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有三身,總歸一體,道有三清,本為一炁

2020-12-05 紅塵若鏡

01《紅塵說禪》系列第301篇

大家都知道「佛道儒」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三大源頭,咱們現在的文化思想基本上就是這三教的混合體,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比如說這三教都強調孝養父母,誠實做人,忠於職守,但是不同之處也有很多,比如儒家最看重入世,對神鬼敬而遠之,著重世間的倫理,所以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序列,上有君君臣臣,下有父父子子,內有三綱五常,把整個「人間界」管的密不透風,非常便於封建統治,也成為了兩千年封建王朝的官方思想。

而佛道兩家都更加看重出世和「形而上」的東西,簡單來說就是神仙鬼怪佛菩薩羅漢等人間界無法肉眼看到的存在,所以也被稱為是「宗教」,這點和儒家有本質的區別,雙方屬於競爭和對抗的關係。

這裡多說一句,佛教其實並非是宗教,佛陀也不是神仙,也從來沒有過「信某某就得永生,不信就下地獄」的霸道說法,更不會有不可跨越的神和人的界限。

而其餘宗教中比如基督教,上帝永遠是上帝,信眾只能無條件服從,絕不可能有朝一日變成上帝,那等於是褻瀆神靈,罪不可恕,但是佛是過去人,人只要大徹大悟也就變成了佛,雙方並無高下之分,非常自由和活潑。

因此把佛教看作「宗教」這只能說是理解了佛法的一部分內容而已,真正的「佛教」指的是佛陀的教導,最終目的是讓一切眾生都成佛——這是何等的氣魄,又有哪一個宗教敢讓自己的信眾最終變成主宰呢

當然了,佛教作為「外來的和尚」,在傳入我國之後肯定也會和本土的道教存在激烈的競爭關係,雙方都在不斷的吸收對方的精華來壯大自己,然後反過來再壓制對方,乃是標準的「相愛相殺」。

這裡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佛法的三身佛和道教的三清,其實最早佛教的聖人只有喬達摩悉達多也就是釋迦牟尼佛,而道教的聖人也只有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李聃,但因為佛法中佛有報身化身和法身,所以老子也只好「一炁化三清」,搖身一變成了上清玉清太清三大分身來予以對抗

這一篇我們就來聊聊佛教的三身佛,以及道教的三清,其實本質上都只有一個,無非一體三面而已。

02三身佛——清淨法身,圓滿報身,萬億化身

大家都知道我們習慣所說的佛陀指的是古印度的淨飯國太子喬達摩悉達多,他老人家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大徹大悟後傳經說法,後世佛弟子們把他奉為教主。

而在佛法之中有著「三身佛」的說法——分別是法身佛,報身佛和化身佛

關於這三身佛的介紹非常多,但是卻以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說法最為簡潔明了,曾經有位智通禪師讀了禪宗重要經典《楞伽經》千遍以上,但仍然不能明白經文中提到的「三身四智」的區別,因此特意來求惠能大師慈悲開示。

《六祖壇經》:僧智通。壽州安豐人。初看楞伽經約千餘遍。而不會三身四智。禮師求解其義。師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

這裡的四智指的是唯識宗最終的目標「轉識成智」,其中前五識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把自己的八識都徹底淨化,轉為四種智慧之後,也就等於是成佛了,但是這裡面涉及太多的理論和邏輯,嚴謹而繁瑣,沒有足夠的耐心是堅持不下來的,所以才有佛門八宗才有「唯識耐煩嘉祥空」的評價。

但是這麼複雜頭痛的理論,在惠能大師看來卻如同從無限高空俯瞰一般,一覽無遺,只用一首偈言就說的一清二楚——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這個具體意思太複雜 ,而且和這篇文章中心無關我們就不多做介紹了,有興趣的師兄可以自己去看《六祖壇經》的第六品,這裡主要談智通禪師的另一個疑惑——三身佛。

關於三身佛六祖是這麼解釋的,法身佛就代表每個人的清淨自性,或者說是真如本性,或者說是佛性——這些其實都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無始劫以來這個本性被妄想和偏執心遮蓋的太深也太久了,也就是業障極深,因此眾生才由佛變成了凡夫,而且還是貪嗔痴具足的凡夫。

