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收視率是廣告商和製片人的命根,普通觀眾只需學會熟練使用遙控器就好了。再說,收視率這玩意兒跟紙媒的發行量、網站的點擊率一樣,統統都是不能說的秘密。而且鑑於網站編輯來談電視收視率恐難服眾,我邀請了我的朋友、央視綜合頻道專攻數據分析的編導龍龖來回答這個問題:
01 收視率是什麼?又是怎麼算出來的?
學術範兒的解釋是:「狹義上講,收視率就是一個百分比,它表示的是一定時段裡在看電視的人數佔所有電視觀眾的比例;廣義上講,收視率就是量化電視觀眾對電視節目(包括廣告)的消費模式、變化和趨勢的一組指標」。
有沒有想罵人的感覺?收視率說白了就是個統計學上的抽樣調查得出的數據,至於這個數據的偉大意義,那就是專家們的事情了。對於電視從業者來說,收視率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節目的廣告收入,或許也意味著自己荷包的厚度。
那收視率是怎麼得出來的?用專業術語來解釋就是,收視率調查=樣本抽取+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我一位朋友是這樣理解的:找倆人問問他看電視的情況,然後把這些情況攢吧攢吧整出個數來。我只能跟他說,你out了,你那學名叫日記調查法,現在我們統計收視率都用測量儀了。把儀器裝在家裡,你看電視的所有情況都會被記錄下來,然後這些情況數據再傳回到調查公司,經過處理、修正,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收視率。
當然,這測量儀不是誰家都能裝的,得按嚴格標準進行樣本抽取。目前我們的樣本構成跟大陸的人口結構基本一致,雖然這種樣本構成被廣泛地質疑不太科學,但電視卻真真切切地被他們綁架了。於是,電視圈中流行一句至理名言「得農村大媽者得天下」。
02 收視率能幹嘛?
對於看電視的普通觀眾來說,沒有人會無聊到看個電視節目還要問問收視率怎麼樣吧?但是,對於做電視節目的人和廣告商來說,這個數據就是「大神」。打個比方,對於電視製作者來說,收視率就是爺,啥都得聽它的;對於廣告商來說,收視率就是銀行,保險庫裡存的都是大把鈔票。
對於電視節目製作者來說,每個節目都是他的作品。自從有了收視率,節目便成了產品。在電視圈裡,有一個行為叫收視率分析。比如一期電視節目,每一分鐘收視率組成了整期節目的收視曲線,什麼地方收視率高了、什麼地方低了一目了然。分析就是要整明白高的地方為什麼高,低的地方為什麼低。
明白了之後呢?肯定是經驗發揚光大、教訓極力避免。於是,我們看到的電視節目就都差不多了,比如音樂節目都設導師,導視一個個都嗨到爆。而快男、好聲音等一眾選秀節目,看多了也難免有些疲勞,甚至越來越像,概因與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