事,於是潛意識用「好像在看別人的事」的角度,讓你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

如果你很能夠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那麼潛意識就會直接用第一人稱的視角演繹整個夢境。相反的,若你非常抗拒這件事情,潛意識則會用更遠的角度來演繹,像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第三人稱,或是用看電視、電影的方式,甚至用夢中夢的形式將你和事情隔開。

說完這些,我們就進入這篇文章的主題吧!上面只有稍微解釋到夢境中的自己會因為「不接納」——比如提不起勁、不想面對、逃避等情緒,而改以不同人稱存在。這次要繼續往下講的是:為什麼我們會不接納自己?

這個主題與我們的父母、家庭和成長環境相關,是文明很多人共同的課題,這個共同課題有一個專有名詞:集體潛意識。

原因一:「我不夠好」的集體潛意識

我們的傳統教育不太會教我們「如何探索自己」或是「如何尊重自己」,加上家中的長輩普遍都不會教,我們通常就只能看著父母的背影中成長,導致父母的心靈健康程度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心靈。

請你仔細想想,你從父母、老師那得到的是稱讚大於批評呢?還是批評大於稱讚呢?有些父母只是想激發小孩子的野心,讓他往更高的地方爬;不過說出口的話卻是:「你考90分就滿意了嗎?你以為90分就可以考進第一志願了嗎?剩下的10分你要如何把握呢?」甚至如果那10分是因粗心而失分,父母還會說:「你明明就會啊!粗心比不會還慘,你知道嗎?」雖然父母也是會稱讚孩子,但如果稱讚的比例遠低於批評,長久下來,便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

原因二:「謙卑」的集體潛意識

謙卑是華人文化中被定義為「美德」的特質,我們每個人大概都聽過「做人要謙虛」、「待人要客氣」這種說法,比如說自己被鄰居誇獎的時候,身旁的父母表情一定是很開心的,但口中通常會說:「沒有啦!沒有啦!他哪有這麼厲害!」

這種「過度客氣」的文化,往往會讓人摸不著頭緒,甚至會想說「爸媽到底是在誇我,還是在損我啊?」但其實「謙虛」真正的目的應該是:不要讓自己光芒太過耀眼,無意間戳到別人的自信心,所以謙虛其實是一種體貼他人的表現。

原因三:「家醜不外揚」的集體潛意識

除了上面說得「不夠好」與「謙卑」,許多人應該也聽過「家醜不外揚」的說法吧?不管家裡發生什麼事或者自己有什麼負面感受,外在總是要表現一幅沒事樣,有苦有痛都往肚內吞。長大之後,自然也繼續沿用這個觀念,不管如何對外都要表現出最佳狀態,不能讓人看到脆弱的一面。

但或許你有更好的做法,比如化脆弱為力量,給自己沉澱幾天,找到成長的方法,然後展現成長的力量。或許你可以試試:適度地展現自己真實的一面,反而會讓人更能感受到你的勇敢和力量。

夢境和接納自己的關係

或許你會問:「前面講那麼多,到底和夢境、和心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道理我都知道啊!」

有趣的是,許多道理我們都知道,但卻很難做到。舉例來說,在夢境中,如果你常常以第二人稱或第三人稱視角看著夢境的發生,或是以看電視、看劇、看電影的角度在經歷夢境,甚至還有夢中夢、多層夢中夢的夢境,這都是因為潛意識知道「你不太能正面面對夢境主題」,才因此使用了一種轉換的方法。

此外,夢中的人物也和接納自己的程度有關。像是夢到的人物看不清楚臉,還有明明是自己的事,但在夢中卻是由別人來扮演自己的角色,甚至是性別、地位互換,都代表你不太能接納這個夢境主題。

如果要作一個排序,將「接納自己的程度」由高到低排序,夢境的呈現方法是:

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觀眾角度(看電視、劇、電影)>第三人稱但角色性別、地位互換>夢中夢>多重夢中夢。

那麼如何開始接納自己

一開始,想先請你試著問自己這三個問題:

我能接受我自己有時候是脆弱的嗎?脆弱的時候,我允許讓周圍的人知道嗎?當我感覺脆弱的時候,我會怎麼做呢?如果你對這三個問題有一度有愧疚感、罪惡感,甚至想避開這個問題的話,非常棒!你已經意識到你不容易面對真實的自己。