而我們修行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為了恢復這個自性,只不過修行法門又分為了兩種——頓悟和漸悟

頓悟法門指的就是從摩柯迦葉尊者從佛陀拈花那會心一笑開始,直到惠能大師的聽別人讀了《金剛經》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一脈相承,都是最利根之人,以最鋒利的慧劍,一劍就斬斷所有煩惱無明——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明心見性,立地成佛

而除了頓悟以外,神秀大師倡導的「時時勤擦拭,勿使惹塵埃」的法門,以及其餘的佛門七宗,嚴格來說都是漸悟,比如說如今最流行的淨土宗,就是用幾千萬甚至幾億聲佛號來衝洗心中的塵埃,這個更加適合中下根器的弟子,咱的刀不鋒利就慢慢磨。

而報身佛指的則是智慧,不過這個智慧不是說我們世俗之中的小聰明小智慧——比如算數算得快,文章寫得好,反應很靈敏,非常有眼色,特別會說話等等,那些都是「世智辯聰」,反而是學佛的障礙。

這裡說的乃是佛門的般若智慧,這裡沒有絲毫分別,妄想和偏執,乾乾淨淨,清清楚楚,豁達而清晰,一旦擁有了般若智慧再看世俗這些問題就完全是小兒科了。

而化身佛指的則是行為,包括我們身口意一切,我們每天動的念頭,說的話,眼耳鼻舌身意的各種活動又何止千萬?

當然了,我們凡夫因為沒有上面提到的智慧,所以身口意全是妄念,但是佛菩薩不同,都是慈悲和智慧的化身——比如最著名的觀音大士,三十二應現全身,千處祈求千處應,這裡面說的就是化身。

這裡再多說一句,喬達摩悉達多也是釋迦佛的一個化身,特意為娑婆世界的眾生來示現凡夫如何成佛,以及佛的生老病死都是什麼樣子,好告知我們大家——佛法最大的就是因果,就連佛菩薩的無邊神通也不抵因果和業力。

03一炁化三清——上清太清玉清

上面說完了佛法中的三身佛,現在咱們來聊聊道教的「三清」。

只要是大型的道觀,最大的殿肯定是「三清殿」,供奉的就是三清至尊——分別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

其中元始天尊位於三清中央位置,也就是如今所說的C位,是道教的至高之神,甚至可以說是「道」的象徵。

而元始天尊的形象一般都是頭頂神光,手執紅丹,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

靈寶天尊位於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誕日為夏至日。

道德天尊位於元始天尊之右側位,手執蒲扇,相傳居住大羅天上太清仙境。

而關於三清的來歷眾說紛紜,比如小說《封神演義》裡面就讓他們分別代表截教和闡教的教主,門下弟子大戰了無數場,最後連三位師父都不得不出戰,最後甚至還為三清弄了一位「混沌老祖」的師父出來,這代表了天道至高的「道」。

而實際上這個混沌老祖並不存在,或者可以說是老子的化身,他最後「一炁化三清」,就和三身佛最後本為一體一樣,這三清也都是他一個人的化身,並無高下之分。

這裡的炁(讀音qi)後來也被稱為氣,屬於道教獨有的概念,其實就是「道」的象徵,簡單來說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至於說這個「一體三面」究竟是佛教模仿道教,還是道教模仿佛教已經很難說清了,但是這兩大宗教的相互競爭和吸收還是顯而易見的。

而老子的年齡應該比孔子大個幾十歲,在我國春秋時期,大概和佛陀處於同一個時代,這也是整個世界最著名的「聖人時代」。

04紅塵說禪

以上就是佛教的三身佛和道教的三清的簡單介紹,大家是不是覺得有很多相似之處呢?

