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十個光棍九個倔」又說成是「十個鰥夫九個怪」,前一句被說成是後一句的變體,雖然在意思上差不多,但還是稍有區別。
民間一般認為,光棍是指到了年紀還沒有結婚的男子,既指年老的,也指成年未婚的,但不一定一輩子是光棍,還是有可能娶到妻子;而鰥夫指成年無妻或者說喪妻的男人,在人們的眼裡,鰥夫一般指年紀比較大娶妻無望的男人。
農村人說倔,指性格固執,也指性子很直,說話不會拐彎,與人打交道時態度很生硬,也愛抬槓,你說東,他偏要說西,你上山,他偏要下河,與這種人交流比較吃力。
而農村人說怪,指人的性格孤僻古怪,喜歡獨來獨往,不與人合群。
光棍與鰥夫在概念上有重疊的部分,但在農村人們看來,兩者在各方面的境遇還是有差別的,也分得很清楚。一般把那些上了年紀,娶妻無望的光棍才稱為鰥夫。如果把年輕的光棍稱為鰥夫,是在罵人,別人是接受不了的,有侮辱和羞辱人的意思。
有很大一部分鰥夫並非生性古怪,而是由於自已不幸的遭遇造成的。比如喪妻的鰥夫,原來性格可能很隨和,也不古怪,有的人還在人前有說有笑,可因為失去妻子,在感情上受到了打擊,性情也就突變了,人也就變得古怪了。再加上一些喪妻的男人,由於重組家庭難,長期得不到家庭的慰藉,就免不了性情越來越變得孤僻。
在農村,人們對年輕一些的光棍(當成為鰥夫時,一般農村稱之為老光棍,是另外一回事了)還是寄託希望的。年輕一點的很有可能正常娶妻,而稍大一點的,至少還可以與人結成半路夫妻,還不到說他們是鰥夫的時候。
那麼為什麼說「十個光棍九個倔」呢?這種說法,其實是俗語中慣用的誇張手法,並不是真的在十個光棍中就有九個人的性格很倔,而是說光棍中性格倔的人相對來說要多些。其實,很多打光棍的人性格還是很好的,是由於種種原因,娶不到妻子,實在是沒有辦法,這種現象在每個歷史時期,多少存在。
有人認為,十個打光棍的人,有九個人家裡窮,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家裡窮是一個方面。有很多光棍,家庭條件好,自己條件也不錯,可照樣打單身。
比如,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家鄰居一個生活英俊的兒子,家庭條件很不錯,父是大隊幹部,在那個年代是一個很好的家庭。到了談婚的年齡,媒人把他家的門檻都踏破了,有幾次還帶著姑娘上門來。然而,小夥子不是嫌棄姑娘長不好,就是嫌棄人家的家庭成分不好,橫挑鼻子豎挑眼,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人。村裡的人都說他眼光太高了,是「花園裡選花,最後要選個爛冬瓜」。可惜的是,後來再也沒有媒人登門了。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他從光棍變成了鰥夫,最後連「爛冬瓜」也沒得到。現在年紀大了,國家政策,進了鄉裡的養老院。
像這種人,在我們村還不只他一個人,自然就被人家說是脾氣「倔」,如果不是人太「倔」了,隨便一點,早就成家了。
還有一些人打光棍,確實是因家庭條件和自身原因。他們不是不想娶妻子,而是實在娶不到妻子。因此人變得很自卑,又怕別人嘲笑,變得多疑,孤僻,與人說話沒有好口氣,喜歡得罪人。這也是農村人們說光棍「倔」的原因。而一些光棍,一旦娶到妻子,組成了家庭,人立馬就變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古話說:「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正因為光棍中存在一部分性格倔的人,才讓人們說成是「十個光棍九個倔」。其實,這種說法非常偏頗,過於絕對化了。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性格是天生的,性格倔不僅僅是光棍,有家有室的男人,也有一部分性格很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