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權力的遊戲》|殺戮與愛情滋養出的都鐸玫瑰

2021-01-07 新京報

略微涉獵西歐文史者都聽說過玫瑰戰爭,但想了解那段歷史,以前可謂一書難求。美劇《權力的遊戲》的原著《冰與火之歌》,大量借用了玫瑰戰爭的元素,電視劇的走紅,掀起一股玫瑰戰爭讀物出版的小高潮。

丹瓊斯的《金雀花王朝》的結局,恰好接近玫瑰戰爭的開端,在推出前一本巨著後,作者又有了再接著講述宏大故事的野心——《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正好給「金雀花」續上尾巴。

丹·瓊斯,,英國專攻中世紀史的歷史學者,曾獲多項大獎,著有《金雀花王朝》《空王冠》等。

英國的國花是玫瑰,準確地說叫「都鐸玫瑰」,它的來歷與「玫瑰戰爭」有關。有一種說法,欲理解近代英國需懂得都鐸王朝,它是近代英國史的開端;要了解都鐸王朝需認知玫瑰戰爭,它是這場戰爭催生的結果,這話不無道理。熟悉這段進程,基本上就能聆聽到近代英國的胎動。

要準確,也要趣味:古代史寫作需要講故事的能力

莎士比亞在他的戲劇《亨利六世》中描述了玫瑰戰爭的起源。

1429年英法百年戰爭末期,法國聖女貞德創造奇蹟,英軍付出慘重代價。消息傳到英格蘭,倫敦的議會花園裡,約克公爵與國王寵臣薩默塞特公爵開始了唇槍舌劍的對峙。互相譏嘲之後,約克公爵要求貴族們站隊表態,支持自己的摘白玫瑰,支持薩默塞特公爵的摘紅玫瑰。

紅玫瑰是蘭開斯特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蘭開斯特黨」;白玫瑰是約克家族的族徽,摘下它的成為「約克黨」。後來約克與蘭開斯特兩大家族為爭奪王位,爆發了英格蘭史上最漫長的內戰。

1455年,蘭開斯特家族和約克家族為爭奪王位而開戰,「玫瑰戰爭」就此打響。

莎士比亞創作的多數歷史劇,如《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理查三世》、《亨利八世》,幾乎都與玫瑰戰爭直接或間接有關,不是涉及其起源,就是涉及其過程,要麼涉及其結果。但莎翁作品畢竟屬於文學範疇,所述情節多為虛構,了解歷史不能依賴文學作品。

從學術作品到通俗讀物,西方世界有關玫瑰戰爭的紀實性作品數不勝數。但在華文世界,了解玫瑰戰爭面臨兩方面困擾:以前根本沒有一本涉及這段歷史的專著;另外,讓中國讀者讀懂玫瑰戰爭,難度不亞於讓西方作者讀懂一本三國歷史作品。寫給中國人看的三國歷史,因為大家從小通過小人書、教科書、電視劇和民間傳說,早就熟悉了大量人物和典故,不再用花費大量筆墨去闡釋。同理,西方人寫的歐洲中世紀歷史著作,直接針對的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生長的讀者,華文世界的讀者閱讀起來有相當挑戰性,其中的家族、人物和事件關係紛亂複雜,常令人暈頭轉向。即便是歐美讀者,沒有一點古代史功底,閱讀也略為吃力。

《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作者:(英)丹瓊斯 譯者:陸大鵬,版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8年8月

有關西方中世紀歷史,純學術類著作首先排除在外,根本不適合普通讀者閱讀。史實上有學術作品的準確性,敘述上有大眾讀物的趣味性,這種非虛構類作品的寫作非常考驗作者能力——既要熟悉史料,還要有強大的講故事能力。

英國有兩位優秀的中世紀史作家,女的叫艾莉森威爾,男的叫丹瓊斯,對大眾的中世紀史科普功不可沒。可能因為辦過兒童學校,艾莉森很擅長講故事,專注中世紀歷史寫作之後,她的《玫瑰戰爭》(英文原名直譯為《蘭開斯特與約克》)是玫瑰戰爭這個題材中難得的佳作,國內也在最近剛剛引進出版。丹瓊斯當過記者,受過媒體訓練,深諳大眾寫作之道,多本中世紀史作品獲得良好口碑,《空王冠》也是這個領域的出色作品。

