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後,你吃著薯片窩在沙發看劇,陽光曬得你有些犯困,於是你走到廚房,打開冰箱門,拿出一瓶「肥宅快樂水」—可口可樂。空氣中的水分遇冷凝結附著在可樂表面,涼到了你的心裡。你拉起拉環:「滋~」,喝上一口,滿滿都是夏天的味道。
你認識的可口可樂,或許只是一瓶普普通通的「肥宅快樂水」,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除了「肥宅快樂水」之外可口可樂的品牌文化內涵。
1886年5月8日,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一名叫做約翰·彭伯頓的藥劑師調製出了一種能提神、解乏、治頭痛的藥用混合飲料。他將這種液體混合糖漿和水,然後加入冰塊飲用,味道好極了;再倒第二杯時,助手錯將水倒成了蘇打水(二氧化碳+水),這次味道又更好了,至此,可口可樂正式誕生。
1886年,坎德勒成立可口可樂公司,他被稱為「可口可樂之父」
1927年,上海街頭悄然增加了一種飲料—「蝌蚪啃蠟」,可口可樂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在第二年,這家飲料公司公開登報,用350英鎊的獎金懸賞徵求譯名。最終,身在英國的一位上海教授蔣彝擊敗了所有對手,拿走了獎金。而這家飲料公司也獲得了迄今為止被廣告界公認為翻譯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樂。然而,在22年後,隨著美國大使館撤離,可口可樂也撤出了中國大陸市場。自此之後的30年內,大陸市場上再沒出現過這種喝起來有點像中藥的飲料。
17年馮導拍攝的《芳華》中有一個劉峰走過一塊「請喝可口可樂」廣告牌的鏡頭。許多人說是可口可樂給了廣告費,其實不是的。1978年12月19日,中美正式建交的第二天,可口可樂宣布重返中國市場,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個重返中國的國際品牌。影片中出現的廣告牌,其實意味著時代的變遷。
1984年,美國《時代周刊》刊登封面標題——「中國的新面貌,裡根將會看到什麼(China's New Face, What Reagan Will See)」,封面照片是一個中國年輕人手持一瓶可口可樂站在長城前,面帶幸福的微笑。作為時代周刊的常客,這是可口可樂第一次與中國消費者同框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顯現新時代的新氣象。
從1886年誕生至今,可口可樂已經134歲了。一個多世紀以來,可口可樂見證著美國乃至全球社會文化的發展變遷,就像是一把鑰匙,可以帶領觀眾解鎖一個特定的時代、特定的文化。所以,可口可樂並不僅僅是一瓶肥宅快樂水,它有著深厚的品牌文化內涵。
調查表明,可口可樂是世界上最受尊敬和最知名的商標之一。據記載,在全球傳播最為廣泛的詞彙中,「可口可樂」位列第二,僅次於「OK」。
可口可樂的營銷模式毫無疑問是教科書級別的,而通過藝術與消費者進行溝通也是可口可樂營銷方法的一種。藝術會滲透人心,將可口可樂的文化徹底地植入消費者身體裡。可口可樂曾與多位著名插畫師合作,創作了無數精美的海報、日曆。從Haddon Sundblom筆下廣為人知的聖誕老人,到明朗活潑的可口可樂女郎形象,可口可樂力求用藝術感染大眾,每一個看到這些插畫廣告的人,都能感到心情愉悅。
聖誕老人的形象最先由可口可樂創作,後來成為了聖誕老人的標準形象。
跨界營銷是當下最熱門的營銷方式之一,各個品牌聯名推新品開拓了品牌的另類推廣之路。而可口可樂稱得上是跨界營銷的「聯名大師」,論聯名,誰能玩得過可口可樂?來看看可口可樂與時尚圈的這些聯名產品吧。
可口可樂的聯名產品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怎麼樣,是否刷新了你對可口可樂「肥宅快樂水」的認知?關於可口可樂其實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知識,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與變革,可口可樂仍然站在食品飲料企業的最頂端,它早已不再是一瓶肥宅快樂水那樣簡單,更像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對於小編來講,可口可樂或許是夏天裡最純粹的味道,也是唯一能不分國界和年齡,帶給人們夏日暢爽享受的「快樂水」。
今天就寫到這裡啦,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分享喲,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