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青年科學家:要給學生展現奇思妙想的機會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我有信心,會繼續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青年科學家)

圖為吳晨在實驗室裡。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80後青年科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吳晨10多年專注於醫治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的研究,希望破譯腫瘤基因密碼。「解決食管鱗癌的問題,隻能靠中國科學家自己。」她緊盯原始創新,注重核心技術,承擔起青年科學家的責任。

剛剛過去的2020年,吳晨聽到過很多稱呼。

武漢,去年初,在方艙醫院忙著做核酸檢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支援湖北抗疫醫療檢測隊隊員們叫她「吳隊」﹔河南,林州,在田間地頭給鄉親們做檢查,老鄉們喊她「吳教授」﹔北京,實驗室,在食管癌醫治的攻關前線,學生們稱呼她「吳老師」。

雖然稱謂不同,但對待每一個身份,吳晨都帶著沉甸甸的責任感,「不管是抗疫、科研還是教學,我都要問心無愧。」

她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長聘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研究員。作為一名80後青年科學家,她始終專注於醫治食管癌等惡性腫瘤的研究,希望破譯腫瘤基因密碼。

每個位置上都有默默的堅持和付出

主動申請馳援,火線集結前往,快速摸索流程。

這是去年2月初,吳晨的「逆行」記憶。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支援湖北抗疫醫療檢測隊隊長,她和20多名隊員在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負責患者核酸檢測工作。

這是一項復雜又重要的任務,決定了能否準確識別感染者、及時切斷傳染源。這也是一支經驗豐富的隊伍,吳晨和隊員們快速建起實驗室,制定核酸檢測流程。第一批實驗結束時已經是深夜,吳晨告訴所有隊員,一定要提高成功率,「因為每個核酸檢測管對應的都是方艙醫院裡的一名患者。」她帶領檢測隊日夜工作,核酸提取質量接近100%,檢出率穩定在99%以上。

物資一度緊張的日子裡,她和隊員們為了節省防護服,在實驗室不吃不喝一待就是12個小時﹔每天「全副武裝」,連好多隊員都沒見過摘下口罩的吳隊……回望那段經歷,吳晨沒有談及太多當時的困難。「這樣的難題每個醫療隊都有」,直面疫情,她最大的感受,還是抗疫一線的互助和凝聚力。面對未知的風險和高強度的工作,醫護人員沒有怨言﹔不管多冷多晚,出了醫院,總有志願者車隊在守候……「每個位置上都有默默的堅持和付出,多感人啊。」

有人問吳晨害不害怕,「我說當時太忙了,實在不知道什麼叫害怕,一滴眼淚都沒流過。」如此堅強的吳隊,從武漢回來後,卻再也不忍翻開那本記錄每天工作內容和感受的「戰地」日記﹔如此堅強的吳隊,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現場,聽到那句「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隻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時,忍不住濕了眼眶。

要有核心技術,要解決關鍵問題

每個研究領域總會不斷冒出新的熱點,不過,吳晨的科研世界很安靜,也很純粹。10多年來,她一直沉浸在醫治食管癌的研究中,不斷尋找基因密碼。

為什麼緊盯這一處?吳晨說,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而且和歐美人易患食管腺癌不同,我國食管癌患者多為食管鱗狀細胞癌,沒有現成的醫治方案可以借鑒。「解決食管鱗癌的問題,隻能靠中國科學家自己。」因此,吳晨專注於原始創新,「要有核心技術,要解決關鍵問題。」

和其他一些科研人員不同,吳晨不單單跟實驗打交道,更多的是跟人打交道。「我做科研永遠都有一條,去高發區,跟老百姓聊﹔在患者病床前,跟患者聊。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人,要知道人的需求。」每年,吳晨都會和學生去很多趟河南林州,給老鄉們做食管癌篩查和早診早治,隨訪病例尋找發病原因。「老鄉越配合、越信任,我們就越應有責任去幫助他們。」吳晨說。從1959年開始,食管癌防治項目已經在林州進行了60餘年。「60多年,幾代人的傳承,要延續下去,也要有發展。從最開始的傳統流行病學調研,到生化篩查、營養幹預,再到現在最先進的基因檢測,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科研裡程碑,我們的裡程碑能不能做到?」

和人打交道,最終還是為了人。每每發現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切實幫助患者解決問題,實實在在降低發病率,就是吳晨最振奮和最有成就感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吳晨說:「這是黨中央的期望,也是我們肩上的重擔,青年科學家要擔負起責任。」

科學研究的過程就像是穿行在迷霧森林,於無人處更進一步。10多年潛心鑽研,吳晨明顯感覺到國家對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投入也越來越多。「創新是未來,一定要做基礎研究,要有原始創新。」她也在推動交叉學科的研究,團隊涉及化學、信息、地質等多學科,「把合適的人放在更適合的位置上,這是高效的融合。」她曾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等多項榮譽,科研成果多次摘得國家級獎項。

在吳晨眼中,從跟隨到引領並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更在於點的突破。當然,這是在整體水平提升的基礎上。「一個創新的點子可以帶動整個領域。營造創新的環境,提高人才培養水平,一定能產生重要的突破。」

