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上午,四川西昌市經久鄉森林火災犧牲勇士追悼會在西昌市殯儀館舉行。
當靈車緩緩通過城區道路時,許多自發前來悼念的市民沿途佇立,夾道目送,喊道「英雄一路走好!」
靈車載著19位犧牲英雄的骨灰,將他們送回各自的家鄉。
此次山火致19人不幸遇難,包括18名打火隊員,1名當地嚮導,其中年齡最小的不滿25歲。19個年輕的生命,永遠停留在了這場大火裡。
追悼會現場
默哀儀式後,在場人員及市民陸續向勇士遺像獻花。
為何這一帶林火頻發?為何這裡撲火救援的危險如此大?
今天,我們深切悼念西昌森林火災犧牲勇士,同時從大火中警醒反思,願悲劇不再重演。
受訪專家
中國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授 白 夜
國際民防協調署高級顧問 範強強
山東省泰安市消防支隊原支隊長 許傳升
本文作者丨生命時報記者 高嘉悅 江越
本文編輯丨鮑捷 楊萌
痛心!山火多是人禍
3月30日下午4點左右,許多西昌人都看到了這樣的景象:城市南側的瀘山「著了」。
最初是山頭上扭曲的熱浪,大量火紅的煙霧伴隨著強勁的南風湧入城市。1個多小時後火勢擴大,大火逐漸翻越瀘山,蔓延到靠近西昌城區的一側。
從網友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火災現場火光沖天,火舌有兩棵樹那麼高,在風勢裹挾下,迅速將幾百畝山林燒為灰燼。
西昌市內煙塵遮天蔽日,火光映紅天空。一位西昌市民回憶,當時就像是身處火焰山,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樹木燃燒的焦味。
中國消防救援學院教授白夜分析,受火場氣象和地形條件影響,火場風向多變,而風向突變是森林火災撲救中群死群傷的最主要原因。
撲救人員最可能遇到的3種情況是:林火燃燒方向突然改變;林火蔓延速度突然增加;林火強度突然增大,特別是高能量特殊火行為(飛火、火旋風、峽谷轟燃等)的產生。
春季是我國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災高發時段,也是野外火源管控最難的時段。去年木裡火災由雷擊引發,今年火災具體原因有關部門正在調查。
白夜表示,涼山森林火災頻發主要受到可燃物、氣候和火源三個因素影響。
四川西昌突發森林大火,「樹冠火」蔓延迅速,現場火光沖天。
01可燃物
涼山州大部分地區是原始林區,森林集中連片分布,植被以雲南松、高山松為主,松節油含量高、燃點低。
長期枯枝落葉形成了較厚的地面腐殖層,可燃物大量積累。
02氣候
涼山地處四川盆地向雲貴高原過渡地區,是西南橫斷山系東北緣,是典型的亞熱帶高原季風型氣候,乾濕季節分明。
每年冬春季節是乾季,天乾物燥且風大,此氣象條件對森林防火工作十分不利。那裡地形崎嶇,坡高谷深,複雜的地形影響下「焚風效應」明顯,當大風越過山脊後會產生複雜渦流,局部地區風向多變,容易引發火行為突變。
03火源
受傳統祭祀和農事用火影響,加上近年來林下經濟活動和森林旅遊活動日益頻繁,人為火源管理難度不斷加大。
全球氣候變化不斷加劇導致乾打雷不下雨的天氣增多,雷擊火發生概率大幅度增加。
國際民防協調署高級顧問範強強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實際上,人為原因導致的山火佔絕大多數,比如野外吸菸、燃放炮竹、燒荒、不安全用電等。
來自國家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的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3月17日~24日一周時間,該部門共接報處置森林火災56起,因災死亡5人。
該辦公室通報稱,近期火災的發生,雖有極端天氣事件增多等客觀因素,但絕大多數是人為原因引發。2010年~2019年,在已查明火因的森林草原火災中,人為原因引發的佔97%以上。
用身軀築起的「防火線」