或許你會說:「我知道真實的自己有很多不好的地方,避免展現給其他人是種禮貌,這樣不是應該的嗎?」

但你想想,如果你今天身處的場合是代表一個群體,例如你是公司負責人、市長等,展現完全真實的自己有可能會壞了大事,甚至給人造成麻煩。又或者你在工作上需要呈現良好的公司形象,在會議上必須展現專業度,這時確實應該展現自己完美的一面。

不過在下班後,面對親朋好友時,如果你仍想把自己保持在一個完美形象的話,那就有點辛苦了,因為假的東西無法長久,只有真實才會。你已經過度認同那個完美自己的話,你離真實的自己會越來越遠。

我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我以前也曾很努力把自己保持在一個完美形象,現在已經不這麼做了,這個「拆除完美」的過程的確不容易,但我也因此發現「保持完美形象」的缺點:

做什麼事情都會很費力,因為你需要把一半的力氣花在打造形象,真正做事時,只剩另一半的力氣。

只有第一印象讓人覺得很好,時間久了就會被看破手腳,反而會需要更多力量打造形象,形成惡性循環。

一般而言,遠離人群才有辦法好好休息,但如果想隨時維持完美形象,就代表休息時也不能展現真實自己,那身體和心理真的會很累。

這樣的疲累、累積的壓力需要出口,如果沒有妥善紓壓,很有可能突然失控暴走,或是在匿名性高的網絡上變成另一個失控的自己。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的感覺呢?有的話非常好!因為你開始意識到問題了。

至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呢?我分享一下我這一路的所使用方法和觀念:

找出願意承接你情緒、不堪一面的人。如果不知道怎麼找,找你的另一半,或是想想自己平常最常承接誰的情緒?誰願意把他不堪的那面讓你知道呢?不需要在一夜之間全改變,你可以一次只挑一個主題,例如:每當別人批評自己時,自己會下意識想要為自己辯解。那麼,就和這個「別人」聊聊,分享你的想法。不要預設、期待結果,因為重點是這個「接納」的過程,你需要敞開心胸,接受未知的變化。與自己對話,當你發現自己不舒服時,你可以用手按著自己的心臟的位置,和自己說:「我注意到你感覺不舒服了,我知道是因為______(請列出具體的事),我承認我們會因為這件事不舒服,辛苦你了。」注意,這個動作只是「讓自己接受事情」,不需要進一步去分析或安慰說「別人是怎樣怎樣,並沒有那個意思」,重點只是要「承認自己的不舒服」。不要批判自己,如果這些感覺被你視為「不理性、不應該」,它們也會隨著你定期抒發後,變得越來越淡,往後引起這種感覺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不理性的感覺永遠存在,但我們的目標是讓它變成陰影般的存在——你知道它存在,但不會影響你。看到自己改變,不吝分享給其他人,這個是基於真實創造出來的好形象,展現它並沒有副作用。「接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課題,相信有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它的重要性,甚至和我一樣都在努力進行中了!可以的話,也歡迎你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你今晚能和潛意識有深刻的對談,祝你有個好夢。