給學生機會,在寬闊的舞臺上展現奇思妙想

學生眼裡的吳老師,對待科研十分嚴謹,也很喜歡鼓勵人,能跟大家打成一片。

常有學生跟她說:「吳老師,我有一個新的想法。」吳晨笑著鼓勵:「那就說說。」她很珍惜學生冒出來的點子,如果學生想清楚了,就放手讓他們去做。「告訴我需要什麼支持,沒準就成功了,失敗了也沒關系。」有時候,她會在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當年的影子,「我的導師林東昕院士就是一個很包容的人。他常說,你想做什麼就去做。調動人的積極性才是最重要的。」也正因如此,吳晨對待學生十分寬容,「要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可以在寬闊的舞臺上展現奇思妙想。有這樣的平臺和機會,他們才能知道自己有這樣的本事。」

平常,吳晨跟學生說得最多的還是「人」。「患者才是最好的老師,先了解患者的需求,再回到實驗室做科研,然後轉化應用到患者身上」「白大褂是神聖的,要尊重患者,給患者希望」「不管多忙都先去林州待幾個月,不看到老百姓,永遠不知道問題在哪裡」……

這是她做科研的態度,也是她培養學生時注重的品質:要腳踏實地做事,要有人文關懷,要堅韌不拔,坐得住冷板凳,「可能一輩子隻做一件事,因為認準了。也許一輩子什麼都沒有做出來,那也沒關系。有多少人在路上就放棄了,能堅持下來,已經非常了不起了。」這一刻,這個在科研中追求純粹的科學家和那個在抗疫一線日夜工作、在村落裡做篩查診斷的身影有了奇妙的重合。未來,她還是會沿著既定的科研方向一路前行,「這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我有信心,會繼續堅持。」吳晨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12 版)

