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幾隻加勒比火烈鳥正在梳理羽毛。火烈鳥壽命很長,可以活到50歲。
圖源: KLAUS NIGGE,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高挑的雙腿,修長的脖頸,粉色的羽毛,火烈鳥美好的身姿格外引人注目。近日,科學家們首次發現,火烈鳥彼此之間能建立長久而忠誠的友誼,這可能與它們的身體特徵有關。
火烈鳥之間持久的夥伴關係包括:每年一起築巢並養育雛鳥的伴侶,以及同性朋友和三到六個親密夥伴。
全球共有六種火烈鳥,它們棲息在世界各地的大鹽鹼湖、泥灘或淺瀉湖中,美洲、非洲、歐洲和亞洲都有火烈鳥分布。這是一個高度群居的物種,通常數千隻聚集在一起。
Paul Rose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行為生態學家,也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想弄清楚火烈鳥是否會在它們的大群體中建立起複雜關係。
2012年到2016年間,Rose在格洛斯特郡的斯姆布裡奇野禽與溼地中心收集了4種圈養火烈鳥的數據,它們分別是加勒比火烈鳥、智利火烈鳥、安第斯火烈鳥和小紅鸛(小火烈鳥)。這些鳥群的規模從20多隻到140多隻不等,在結構和行為上與野生群體相似。
Rose花了5年時間收集這些數據,他發現火烈鳥會有選擇性地交友,好友間通常站得很近。這種友誼關係十分穩定,可能會持續幾十年。火烈鳥可以活50年。
「這種關係持續的時間很長,說明它對火烈鳥的野外生存很重要」,他說道。
和人類一樣,火烈鳥也是一個高度群居的物種,這些涉禽會小心地避開某些個體。Rose表示,迴避可能有助於防止爭吵:「避開那些無法忍受的鳥是減少壓力和衝突的一個好辦法。」
了解火烈鳥的社會關係可能有助於環保人士更好地管理圈養火烈鳥和野生火烈鳥,目前已有四種野生火烈鳥的數量正在減少。
夥伴
研究期間,Rose在春夏兩季每天拍攝四次溼地中心的鳥群,秋冬兩季每天拍攝三次。他還拍攝了每一個鳥群中不同亞群的鳥。這些鳥的腿上都有環,因此很容易識別。
火烈鳥群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快朵頤,經常整理羽毛,有時會吵架。如果一隻火烈鳥離另一隻太近,它們就會用修長的脖子和巨大的喙來攻擊對方,有時會伸張脖子比較誰的更長。
因此,Rose將脖子長度確定為火烈鳥友誼的衡量單位:在坐著或站立時,彼此距離「不到一個脖子長度」就被認為是朋友。當附近有其他火烈鳥,但它們之間的距離超過一個脖子長度時,就認為它們屬於不同的亞群。
他發現,規模越大的鳥群社交互動越多樣化,社交次數也更多,其複雜的社交網絡由二鳥、三鳥和六鳥亞群組成。
在五年的研究過程中,有些鳥一直保持夥伴關係,Rose說他可以很容易地預測哪些鳥會成為朋友。
「有兩隻關係非常親密的年長雌性火烈鳥,它們從求愛到築巢幾乎形影不離,而且總是有一隻比它們小20歲的雄性火烈鳥參與其中」,Rose說道。他的研究發表在6月份的《行為過程》期刊。
「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我對這些有關火烈鳥長期關係的數據很感興趣,」德克薩斯大學大河谷分校的鳥類學家Karl Berg在電子郵件中說道。「火烈鳥實行一夫一妻制,這是觀鳥者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人們對這一物種的研究還很欠缺。」
佛羅裡達奧杜邦溼地生態學者Jerry Lorenz表示,他發現「非性伴侶關係也可以被記錄和量化,這很有意思。」
物以類聚
火烈鳥如何選擇朋友呢?Rose推測,個性和顏色兩個因素都起到了作用。
「這更像是在尋找一個性格相似的夥伴,這樣彼此間不會發生衝突,」他說道。「鳥群吵鬧而忙碌,也許鳥兒們不希望有更多的壓力。這時候,有個好朋友大有益處。」
他還觀察到,一些明豔的粉色火烈鳥常常聚在一起。研究表明,大紅鸛(大火烈鳥)能夠通過整羽讓羽毛變得更鮮亮,這可能有助於它們成為更受歡迎的朋友和伴侶。
友誼對火烈鳥來說非常重要,所以Rose特別強調,動物園裡那些圈養的火烈鳥群,管理人員應該「尤為注意,不要把關係親密的火烈鳥分開」。
他補充說,鳥群規模應儘量大一些,這樣有助於保證它們的健康。鳥群越大,不同性格類型的鳥找到自己合得來的夥伴的可能性就越大。
(譯者:陌上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