2019年3月30日,四川涼山木裡森林火災。27名森林消防員和4名地方幹部群眾在撲救中英勇犧牲。時隔一年,2020年3月30日,又是一場大火,吞噬了19個年輕的生命。
在我國,消防部隊納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所以每次任務叫「出警」。他們一次次「逆行」,赴湯蹈火,用身軀築起「防火線」。
據《中國消防年鑑2013~2018年版》,近年來消防員任務量不斷加大,2018年全國消防救援隊伍接警出動達115.7萬起,已連續6年突破100萬起。2012年~2017年,我國犧牲消防員的平均年齡在22歲左右。
在無數個生死攸關的時刻,消防員為搶救人民生命財產,毫不退縮。正因他們肩負使命,才換來了我們安寧的生活。
平時,我們看到的是消防員救援、滅火、排除險情,幾乎無所不能,但不知道的是他們日復一日訓練的艱苦,只為在火場上多救一個人,有多滅一會火的體力和耐力。
山東省泰安市消防支隊原支隊長許傳升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培養一名合格的消防員至少需要1159小時,也就是145天的時間。
消防員的日常訓練包括單兵訓練、班組訓練、中隊合成訓練等,其中單兵訓練又包括體能訓練、技能訓練、心理訓練、戰術訓練、理論學習。
在現代滅火救援任務中,無論是先進的裝備,還是完備的戰術,最終都得依靠作戰主體—消防員去操縱、實施,因此體能是消防員的第一素質,也是有效完成各類滅火救援任務的根本保障。
消防戰士們每天都要進行大量訓練,如百米負重跑、10層負重登樓操、搬運重物折返跑等,提高自身速度、耐力、力量、爆發力、協調性等,以支撐他們在救援現場的體能。
許傳升介紹,為防止救援過程中腳被刺傷、劃傷、觸電,消防員的靴子足足有兩公斤重,上腳之後每一步落地都會發出厚重沉悶的聲響,加上頭盔、腰帶、外套、褲子等,共18件裝備。
每次滅火時還要帶一個30斤重的空氣呼吸器,和兩個各12斤重的水帶,再加上水槍等工具,消防員每次火警出勤的裝備重量至少80斤,這是普通人根本無法承受的重量。
每當警鈴響起,無論消防員正在做什麼,都會馬上著裝集合登車,45~60秒出庫奔赴前線。在熊熊烈火中,只有消防員迎著危險、扛著水槍向前衝,在一些危險、溫度較高的火災現場,他們甚至要先用水槍澆溼自己,再展開救援。
「防」比「消」更需重視
範強強表示,面對火災,相比「消」,應更重視「防」。
許傳升建議,每位公民都要學習基本的消防知識,管好火源,不要臥床吸菸、亂扔菸頭,不要在危險區域使用明火,尤其在野外山林區域更不能用火。同時,遵守基本的消防要求,比如不在樓梯間堆放物品、樓梯間防火門隨手關閉、愛護消防器材設施、規範停車不佔用消防通道等。
此外,他還建議大家學習並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技能,比如報火警、使用滅火器和消火栓滅火、控制火災、疏散人員、協助消防隊滅火救援等。
另外,很多市民在小困難面前經常尋求消防員的幫助,而消防隊出於人性化考慮,對於「上門開鎖」「樓頂抓貓」之類的出警訴求,通常也都會有求必應、有警必出。
如果過多地把警力用在這些地方,勢必造成警力資源極大浪費。一旦轄區內出現火災、生命搶救等突發狀況,「警力不足」就可能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因此建議對不危及生命安全、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應謹慎打119求助,以免佔用消防資源,影響滅火和緊急救援。
全世界範圍內,消防員幾乎都是和平年代裡犧牲最多的職業。他們沒有超能力,卻背負著「超人」的使命。
在為消防員壯烈犧牲而深切哀悼、致敬的同時,人們更應深刻意識到,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才是對消防員最好的保護。▲
逆火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