(責編:何淼、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華科的「奇思妙想」
    9月初,在華中科技大學生科院一間逼仄的辦公室,從事人工智慧生物學研究的80後博導薛宇指揮幾個年輕人正幹得起勁,他說現在離自己的科研目標越來越近了。但4年前,這個科研項目差點夭折。當時他申報科研項目失利,遭遇資金困擾,潦倒之際幸運地入圍學校一個神秘團隊——學術前沿青年團隊,一下子獲得300萬元科研資金的支持。     「沒有硬性規定要發表論文,就是給一筆錢讓大夥安心做研究。」
  • 華科的奇思妙想——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的調查報告
    因為隔三差五開科研會,鼓勵奇思妙想、天馬行空,圈裡圈外都私下把學術前沿青年團隊稱為「奇思妙想團隊」。蘭鵬飛經常和團隊兩位80後教授周月明、黎敏一起在超快光學實驗室工作到深夜,但每周在科技樓5樓學術討論室舉行的「神仙會」依然雷打不動。「現在我們不僅僅是滿足能給電子拍照,還要多嘗試用雷射操控電子的速度。」
  • 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雨衣頭盔」
    奇思妙想學生發明了「雨衣頭盔」 深圳這段時間的天氣 真的是又雨又風又太陽 上一秒豔陽高照 下一秒傾盆大雨
  • 四年級下第二單元作文:我的奇思妙想 培養學生想像力
    習作要求:從題目「我的奇思妙想」可知,這次習作是想像作文。這些偉大的發明,其實都來源於科學家們一個個小小的奇思妙想。在生活中你會不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或者想要發明一些什麼東西呢?習作重點:1.講清楚你要發明的是什麼?可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來進行選材。2.內容方面,可以從外形、結構和功能進行介紹。
  • 徵集奇思妙想:平時生活中的好奇,可能會有大作用,快來參與!
    奇思啟迪夢想 妙想構築未來 為引導青少年用科學思維理解和探索世界,鼓勵學生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2020年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期間,特開展「奇思妙想」徵集活動。此次徵集活動由中國科協青少中心主辦,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協辦。
  • 奇思妙想!這群南京青年大學生現場比拼創業計劃
    依託物聯網和大數據,使用者可通過微信小程序迅速找到急救箱位置,還有齊全的防疫消毒物品隨手可購——28日下午,由市人社局指導、市職培中心主辦的南京市第五屆青年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決賽上,南京工程學院大三學生萬凱瑄憑藉「易凱通——您身邊的健康急救管家」創業計劃書,贏得大賽一等獎。
  • 長沙中小學生奇思妙想設模型 紙質「橋梁」能耐大
    (「奇思妙想——紙質橋梁承重設計競賽」在長郡芙蓉中學舉行。)今天下午,長沙市芙蓉區「奇思妙想——紙質橋梁承重設計競賽」在長郡芙蓉中學舉行,孩子們紛紛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本次比賽由芙蓉區教育局、芙蓉區科普藝體中心主辦,長郡芙蓉中學承辦,來自區內35所學校的近80名學生參與比賽。    僅僅用幾張A4紙和雙面膠,學生們用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展示了科技的力量。
  • 青年大學生聚長春挑戰雪雕創作:奇思妙想雕冬韻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作品是由中國17所高校的90名青年選手創作完成的。  長春素有「雕塑城」之稱,當地留有各國雕塑家創作的作品,在數量和國際性方面均堪稱世界一流。每年冬季,長春世界雕塑園內落成的冰雪雕塑作品也都頗具看點,是當地冬季旅遊的重要看點之一。
  • 我愛科學,快看恆口示範區小學生的奇思妙想作品
    開幕式上何鵬校長做了熱情洋溢的致辭,他號召同學們要在本次科技節中,積極實踐,大膽想像,勇敢創造,把閃耀著智慧結晶和創造火花的作品獻給科技節,讓科學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田生根、發芽、開花。作品展示中,同學們將自己精心準備的作品按照指定的展區擺放、懸掛,把凝聚自己的智慧的作品展示出來。
  • 衢州舉辦「奇思妙想」創業大賽,獲獎者都有哪些奇思妙想?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偉通訊員 雷婭嵐 王曉乙2020年衢州市「奇思妙想」創業大賽決賽於11月26日在衢州廣電傳媒集團一樓演播大廳舉行。10個項目按照抽籤順序依次上臺路演,遵循VCR播放、項目路演、評委提問、選手答辯等流程,5位評委在聽取項目路演、答辯後進行打分。
  • 奇思妙想的廣告設計
    奇思妙想的廣告設計
  • 貓小樂:阿衰不為未來發愁,奇思妙想不斷
    小夥伴都知道,阿衰可是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的長相平凡無奇,屬於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的那種,平時愛幻想,總是不切實際,在學校中可是出了名的搗蛋,在漫畫中和他搭檔的有大臉妹、小衝、莊庫等。阿衰的身邊從來不缺乏幽默和風趣,搞笑就是他的座右銘。
  • 廈門集美區:孩子們巧手創作「奇思妙想」
    近日,集美區康城小學舉辦「勞動創·美」主題系列展,一大批充滿奇思妙想的學生手工藝品集中亮相,展現了該校勞動教育的豐碩成果。近年來,康城小學堅持勞育與智育、德育、體育、美育相結合,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課程和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培養勞動素養,達到「手腦相長」的教育效果。
  • 上海學子奇思妙想解...
    上海學子奇思妙想解難題 2020-12-01 15: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欣賞】這些奇思妙想的瓦楞紙作品,你見過嗎
    這些小玩意兒在奇思妙想後呼之欲出,點綴著我們的生活,讓單調沉悶的空間突然變得有趣、活潑起來,節約生活中的每一張紙,讓它們都能巧妙的利用起來,這是對我國環保事業的最大支持!!其實,生活中變廢為寶的事例不勝枚舉,關鍵看你有沒有一顆愛美的心~~^_^快速掃碼入群方法:一、關注我們公眾號,並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二、掃描以下二維碼,加我小客服zluren18826477732為好友,備註,我要入群
  • 涉縣「奇思妙想紙質汽車模型」競賽活動在涉縣第二實驗小學舉行
    本網訊(通訊員陳蘭仙) 為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激發廣大學生學習科學技術的積極性和熱情,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10月27日上午,涉縣第十屆中小學生教育科技節「二實小」杯「奇思妙想紙質汽車模型」競賽活動在涉縣第二實驗小學舉行,各鄉鎮中心校、國民辦中小學36個代表隊,共計150
  • 同步習作|四年級·第二單元·「我的奇思妙想」
    「我的奇思妙想」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的寫作主題。本單元導讀中的要求是: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有一些奇思妙想,想發明一些神奇的東西:會飛的木屋,水上行走的鞋子,時空穿梭機,會變大變小的書包……你想發明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有哪些功能?讓我們把它寫出來吧!
  • 我市舉行第十五屆「奇思妙想」紙質模型大賽
    近日,寧鄉市第十五屆「奇思妙想」紙質模型大賽在寧鄉城區金礪小學成功舉行。本次大賽主題為「創意、實踐、展示、成長」,由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來自全市各中小學校700餘名學生參加。據介紹,本次比賽內容是設計製作一個能承載一定重量的鋼球,且能使鋼球自由運動的裝置,只允許鋼球在重力作用下運動。
  • 奇思妙想 《夢幻西遊》手遊坐騎設計大賽火熱進行中
    《夢幻西遊》手遊坐騎設計大賽現在正在火熱進行之中,從即日起至10月6日,每一位玩家都可以前往參賽界面下載模板,圍繞著三大主題創作並上傳自己的參賽作品,向其他玩家展現自己的奇思妙想,並贏取豐厚的參賽獎勵!
  • 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
    孩子們奇思妙想的小發明科幻cosplay表演同學們異彩紛呈的科技小製作  校園科技活動月來啦!別看這每學期各學校都會舉辦的慣例活動,但卻是同學們參與度最高,玩得最嗨的時候。智能防近視提示器、水果發電機、太陽能無人駕駛車、智能無人愛心送餐車、智能分揀流水線、隱蔽存錢盒……今年校園中最受熱捧的都是實用性強的科技創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學校的科技節,看看同學們有哪些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