《玫瑰戰爭》作者: 【英】艾莉森威爾,譯者: 沈毅,版本: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10月

寫作技巧的創新就跟科技創新一樣,深受非虛構寫作圈子青睞。在大眾對背景知識普遍陌生,事情本身過於複雜的領域,太花哨的寫作技巧可能適得其反,玫瑰戰爭正是這樣的領域。但這不代表無需講究寫作方法,也許很多人深受其苦只是不便說出口,以前曾出版過的不少西方歷史「舊經典」,要麼翻譯得佶屈聱牙,要麼原著本身就晦澀難讀,作者的行文與思路天馬行空,讀者一頭霧水。

個人認為古代史寫作要用現代手法,受過大眾媒體訓練的史學者更具備講好故事的能力。丹瓊斯是中世紀史寫作方面的英國「白居易」,喜歡考慮讀者的感受,是入門者的「知心朋友」。他很少摻和進去大發議論,而是按時間順序展開敘述,用最有趣的方式告知來龍去脈,這點特別符合中國讀者的讀史習慣。他有句名言:「把歷史寫得枯燥乏味是一種犯罪。」

英國BBC拍攝的歷史劇集《空王冠:理查二世》劇照。

紅白玫瑰:「金雀花」兩大分支的恩怨

艾莉森的《玫瑰戰爭》偏重於講述兩大家族起源與恩怨之梗概,切入時間從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三世(1312年-1377年)開始。可能考慮到已有一本「金雀花」王朝的巨著打底,丹瓊斯的《空王冠》從蘭開斯特王朝亨利五世(1386年-1422年)的婚禮切入。愛德華三世和亨利五世是英格蘭在「百年戰爭」中最著名的兩位軍人國王,都在法國建立了不朽軍功,前者是兩大家族的直接始祖,後者是玫瑰戰爭近景中的影子人物。《空王冠》展現的細節比艾莉森的《玫瑰戰爭》更為豐富,屬於前者的進階讀物。

不管書寫得多麼好讀,說實話閱讀歐洲中世紀史還是有門檻的,熟悉玫瑰戰爭的遠景與近景,會方便我們順利走完閱讀之旅。這段刺激的閱讀旅程中,你能看到忠誠與背叛、金錢與權謀以及傳奇愛情交織成的中世紀政治圖景。

先從走紅全球的《勇敢的心》說起,電影以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一世時期的英蘇戰爭為背景,講述了蘇格蘭抗英領袖威廉華萊士的悲壯故事,電影中,華萊士與英格蘭王妃伊莎貝拉的愛情傳奇最令人揪心。

梅爾·吉勃遜自導自演的電影《勇敢的心》,他飾演片中的蘇格蘭民族英雄馬索華萊士。圖為《勇敢的心》劇照。

真實歷史中伊莎貝拉與華萊士互不相識,華萊士就義之際她年僅10歲,還是法國公主。不過她卻是掌握歷史脈絡的節點性人物,西歐接下來的兩場著名戰爭——英法百年戰爭與玫瑰戰爭皆由她的子孫們擔綱主角。

伊莎貝拉即金雀花王朝愛德華二世王后,她與情夫發動政變推翻了懦弱的丈夫,將兒子扶上王位,是為愛德華三世,自己則「垂簾聽政」,因為性格強悍獲得「法蘭西母狼」的綽號。愛德華三世不甘受人擺布,發動政變處死母親的情夫,並逼迫母后終身過上幽居的生活。

法國卡佩王朝主支絕嗣,愛德華三世以母親的血統訴求法國王位,開啟了後世所稱的「英法百年戰爭」,他帶領諸子徵戰法國屢創奇功。愛德華三世的三子約翰為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四子埃德蒙為第一代約克公爵,這就是紅白玫瑰兩大家族的始祖。

《權力的遊戲》第一季預告海報。

英法戰爭與英格蘭內政經常互為因果,這場戰爭分為兩次共四個階段,每一次的第一個階段,英軍戰無不勝,第二階段,英格蘭出現財政困境,軍事上陷入泥潭,每次都導致英格蘭出現內亂。

