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結束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可以說是2020最火的一檔網絡綜藝,不光是平均每期一點五億的播放量,以及每期都有選手上熱搜。
更重要的是在國產喜劇界集體低迷的時期,一群年輕的生力軍走入大眾視野,而且都擁有不俗的創作能力,以及個個都有抓人的看點,這無疑給國產喜劇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經過這一輪熱度之後,很多年輕人對於「脫口秀」行業充滿了探索欲望,對於線下的單口喜劇市場也有很好的帶動作用。
其實脫口秀是talk show的音譯,但李誕王建國們表演的,並不是talk show,而是stand-up comedy(單口站立喜劇)。
talk show通常是指訪談類或者聊天類節目,比如魯豫有約這種,鏘鏘三人行和圓桌派也算。
stand-up comedy(單口站立喜劇)在美國非常流行,笑果文化和線下開放麥都是這種形勢,表演形式就是講段子,既可以圍繞一個主題進行創作表演,也可以天馬行空的講碎包袱,是一種基本上沒有門檻,長著嘴就能說的語言藝術。
懂王以前也表演過單口喜劇,以至於他當總統後還那麼愛搞笑,把美國和世界弄得一團糟。
香港黃子華的棟篤笑,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都屬於單口喜劇,另外德雲社現在很多青年相聲演員的表演,其實也屬於單口喜劇,因為就是碎包袱一通扔,既沒有結構也沒有框架,除了大褂之外跟相聲一毛錢關係也沒有。
而單口相聲跟單口喜劇既有相似之處,又又很明顯的區別。
單口相聲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要有人物有情節有起承轉合,也需要三翻四抖。篇幅其實並沒有限制,大部分單口相聲都是小笑話,比如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兒》。也有十幾分鐘的中篇故事,比如馬志明的《糾紛》,雖然我們更熟悉的是謝天順捧哏版,但少馬爺偶爾也會用來演單口。
傳統的單口相聲有八大棍,《君臣鬥》、《馬壽出世》、《宋金剛押寶》、《解學士》、《康熙私訪月明樓》、《碩二爺》、《張廣泰》、《九頭案》。這些是評書藝人摘給相聲演員的片段,沒頭沒尾也沒有結局。還有就是《三言二拍》系列,郭德綱改成了《今古奇觀》,這些故事其實也可以說成評書,但老郭說的就只能是單口,原因後面會補充。
而評書跟單口相聲相比,規矩就多得多了。評書春典裡面叫使短傢伙,說書人叫團柴的,全稱是說評書,就是既有講述,又有評論。
評書跟單口相聲最大的區別,就是絕對禁止互動,說書人只要一坐定(或者站定),就必須入活說書。像郭德綱那樣先跟觀眾扯會兒閒白,逗逗悶子,然後再一首定場詩入活的情況,說評書是絕對禁止的,而且觀眾也禁止搭茬,就算見到長輩在臺下,也絕對不能搭話或者問候,否則就是壞規矩。
所以郭德綱雖然說他說的就是評書,實際上說評書的肯定不會承認,更重要的是郭德綱並沒有評書門戶,他拜金文聲是西河門,在說書人看來西門人就算不唱光說,也只能算大鼓白,不能算是說評書。
除此之外,日本其實也有單口喜劇,叫落語。形式更加接近於單口相聲,但演員是跪著表演,既可以是小笑話,也可以是一個短篇故事。落語的道具只有扇子和手絹,比單口相聲少一個醒木。
在各種單口幽默表演中,評書門規矩最多,門檻也比較高。落語門檻很高,但形式相對輕鬆,受眾也比漫才少得多。單口相聲最考相聲演員的功夫,演完容易演出彩極難,而且一不小心就要演成單口喜劇(郭德綱的坑王就有點這個味道)。而單口喜劇基本上沒有門檻,只要你能逗笑觀眾,無論怎麼演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