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金光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

2021-01-07 搜狐網

  身為臺灣人,或說至少七年級以上的臺灣人,沒有人不知道鼎鼎大名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他與他的故事,還有他身邊的種種人物,就像我們的共同記憶,銘刻在心。趁著布袋戲大師黃俊雄將帶著《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重出江湖之際,本刊特地上窮碧落下黃泉,搜集了豐富的幕後信息,為讀者整理出關於史豔文布袋戲的十個面向,給你重溫曾讓你魂縈夢牽的童年回憶。

  2011TIFA 黃俊雄電視木偶劇團

  《雲州大儒俠之決戰時刻》

  3/10~12 19:30

  3/12~13 14:30

  臺北 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圖片提供 黃俊雄電視木偶劇團

  1.金光布袋戲

  臺灣的布袋戲發展沿革從早期移植自漳州、泉州和部分潮州地區的掌中藝術開始,歷經了南管布袋戲、北管布袋戲及金光布袋戲三階段的演變。金光布袋戲的誕生深受二戰期間日本統治臺灣,所推動的「皇民化」運動影響,其特點為伴奏採用西樂或留聲片,臺詞可用臺語但要摻雜日常生活的日語。服裝中日合併,舞臺裝置則增設立體化的景片。大戰結束後,布袋戲班轉入戲院,以賣票方式繼續演出。布袋戲的傳統舞臺小、戲偶更小,在進入「內臺」後,為吸收更多的觀眾,於是開始加大戲臺、改變舞臺形式、增加立體布景、戲偶造型。傳統的劇情和章回小說的內容已經不敷使用了,於是開始自編劇情,情節不外乎是江湖派別的對峙,一反一正的武林鬥爭、江湖恩怨,仇殺永無止境,而觀眾也為「結果如何?請看明日分曉」深深吸引、欲罷不能,這便是近代臺灣發展出來的「金光布袋戲」。發展到此,觀眾對布袋戲的欣賞,已從最早的欣賞藝人的表演藝術(包括口白、唱腔、演技),轉變成對戲中故事情節和人物角色的崇拜。

  2.從內臺到電視

  在六○年代以前,金光布袋戲幾乎是臺灣民眾最主要的休閒娛樂之一,全國各鄉鎮都有至少一家以上的戲院,幾近全年無休地演出布袋戲。直至六○年代,電視節目開播之後,布袋戲的熱潮才漸漸減退。一九七○年三月二日,五洲園掌中劇團黃海岱的第二代黃俊雄,透過電視螢光幕演出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積極吸收各家之題材和特色,竟引起全臺灣民眾的瘋狂,當時,史豔文曾創下收視率九十七個百分點的空前紀錄,開演時造成「工人不開工,農夫不下田,學生不上課,醫生不開刀」的盛況。民國六十三年因為新聞局一紙「妨害農工正常作息」的公文而遭政府禁播,直到民國七十一年才復出電視演出,仍然造成轟動。黃俊雄日後受訪指出,其實當年沒有真的下令「禁播」,而是停播。因為當時的文化工作委員會主委秦孝儀、秘書長宋楚瑜等人,認為臺語劇播出與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有衝突,要求電視臺審劇本,通過才能拍,但每次送劇本都不過。黃俊雄說,布袋戲本來就是教忠教孝,從不傷風敗俗。他覺得很奇怪,一個本子被退四五次。後來文工會有人問他「一定要做電視嗎?若電視不行,就去戲院演啊。」黃俊雄說他「聽懂」後,就不再演了。

  3.故事版本

  「雲州大儒俠─史豔文」自從民國五十九年開播造成轟動之後,經歷禁演、重演,共有四種版本,先是造成轟動的五百八十三集,第二個版本包括民國七十二年八月由黃俊郎在中視重拍、十一月由黃文擇接手的「苦海女神龍」和來年二月同樣由黃文擇演出的「忠勇小金剛」,第三個版本則是在民國七十六年由黃俊雄重演,包括「新雲州大儒俠」和「史豔文與女神龍」兩檔戲,最後一個版本也是由黃俊雄演出,民國八十三年華視播出四十七集。四個版本間相隔了廿四年,第一部首先敘述史豔文的出身,先是結識劉三、與劉萱姑定親,然後行俠仗義,俠名遠播,贏得雲州大儒俠的尊稱,其後得罪當朝權相安其謀,被陷罪入獄,甚至充軍,之後再取得龍泉劍和天地人三卷天書,大破太華山,解救欽差大人,破除亂黨造反陰謀。