#夢中夢#

相關焦點

  • 你有沒有經歷過夢中夢?醒不過來會在夢中猝死,這是真的嗎?
    你有沒有經歷過夢中夢?醒不過來會在夢中猝死,這是真的嗎?睡覺是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要做的事情,對於人類來說,只要睡覺就會有夢境出現。當然夢境的類型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美夢也有噩夢,這些夢境大部分形成的原因,都與白天的經歷都很大的關係,有很多人都表示做過這樣一種夢境。在夢中還會繼續在做夢形成夢中夢,當以為自己的夢境醒來時,卻發現自己還是在夢境當中,陷入夢境當中無法自拔,讓整個人感到非常的難受。
  • 你經歷過夢中夢嗎?在夢中無法醒來,很有可能去往了另一個空間!
    睡覺的時候做夢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了,有噩夢,有美夢,有的人可能一晚上睡覺要做好多夢,但是醒來的時候真正留在腦海當中的卻寥寥無幾。只要睡覺就會做夢,這就意味著人的一生當中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夢中度過的。在正常情況下我們都認為,睡覺做夢只不過是大腦的活動,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做夢會不會對自己的身體產生一定得傷害呢?在睡覺的過程當中,我們是無意識的,身體處於休眠的狀態,活躍的只有我們的大腦,等到睡夢結束人才會清醒過來,如果在睡覺做夢的過程當中經歷了夢中夢,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們都永遠無法醒來,會在睡夢當中直接死去呢?
  • 清明夢,夢中夢,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講述一個我的夢
    昨夜又做了夢中夢,回到了我小時候住的小區,夢中夢裡小區看上去很混亂破舊,如果不是場景沒什麼變化我都會以為我在阿卡姆瘋人院,夢中夢裡我最好的朋友被謀殺,還有另外幾個人也一樣,我因為想調查不小心被陷害了,被判了死刑。
  • 你遇到過夢中夢嗎?如果人類被困在夢境中,該怎麼逃脫?
    夜晚來襲每一個人都進入夢鄉,可是有一些人在夜晚的時候會做噩夢,甚至當我們醒來之後,回顧自己做的夢,竟然發現自己的記憶像是被人刻意抹除了一樣,對夢中發生的事情模糊不清,可大腦的潛意識卻告訴我們,所有一切更像是真實發生一樣。
  • 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
    文/行走天涯夢中夢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會永遠在夢中嗎?科學家揭露真相什麼是夢中夢?美國有一部科幻電影《盜夢空間》,應該不少人都看過,《盜夢空間》中的男女主角就多次陷入深度的夢境中。原以為自己已經從夢裡醒過來了,卻沒有想到自己還身處在夢境中。
  • 你做過「清明夢」嗎?
    所謂「清明夢」,和我們的清明節毫無關係,它是純字面意思的——在夢裡,你清醒過來,明白自己是在做夢——注意,是在夢裡明白過來自己在做夢,而不是真正醒過來。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種神奇的體驗,對於這種「盜夢空間」一般的現象,科學家們也進行過不少相關研究。
  • 雲夢澤中的夢中夢,夢中有林間的精靈
    在夢裡,我們輕飄飄飛過一個個湖澤,隨心所欲地躍過一個個河流,我們沿著水渠溪流飛行,不斷地解放現實中疲倦的身心,我們飛過一排排村莊房屋,我們穿過一片片茂密的小樹林,我們來到森林的最深處
  • 「夢中夢」究竟有多可怕?如果醒不來真的會「猝死」在夢中麼?
    陷入夢中夢的人會感覺非常難受,一開始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還未從第一層夢境醒來,當第二層夢醒,他們才知道自己陷入了多重夢境。為此,他們會拼命掙扎,但在夢裡的自己是迷糊的、困頓的,掙扎就會倍顯費勁,身體也能感受到難以承受的沉重。如果幸運的話,有的人在第三層夢境時就會徹底醒來。若是不幸,可能就在夢境中死去,現實中也確實有過這樣的案例。有了前車之鑑,很多人也都開始懼怕這種夢境。
  • 那個詭異一閃的夢中夢
    看著大家憤怒的神情我有些慫了,只好低聲下氣的說:「我剛剛做了一個詭異的夢,我先把他寫出來好不好。。。」周圍的人不再說話,表情凝重,看著我的眼神像是「你要是寫不出來你就等著」,那表情簡直要把我生吞活剝了一樣。我不由嚇了一哆嗦,醒了過來,原來是一場夢啊,虛驚一場!虛驚一場!
  • 有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噩夢,夢中你離我而去
    那些你覺得忘記的,也會在不經意間想起,每一次都那麼的痛徹心扉。那天夜裡做了一個關於你的夢,夢中的你那麼堅決地想要逃離,頭也沒回,我從夢中醒來,除了這片寂靜的夜,什麼都沒有留下,而你也不知道多久沒出現在的世界裡。
