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正在繼續研究確定用戶如何佩戴耳機的方法,以幫助正確地解釋觸摸手勢,而不管耳機如何戴在用戶的頭上。
當前可用的耳機可能具有板載控制項,尤其是基於無線的型號,後者必須提供頭戴式耳機控制項,而不是依賴在線控制系統。通常,這確實需要存在物理按鈕,這些按鈕可能很難看或打斷了原本乾淨的設計。
需要物理按鈕,以便為用戶提供一種觸覺方式,使用戶能夠根據位置或形狀將按鈕彼此區分開,而無需摘下耳機或查看按鈕。這種盲目交互的情況意味著很難實施任何觸控螢幕或基於觸摸面板的控制方案,因為它通常依賴於用戶能夠看到虛擬按鈕。
使用戶使耳機頭帶定位的無數位置使問題進一步複雜化。將頭帶從在頭頂上方移動到脖子後面意味著將控制項旋轉至少90度,這意味著觸摸控制項的位置不會與用戶認為的位置對齊。

在周二美國專利商標局授予的一項名為「耳機旋轉檢測」的專利中,Apple試圖通過使用傳感器來區分耳機的方向來解決該問題。通過確定旋轉,這意味著用耳罩上的觸摸面板做出的任何手勢都更有可能被正確地解釋,從而可以執行正確的功能。
該專利的名稱與2020年2月授予的專利相同,實際上執行相同的任務,但較新的版本對先前註冊的系統進行了改進,涵蓋了更多的權利要求,並定義了做出的手勢的種類。例如,向下滑動可被視為減小音量的命令,向上滑動可被提高音量。
簡而言之,Apple希望使用各種傳感器來確定方向。根據權利要求,這可以包括傳感器陣列,以識別耳罩內用戶耳朵的特徵,這可以由電容式接近傳感器,光學傳感器和結構化光傳感器創建。

通過生成用戶一隻耳朵的粗略圖,該系統將能夠通過將最新的傳感器數據與該圖進行比較來識別位置相對於垂直方向的偏移。
可以說,蘋果的系統可能比專利權利要求所建議的更有能力確定方向性。聲明涉及「第一」和「第二」位置,但是傳感器陣列的圖像表明Apple在確定耳朵角度方面將能夠更加精確,從而可以使用更廣泛的位置陣列。
該專利於2020年1月提交,列出了其發明者Brooke L. Bunney和Jonathan R. Peterson,與前一個版本相同。Bunney是硬體系統集成商,曾處理過其他一些耳機定向專利,而Peterson曾在Apple的音頻產品硬體團隊工作到2017年,但現在在Facebook Reality Labs工作。
Apple每周都會提交許多專利申請,但是專利的存在表明該公司的研發工作受到關注,但不能保證該概念會出現在未來的產品或服務中。
以前的工作和謠言
目前,有傳言稱該公司正在開發名為「 AirPods Studio 」的高級入耳式耳機。儘管關於耳機功能的細節很少,但是蘋果似乎不太可能使用這種系統在側面增加觸摸面板。
蘋果還研究了其他定位問題,包括確定耳機是否背對背佩戴。在這種情況下,Apple建議使用電容性陣列來幫助確定正在使用的耳朵,從而允許左右聲道自動交換。
也有一些文件涉及將一對耳機變成揚聲器,使用嵌入式壓力傳感器優化聲音輸出以及增加健康監控功能。
本文來源於iFory,如需轉載請標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