  第一部內容亦包括中原與交趾戰亂,交趾在第一次東徵時獲勝,取得不少領土,更加深入侵中原的野心,但第二次時卻慘敗而歸,再無力東侵。原是交趾大將的藏鏡人與中原仇恨益加深厚,因而將中原武林搗得腥風血雨,史豔文率中原群俠與其周旋多次,才順利大敗萬惡罪魁。

  第二部則以韃靼之亂與女暴君為禍武林為背景。先是韃靼國大公主勾結外人奪篡父位,並在奸人挑撥下引發徵服中原的野心,三公主苦海女神龍不得已流落江湖。而原是交趾公主的姚明月因戰敗出走,卻因機緣巧合學得一身強橫功夫與迷人心志、吸取元陽的邪功,基於對中原的仇恨,以女暴君之名大鬧江湖,成為新的魔魁。第三部以「雲州四傑傳」為骨幹,史豔文在此化身為逃命客,雖非最重要的角色,但仍有引導故事進行的關鍵性。第四部是「達摩金剛榜」,敘述荒野金刀獨眼龍威霸江湖的故事,而史豔文仍是逃命客,史菁菁亦有吃重戲分,苦海女神龍也重出江湖。

  4.角色

  黃俊雄在「雲州大儒俠」系列中,創造了無數少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包括史豔文、藏鏡人、小金剛、獨眼龍、苦海女神龍、劉三、怪老子、二齒等,他們性格各不相同,卻都家喻戶曉。主角史豔文的個性「一正破百邪」,所以屢屢逢兇化吉,贏得雲州大儒俠尊稱。藏鏡人原是交趾大將,因有侵犯中原的野心,所以將中原武林搞得腥風血雨。小金剛手拿一把七尺掃刀,一招「橫掃天下」讓歹徒聞風喪膽,可說是布袋戲中最紅的童星,武功強、傲氣高,有高手風範,但又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獨眼龍出場最具氣勢,隨著《荒野大鏢客》電影配樂的飛揚,「刀稱一流人一流,人稱一流刀一流」的詩句隨口脫出,很快就有壞人血濺當場,然後流下一句「一流ㄟ」揚長而去。女暴君是交趾公主,因緣巧合學得邪功,因對中原仇恨,大鬧江湖,成為新惡魔。苦海女神龍則是韃靼國公主,與史豔文連手打敗女暴君,與藏鏡人大鬥法。怪老子與劉三、二齒經常結伴而行,成了電視布袋戲史上最著名的「三口組」,共同負責串連故事情節之進行。此外,隨著劇情需要,武林中有不少新門派和角色陸續產生。

  5.分身

  史豔文是英雄角色的原型,可以化身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這種「一人多化」的功夫,讓他可以迥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觀眾面前。在「雲州大儒俠」系列中,史豔文的第一個分身是「乞丐皇帝呂望生」,既大隱隱於市,也遍管天下間不平之事。憑著一股行俠仗義的熱血,快意恩仇,打得歹人全無還手之力。然而,儘管乞丐皇帝成為黑道眼中最懼怕的人物,仍是武林中最神秘的角色,除了讓人摸不清其來歷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從來不親自動手,只動口。第二個分身為「醜君拾字郎」,手持長夾,稱之為日月箸,身背垃圾桶,取名為乾坤籠,身上的配件均為凡品,只是在拾字郎手下,卻真似有顛倒乾坤,驚動日月的氣勢。他的第三個分身為逃命客,以手拿管簫、面容遮掩的模樣出現在江湖上。此時已落髮出家的史豔文本來打算捨棄一切而去,但畢竟放不下親情,無可奈何地再捲入江湖的波浪中。(資料整理 廖俊逞)

  全文詳見臺灣《PAR表演藝術》雜誌第218期

  

(責任編輯:陳然)