這裡多說一句,數字三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數字,儒家有天地人三才,三綱五常,三從四德,道家有三清,三陽開泰,精氣神三道,斬三屍神,而佛家就更多了——佛的三身,橫豎的三世佛,三世因果,三界六道,三法印等等,就連我們念經一般也都建議念三遍或者七遍。

其實佛家也好道家也好,都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部分,佛教雖然發源於古印度,但早在一千多年前達摩祖師就看出大乘氣象在我們中國,未來佛法的中心和希望也在這裡,因此才帶著釋迦佛唯一留下的信物袈裟從廣州登岸,這等於是承認了佛法的傳承在我們這裡,古印度早已經成為了歷史

打個比較遺憾的比喻,這就像是火藥和指南針本來是我們中國的四大發明,但真正把它們發揚光大的卻是外國,最後1840年英國反過來利用它們,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政府的大門,所以物本無主,能者得之,佛法亦是如此,這一點看看如今印度和我國的實力差距就明白了。

——學佛乃智者所為,紅塵如夢幻泡影,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願三惡道日減一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相關焦點

  • 道家「一氣化三清」詳解
    《九天生神章經》裡即含有「三清」皆由道氣所化之意,在《三洞並序》中說:「又三洞之元,本同道氣;道氣惟一,應用分三,皆以誘俗修仙,從凡證道,皆漸差別,故有三名。大致意思是:三洞的元氣,都來自於道氣,其本質就是「道」。然後把"道"分化為三種類型,用於誘惑凡俗修仙。三種不同的「道」雖有差別,但都可以修理成仙。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三清,在正統道教中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的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即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分別指: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大道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道經記載中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號雖殊,本同為一。"
  • 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分別是什麼意思?
    一般眾生若有機會見到佛,通常是見到化身佛或應身佛。佛有三身: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化身佛是佛所變化出現之影像,是為了眾生的需要才出現。報身佛是指莊嚴報身,或者說圓滿報身。如毗盧遮那佛是釋迦牟尼佛之圓滿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為菩薩說法,一般眾生並沒有機會看到。
  • 「術之盡頭,炁體源流」,我的漫畫與修行
    ,不像其他模仿日漫風格的中國漫畫,這本漫畫中國特色很明顯,裡面大量借鑑了我國道教元素,主角出身不凡,身帶神秘封印,他用道教的秘密武功,在現代世界裡,經歷了各種奇遇。其中有一句臺詞,我記憶挺深的:「術之盡頭,炁體源流」。這句話在我看來是這本漫畫的基礎設定,漫畫裡各個身懷絕技的角色之間所發生的各種故事,其實都可以看作是這句話的註腳,是這句充滿神秘色彩的話賦予了這個漫畫獨特的味道,使得它跟其他漫畫區分了開來。後來我又想,作者為什麼編這麼奇怪的名字,他是怎麼想出來的呢?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去搜了一下這個詞,結果讓我大吃一驚,真的有本書叫《炁體源流》。
  • 白雲觀三清殿供奉三清教主,四御殿玉皇大帝北極大帝
    三清,道教的三位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玄元皇帝道德天尊。三清大殿,奉祀三清。
  • 一氣化三清,三清到底是誰?原來都是一家人
    三清道祖在上!某某在此立誓,若有違背天誅地滅!這是我們古人在對天發誓的時候,常會用到的詞語。可能很多人會分不清,這三清都是誰?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說道說道。第一,道德天尊。『太上』生於開天之初,是盤古元神一氣化三清中的老大。他創立了人教,是人族在上古時期的庇護者之一。絕不是我們在西遊記中看到的那個只會煉丹的老頭兒,相反他在道教中佔了很大的地位,還在玉皇大帝的上面。太上一詞就是對他最好的形容,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光,元氣之祖也。通過這短短幾句描述,由此可見太上老君的地位。第二元始天尊。
  • 中國神話中的「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分別是誰?你知道幾個?