  • 為什麼你會感覺自己在夢中過了很久,而現實只過了幾分鐘而已呢?
    早上被鬧鐘吵醒,而後感覺還早,再睡10分鐘,睡下去後就做了一個很久很久的夢。而後夢醒了,看下時間,只過了五分鐘而已!為什麼你會感覺自己在夢中過了很久很久呢?這個問題說來並不複雜,做夢覺得時間很長,實際則很短。古代也有相同的記錄,比如南柯一夢,樹下一覺,夢中一生。
  • 夢中夢究竟有多可怕?無限夢魘的背後,讓人感到恐懼
    陷入夢魘的人,就會陷入連環夢當中,而這種連環夢,是由對應的做夢人的心境而組成的,也就是你最關心什麼,最害怕什麼,最恐懼什麼,最想要什麼,最常去的場景,最想要做的事情,都會成為夢中夢的來源,而這種夢中夢,因為很多東西和現實中的東西實在是太過於相似,以至於有些人在夢中已經分不清現實與夢境,而一旦陷入夢魘連環夢中,則會有一定的性命之憂。
  • 夢中所見能否成真?用吸引力法則看夢境,潛意識會給你最好的啟示
    所以弗洛伊德認為,夢反映了人沒有滿足的欲求。比如你想有一輛車,可是一直沒有得到,那麼在夢裡可能會出現你開著車兜風的場景。也就是說現實中沒有發生的事,你可以在夢裡得到滿足。當然你還可能有一些自己都不易察覺的隱秘的願望,在夢中也會一一顯現。還有一種夢也很常見,就是生理反應在夢中的體現。比如屋子很熱,你可能會夢到夏天,屋裡有食物的味道,你可能會夢到吃東西。
  • 《魂珠》第一章 夢中有夢 何處為真
    第一章 夢中有夢 何處為真「聶雲,該起床了,又睡懶覺,過了這個暑假你就要上高中了,到時候你就天天遲到吧!」說話的正是聶雲的母親,雖然聶雲這次考入了市重點高中,聶雲的學習從來不讓她操心。聶雲惺惺松松的睜開眼,而夢中的事情始終在腦海中徘徊,他起床走出臥室,看著忙碌著給自己做早餐的母親,又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雙手,呢喃到:「夢裡的那個亞華大陸究竟是哪裡,這個社會是無神論,我也堅信這一點,可是那個世界、那個我竟然和我一同長大,已經伴隨了我十五年,算了,隨它去吧,如果這夢是真實的,那眼前的一切也沒有過虛幻,在這裡我有過疼痛
  • 夢境可能是平行時空的入口,夢中的事情在另一個時空發生過?
    夢境很神奇雖然這樣對夢的解釋看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對一些詭異的夢境依然費解,比如我們夢見去世的親人,可能很多人以為夢見去世的親人是一件非常合理的事情,因為你整天思念她,肯定會夢見她了,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是這樣道理,當然這個道理誰都懂,可是奇怪的時候,我們想念去世的親人,我們只是想念她這個人,而沒有想念和她去做什麼
  • 小小說:夢中夢
    還是默默地咀嚼著面對生命的無常?似乎沒有人能意會。還來不及拭去冷汗,環伺四周微弱的燈光下是連一扇窗都沒有的密閉空間,同房睡了5個人,衣服上只帶著編號,我如喪失記憶的浪人,只烙印著剛剛所驚醒的夢,據說殺僧屬五逆重罪,必下無間地獄無遺,難道這麼快就要等待審判了嗎?
  • 彩色的夢,更容易記住,黑色的夢更難記住,你做過彩色的夢麼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覺醒來便記不住自己剛剛做過的夢了,但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自己肯定做過夢,就是不記得夢的內容,無論怎樣努力也很難想起來。有時我們會回想起我們的雄心壯志的夢想,但大多數時候,我們記不起夢中的任何事情。
  • 精靈寶可夢中六種中看不中用的精靈球,大師球上榜,你都用過嗎?
    精靈寶可夢中六種中看不中用的精靈球,大師球上榜,你都用過嗎?精靈球,又稱神奇寶貝球、怪獸球,是《精靈寶可夢》相關遊戲、動畫、漫畫等相關產品中,重要道具之一。主要功能是捕捉精靈寶可夢,成為己方夥伴。在遊戲、動畫、漫畫等各領域中設定又稍有不同。此外,還分成很多種類,各有不同用途。
  • 你被託過夢嗎?夢見一個人是那人在想你?科學家卻是這樣解釋的!
    你被託過夢嗎?夢見一個人是那人在想你?科學家卻是這樣解釋的!從古至今,人類的夢都視為一種暗示,這種暗示會指引我們該怎樣做事,不管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夢境都會有一部分的警示或者預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關於夢兆吉兇的卜辭。
  • 盜夢團隊全員集結挑戰「夢中夢」,《盜夢空間》邀你重入迷局!
    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科幻燒腦經典巨製《盜夢空間》將於8月28日震撼上映,目前預售已全面開啟,即刻購票走進夢中迷局!在最新曝光的「造夢專家」版預告中,盜夢人、前哨者、築夢師、偽裝者等全員集結,盜夢團隊鎖定目標開啟全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