相關焦點

  • 掌中江湖——金光布袋戲
    黃俊雄布袋戲又稱之金光系列,因為1950至1970時的布袋戲主流。以聲音道具等奇關變景吸引觀眾的表演形態,被稱之為【金光戲】,也就是開始捨棄傳統掌中戲偶,而改以較大的戲偶來表演,此一時期的變革給了布袋戲的一個轉變契機,後來黃俊雄大師把金光戲的表演型態搬上電視舞臺,也就是1970年,雲州大儒俠史豔文的故事,後於1994年,黃俊雄大師重新開拍雲州大儒俠系列故事時,因為感懷1970年的「金光戲變革」,故把自己旗下的布袋戲事業,稱為
  • 金光布袋戲《群俠來了》手遊 重現史豔文風採
    華夏經緯網3月3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3月2日是布袋戲迷的大日子,迎來「雲州大儒俠」史豔文50歲生日,金光多媒體在2020年推出史豔文50跨領域系列作品,首部曲《群俠來了》,這是一款跨領域自製專屬IP手機遊戲,引用正劇《決戰時刻》至《戰血天道》逾300集集數製作,收錄超過500
  • 這些布袋戲中的一哥,有你噶意的嗎?
    布袋戲,是我國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而每個布袋戲聚集中,幾乎都有一哥的存在。「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清香白蓮素還真,是霹靂一哥,也是三臺住之一。他的化身,可謂是所有布袋戲一哥中最多的。
  • 雲林國際偶戲節 布袋戲史豔文、素還真等6大男神慶中秋
    華夏經緯網9月24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2020雲林國際偶戲節以「男神時代」為主題,23日在虎尾鎮布袋戲館舉辦記者會,由布袋戲經典角色史豔文與藏鏡人同臺演出,邀請民眾10月2日到虎尾高鐵特定區,與布袋戲6大男神一起歡度中秋節連假。
  • 【小眾陣地】轟動武林驚萬教——金光布袋戲專題介紹
    》,這一期我們要介紹的自然就是現代臺灣布袋戲中極具重量的另一家——《金光布袋戲》。金光布袋戲起源於早期的野臺戲,前身是有著「布袋戲宗師」美譽的黃俊雄大師所主持創作的「雲州大儒俠」系列,筆者年幼時有幸在廟會觀看過黃俊雄大師所帶領的「真五洲掌中劇團」的演出。現場的聲光效果,以及幽默並富含深厚功力的口白,都讓人看得大呼過癮。
  • 守住「史豔文」(聽見中國)
    黃俊雄(左)把史豔文傳給兒子黃立綱(右)。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黃立綱在查看布袋戲木偶維護情況。本報記者 楊俊峰攝圖為史豔文的布袋戲形象。製圖:潘旭濤【開欄的話】中國的聲音是什麼樣的?蹙額連思兼嘆息,徒然命運不亨通。」頭戴玉冠、身穿白衣的儒雅俠客腳踏罡步而來,但見他氣宇軒昂,口念詩號的同時提氣抬掌怒喝:「純陽貫地!」一道耀眼的金光發出,群雄為之震撼……這是祖國寶島臺灣金光布袋戲的經典情節,劇中的白衣秀士名叫史豔文,是風靡臺灣40年的著名英雄形象。布袋戲,中國傳統文化在臺灣傳承百年歷史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
  • 金光布袋戲御九界系列部分劇集及人物賞析
    金光布袋戲的金光御九界系列目前有八部劇集:《金光御九界之墨武俠鋒》、《金光御九界之墨世佛劫》、《金光御九界之墨邪錄》、《金光御九界之東皇戰影》、《金光御九界之魆妖記》、《金光御九界之鬼途奇行錄》、《金光御九界之齊神籙》、以及最新的《金光御九界之戰血天道》。
  • 臺灣歷史文化漫談:布袋戲
    在一片請戲和看戲的熱潮中,布袋戲進入繁華極盛的黃金歲月。民國38年,國府遷臺,嚴格限制外臺戲的演出,布袋戲趁勢轉入戲院演出。此時『五州園』與『新閣園』二派年輕一輩高手競起,除承襲師父精湛演技外,並編新劇,且從舞臺與後場音樂的更新,成為後來金光戲的風行,並締造了十數年戲院內臺戲的全盛時代。
  • 金光布袋戲:六合善士、秘雕開啟金光新局
    金光布袋戲強檔劇集《戰血天道》完結篇已於8日推出,劇中「史豔文之子」俏如來、「海境師相」欲星移以及「苗疆鐵軍衛軍長」風逍遙遭遇仙島七王之一的開陽武曲率領信徒猛烈攻擊
  • 金光布袋戲:天下風雲碑的那些天下第一
    金光布袋戲中有一個天下風雲碑,甲子名人錄上面羅列著各種天下第一,今天就來看看《齊神錄》之前的那些天下第一。神蠱溫皇/秋水浮萍任飄渺,有三個第一稱號:分別為「天下第一毒」、「天下第一劍」、和親手創立的「天下第一閣」——還珠樓。