    中國神話中的「一尊二祖三清四御五老」分別是誰?你知道幾個?一尊:有盤古和西王母兩個說法二祖 :兩個說法,一是女媧與伏羲,二是老子(李耳)和莊子(莊周 )三清: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四御:勾陳上宮天皇大帝、中天紫薇北極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南極長生大帝,四御的職責是輔佐玉皇五老:三個說法,說法一:東方青帝青靈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靈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黃帝玄靈黃老炁天君、西方白帝皓靈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 各國神話中的神明組合:中國有三清,日本有三貴子,印度有這三位
    奧林匹斯十二主神、埃及九柱神、十八重地獄、上帝七天創世,等等關於數字組合的現象,在眾多神話體系中都有其蹤跡,這些無意或有意的「數字神話」設定,豐富了當時神話傳說的本身內容。今天,小齊將對神話中的數字「三」組合展開論述。看看各國神話中關於數字「三」的神明組合有哪些?
  • 佛教:有這9大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
    有這9大特徵,說明你與佛有緣!一、心中有佛是佛緣學佛不是做樣子,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代,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佛不是要我們去崇拜他、模仿他,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心。許多人執著於佛的外相,反而越修越迷失。心中有佛佛無處不在,心中無佛,你再拜也不過是自欺欺人。要修好自己的心,令心清淨不蒙塵,逐漸與佛心相應,才是真正的與佛有緣。
  • 「三清」是盤古的清氣所化,那麼他們的師傅鴻鈞老祖從哪來的?
    《封神演義》中有提到:高臥九重雲 ,蒲團了道真。天地玄黃外 ,吾當掌教尊。盤古生太極 ,兩儀四象循。一道傳三友 ,二教闡截分。玄門都領袖 ,一炁化鴻鈞。「炁」是指一種形而上的神秘能量,中醫也指乾燥的臍帶。可見鴻鈞是盤古大神身體內的神秘能量變化出來的。
  • 道教的「三清」是什麼,「三清」都代表著什麼,你知道嗎?
    「三清」是道教層次最高的神仙,道觀供奉「三清」,猶同佛寺供奉如來。「三清」指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後者也就是太上老君。據說他們分別住在清微天上清境、大赤天玉清境和禹餘天太清境,這些仙境都在天的最高層,合稱「三清天」。
  • 能呼風喚雨,運化乾坤:道教神仙手上最厲害的三把扇子
    道教在修煉外丹時期需要在丹爐裡煉製金丹,扇子一開始是用來扇風催火的工具,後來逐步被賦予鎮煞驅邪的寓意。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有多位神明手中所持的寶物就有扇子,如道教道祖太上老君用的陰陽扇,八仙之鐘離權用的芭蕉扇,薩天師用的五明降魔扇等等。今天就來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三件寶扇。
  • 佛教:「佛渡有緣人」,這四種人,與佛有緣,是你嗎?
    福報不夠,你再想渡他,他也是聽不進去的,如果執意為他宣說佛法,反而易使其反感。世上沒有與佛無緣的人,一切眾生佛性本自具足,只是要發明本心、啟發覺性,有各自不同的因緣。障深慧淺的人,顛倒妄想,被世間假相所迷惑,不明因果,造業損福,這樣的人暫時與佛無緣,要待業障海消盡,修得足夠多的福報,才能得渡。常有人問為什麼要與佛結緣?難道人人都必須要信佛嗎?不是。
  • 佛教:「與佛有緣」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廣大,不渡無緣之人」,相信每一個到寺院拜佛的善信都希望自己能夠得佛菩薩庇佑,與佛菩薩感應道交,那什麼樣的人才算是「與佛有緣」呢?是那些天天往寺院跑的人嗎?是那些天天燒香磕頭的人嗎?未必。心中若無佛,就是抱佛的大腿也無用。
  • 金庸世界三門絕頂武功,任選一門都能無敵天下,修煉條件:童子身
    武功可以分為外功和內功,外功多為一些招式,內功則為修煉心法。像出現在射鵰三部曲裡的《九陰真經》就有上冊、下冊,一冊練的是外功招式,一冊練的是內功心法。所以誰擁有了全套九陰真經,相當於擁有了江湖第一的稱號。除此之外,許多厲害的武功不是艱澀難懂就是極難修煉,甚至還必須有十分苛刻的要求。楊過的《黯然銷魂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 太上三洞神咒卷之十二
    宮殿整肅,三景齊並。道合自然,飛升紫庭。靈寶符命,普衛萬生。元皇正命,來合我身。功加一切,天地鹹寧。  五炁玄天,元始徘徊。辰星轉燭,洞煥太微。黑靈尊神,號曰層威。統冠飛天,仙裾羽衣。備守五門,撿精捕非。敢有幹試,豁落斬摧。玉符所告,神真八威。邪門閉塞,正道流輝。三光映照,我身無衰。策空駕浮,舉形仙飛。  黃炁中央,調理乾坤。陶鎔陰陽,總統玄真。鎮星吐輝,流耀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