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一部《破曉奇兵》橫空出世,令人眼前一亮,製作團隊在人物建模方面做出的努力不失為一次寶貴的嘗試。這一次,全面升級的續作《精靈王座》來臨,從各方面做出超越,更加令人堅信中國動畫的新希望已然來臨。
曾聽導演宋嶽峰透露,本片在拍攝到一半時候,遊戲龍之谷的授權被終止,團隊無可奈何,只能改名換姓剔除和遊戲直接相關內容,卻也得以解放手腳,創作靈感反而大量湧現。看過前作的觀眾,也許對本片的第一印象就是主角蘭伯特改名為小魚(這麼改大概是上一部中被巴爾納叫做鹹魚),當然巴爾納也不能叫巴爾納故索性就叫做巴爺,還有奈爾文公主也更名為玫爾。上一部中大量遊戲中典型職業和政治、軍事、宗教團體也在本作中消失不見。然而即使沒有了遊戲授權,影片也絲毫未受影響,因為根本就不需要遊戲中龐大的世界觀,本片是關於愛情,一個悽美的跨種族愛情童話。
人類和精靈的愛情,在許多作品中都曾上演,《魔戒》人皇與精靈公主,《魔獸》聯盟聖騎與血精靈遊俠,《魔法師學徒/大師》精靈女王同人類戰士。對成年影迷來說,這樣的愛情故事並不稀奇,但放到中國動畫電影中來說,卻很少見。《破曉奇兵》引入少男少女的朦朧情感,甚至還有深情一吻,《精靈王座》則直接主打愛情,讓這段情感成為了全片劇情的核心驅動力。本片劇情嚴格繼承前作,《破曉奇兵》中幫助貝斯科德陰謀失敗的黑暗精靈玫拉最終獲得了黑龍寶玉(在本作中修改設定更名為黑暗寶玉),企圖奪取精靈王座,電影劇情由此展開。
影片開頭用一段2D動畫表現地域相隔的小魚與莉亞書信傳情經歷作為引子。終於等來機會去與莉亞千裡相會的小魚,卻遇到莉亞兄長凱爾的激烈反對,究其根源,卻是源於精靈一族對人類的偏見。而這種偏見,又來自於精靈自我哄騙的無欲無求對人類貪婪欲望的定義。層層遞進的關係恰成為玫拉攻破精靈王國的制勝點。夾在中間的莉亞被迫一次次在種族責任與個人愛情中抉擇,而小魚更是在不惜一切代價都要和莉亞在一起的強烈意願與不能違背自己原則助紂為虐的矛盾中徘徊不定,甚至數次走向陰暗面。正是因為愛情,造成了一切困局,卻又因此破局,打破了精靈偏見,也讓精靈認清了自身本質。
沒有了黑龍那樣強大的敵人,本片中的boss,很像是《復聯1》中的洛基、《復聯2》中的奧創和《蝙超》中的盧瑟,他們不是一個能夠造成直接破壞力的武力型boss,而是「殺人誅心」,用盡手段蠱惑英雄、挑撥離間、利用英雄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目的。這就顯得反派很弱並且特別話嘮,從視覺上來說,就是缺乏一場艱苦卓絕的終極大戰,但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正是兵法上乘麼。雖然本片的大決戰也能用一波三折來形容,但主角對付boss的方法,就和片頭一段看似無關緊要的除妖戲如出一轍,這麼說來,小魚能夠獲勝並不完全是主角光環,還是有據可循的嘛。雖然最後男主的犧牲還是讓我們感嘆主角光環完全不輸《破曉奇兵》。
本片最值得稱道的除了讓愛情大放異彩,還有精美的畫面。前作在人物建模上已然頗顯功力,這一作更加精益求精。人物細節相當精緻,毛髮與皮膚紋理更加精細,「海飛絲」已經運用嫻熟;眼神與面部表情非常豐富,看得見眼球的轉動眼皮的眨動與眉毛的攢動,已經基本擺脫死人臉;動作捕捉技術的大量使用讓人物動作更加逼真流暢,口型匹配也能夠基本符合人物的語音。當然了,韓國範兒的人物美工風格,自帶磨皮效果這一點是避免不了的。背景貼圖的製作也更加注意,背景與近景的貼合不再突兀。至於缺點嗎,一方面是卡頓仍偶有發生,最明顯的一處是小魚號飛艇第一次出場迎面而來的鏡頭,能夠清楚感受到景物的停頓感。另一方面筆者覺得是人物形體比例。比如玫爾公主,細胳膊細腰的,臀部和盆骨卻非常寬大。還有男主小魚,他本身比例是基本符合一個青年人身體的,但是在片頭有一場戲他踩滑桶的時候,卻讓人覺得是魯邦三世那種比例不協調的細胳膊細腿。精靈的人物形體基本都偏瘦長,看著略不協調。
本片的3D 效果,筆者是沒怎麼感受到。其實精靈王座的畫面色調很鮮豔亮麗,完全沒必要做成3D來白白降低亮度與色澤。電影配樂的使用較前作有些微改觀,至少在插曲的使用上不會讓筆者覺得尷尬與突兀,基本上都很應景。但仍有缺陷,有幾處本來需要音樂來烘託氛圍的地方,卻沒有響起。還有一個可能是看國產動畫最關心的一個點,沒有了明星客串,全部由專業工作室的聲優來發聲,情感表達更舒適。這兩年華語動畫各方面製作水準均在大幅提高,本片得益於此。
人們對國產動畫的印象是什麼?低幼,弱智,給小孩子看的,大人湊什麼熱鬧?精靈王座似乎從一開始就在與低幼動畫撇清界限,無論是愛情核心劇情,還是通過反派勾出的種族對立與自身認知,都在儘量用一種嚴肅的口吻講故事,爭取大齡觀眾好感。這也使得影片熱鬧成分減少,只有兩隻狗狗和老鐵匠擔起了賣萌耍寶的重任。說教過多,三觀有問題,普世價值難以體現?《大聖歸來》用超級英雄的方式包裝傳統人物,通過英雄成長自然而然的傳達一些普世價值觀。本片也是如此,努力避免直接說教,通過故事推進時角色心理與性格變化的對比來凸顯合理的價值觀,闡釋導演想要表達的東西。
誠然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對動畫片擁有堅不可摧的偏見,更不是一兩部成功的作品就能夠輕易打破的。而在熱錢大量湧入,整體業界浮躁的大環境下,淪陷了大量工作室和團隊,粗製濫造的作品有如潮湧,也因此加深了人們對國產動畫的不信任與歧視。好在最近幾年,一些打破現狀的優質作品開始顯現,特別是去年《大聖歸來》的驚世亮相掀起了一股回歸國產動畫的熱潮,還有專注於打造周更精品TV動畫的《十冷》團隊,這都讓大家看到原來國產動畫還是能達到大家期許的水準。而這部《精靈王座》,正借著這股東風,真正燃起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