  • 有個故事丨有個安利,名叫金光布袋戲
    這是一個金光布袋戲的安利!(因為太想賣這個安利了我連專欄的順序都顛倒了)大俠,吃安利嗎~( ´ ▽ ` )ノ✧因為我發現很難在不劇透的前提下向大家展示金光故事的精彩之處,所以為了成功賣出這個安利,我決定——美色誘惑。簡單粗暴。
  • 金光布袋戲史豔文cosplay
    角色名:史豔文 CN:醒非 金光布袋戲,史豔文cos cn:醒非 攝影:無白子 圖片授權來源:次元島
  • 霹靂布袋戲:主角素還真為何不能一直在檯面上,這三個方面是主因
    喜歡布袋戲的戲迷經常以「道友」二字來稱呼彼此,現在比較火的布袋戲分為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前者主角人物是素還真、一頁書、葉小釵組成的三臺柱;而後者的主要人物則是由史豔文、藏鏡人、黑白郎君構成的三巨頭,再加上人氣暴走的俏如來堪稱第四巨頭,金光布袋戲近幾年呈現出高水準的劇情,在一定程度上講,金光布袋戲的人氣已經不次於霹靂布袋戲。
  • 金光布袋戲正式授權手遊《決戰金光》即將來襲
    相信很多玩家跟蠶豆網小編一樣,對金光布袋記憶猶新,現在有個好消息要告訴大家,金光布袋戲正式授權手遊 《決戰金光》馬上就要和玩家們見面了!綱銀國際今日宣布,已取得金光布袋戲官方正式授權,將推出手機遊戲《決戰金光》。據悉,《決戰金光》為綱銀國際與天地多媒體共同打造的動作手機遊戲,並由綱銀國際獨家取得該作品在港澳臺包括大陸地區的經營權。
  • 金光布袋戲人物順序排名 金光誰最強武力值實力排行榜
    金光布袋戲裡面究竟誰最強?天地不容客,黑白郎君,史豔文能排第幾?下面就為大家帶來金光布袋戲武力排行榜,為大家一一分析介紹吧!  不考慮屬性壓制和特殊情況,比如止戈流和戰武道,如如海境對外境之人功體的壓制  金光武力值排行:  元邪皇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記憶中的鄉村木偶戲被霹靂布袋戲秒成了渣
    其實在我小時候,我的家鄉也是有社戲的,只是這種戲不像魯迅先生筆下的戲,它是木偶戲,我們也叫它做「鬼戲」。木偶戲又叫傀儡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地區發展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種類,比較著名的有提線木偶戲,鐵線木偶戲,杖頭木偶戲與布袋木偶戲,我家鄉的鬼戲就屬於杖頭木偶戲。
  • 回憶金光布袋戲那些經典的設定
    它在金光布袋戲的過去劇情中代表著神秘的力量,也給觀眾描述具象出了中國古典主義文學意境的「機械降神」。不論是男主角史豔文還是人氣配角少俠小金剛只要走進清聖橋裡的世界就可以獲得高強度的實力提升,甚至是不會武功的劉三,一出清聖橋就成了武藝高超的先天。
  • 走過極其甘願的路,是金光布袋戲又長又虐的路
    在霹靂布袋戲和金光布袋戲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霹靂刀子多,金光刀子長。」金光布袋戲雖是一群木偶的故事,但就是這群沒有表情的人物,卻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金光布袋戲從《黑龍白狼傳》到《戰血天道》,共播出13季,400集左右的劇情。
  • 能不能給我講講霹靂布袋戲到底哪兒好看?
    風起雲來山河動,古世豪雄誰爭鋒?武林幹戈,牽引烽火連天;皇龍睜眼,再創千秋霸業!用一句後來的流行語來說,那是典型的:雖然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是看起來感覺好利害的樣子。▋金光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從傳承上來說更加貼近當年在臺灣播出時萬人空巷的雲州大儒俠史豔文,但在指導思想上大概是相對來說最「激進」(褒義)的一部。
  • 金光布袋戲角色人物誌之獨眼龍
    獨眼龍前輩XD今天的這篇角色人物誌選材其實也是心血來潮,其實他也是金光布袋戲歷史上的經典角色,和那些現在剛出的新偶都不一樣。但他的戲份的確在新金光到現在都比較少,一般都起到劇情潤滑劑的作用,甚至被一些道友戲稱為「工具人」。他就是俏如來口中的「前輩」,荒野金刀獨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