愛德華三世的長子早逝,王位由年僅10歲的長孫繼承,是為理查二世。這位少年君主聰慧過人,卻無法應對先輩留下的內政外交爛攤子,一堆輔政的叔叔實力雄厚,是他加強王權的巨大障礙。最終,蘭開斯特公爵的兒子發起兵變廢黜國王,開創了蘭開斯特王朝,是為亨利四世。理查二世死於非命,他的悲劇開啟了一個壞頭,自那以後,多數情況下王冠的轉移都充滿了陰謀與殺戮。

亨利四世畫像。

亨利四世的兒子亨利五世決意重新恢復祖先的榮耀,第二次發動英法戰爭,再造了愛德華三世的輝煌,以勝利者姿態迎娶法國公主凱薩琳,搬進羅浮宮度蜜月。亨利五世英年早逝,九個月大的兒子頂著英法兩頂王冠登基,這是英格蘭史上最小的國王亨利六世。

亨利六世成年之後,面臨與前朝的理查二世同樣的困境。懦弱是他最大的缺陷,這個缺點使他對大貴族寬縱,卻又意外得到他們多數人的擁戴。與亨利六世的懦弱相比,他來自法國的妻子性格強悍傲慢,即玫瑰戰爭中的「紅王后」,是蘭開斯特家族的實質領袖,她與第三代約克公爵不斷發生衝突,最終將矛盾推動成一場血腥內戰。

恩怨畫上句號:都鐸玫瑰的誕生

都鐸家族繼承王位的合法性並不充足,它是玫瑰戰爭以及一連串意外事件的產物。

第一代蘭開斯特公爵曾有一位姓斯文福德的情婦,公爵第二任妻子去世後,在理查二世的支持下,斯文福德身份得以轉正,她生下的子女們獲得合法身份,稱為「博福特家族」。亨利四世時代規定,博福特家族享有王族待遇,但不能繼承王位。沒想到蘭開斯特家族主支最後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亨利六世,博福特家族成為王室最有力的支柱。

蘭開斯特家族,系金雀花家族的分支,其家族的始祖為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第三子岡特的約翰(John of Gaunt)。

亨利五世的王后年紀輕輕守寡,與自己英俊的威爾斯侍從歐文都鐸發生了乾柴烈火般的私情,王后的這段風流韻事給亨利六世帶來了兩個異父弟弟,成為國王的左膀右臂。亨利六世與王后結婚多年無子女,為了杜絕約克家族覬覦王位,他決定讓博福特家族12歲的堂妹與自己異母弟弟埃德蒙都鐸結婚,希望他們為自己生出「繼承人」。結婚一年多後埃德蒙病逝,小寡婦在風雨飄搖的時局中堅強誕下一個兒子,為了紀念自己堂哥,給孩子命名為亨利都鐸。沒有人相信,這位被稱為「博福特夫人」的小寡婦生下了一個絢爛的王朝。

第三代約克公爵在戰場上犧牲,他的長子繼續領導約克黨與蘭開斯特家族的鬥爭,成功登上王位,建立約克王朝,是為愛德華四世。蘭開斯特家族主支和旁支博福特家族的男性都在戰爭中喪生,博福特夫人在家族中的王位繼承地位意外得到提升。由於家族戰敗,約克國王將孩子另尋他人監管,博福特夫人長期承受骨肉分離之痛。一次偶然的機會,丈夫的弟弟賈斯珀都鐸救出小亨利都鐸,帶著他漂洋過海流亡法國。

愛德華四世去世後,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篡奪王位(理查三世),將兩位未成年的小王子關進倫敦塔並使他們離奇地人間蒸發。約克家族的內訌以及理查三世合法性的脆弱,給了亨利都鐸以母親血統訴求王位的機會。他在母親運籌之下,與愛德華四世的王后聯手反對理查三世,獲得對方將約克大公主嫁給自己的承諾。法國國王也答應資助亨利都鐸問鼎英格蘭王座。

1485年8月22日那一天,對英格蘭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萊斯特郡的博斯沃斯原野,經過一番血腥廝殺,有人將已經戰死的理查三世的王冠戴在亨利都鐸頭上,隨後「吾王亨利」的歡呼聲響徹原野。這是玫瑰戰爭最後一場重大戰役,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大家族的恩怨基本畫上一個句號,博斯沃斯原野誕生了一個新王朝——「都鐸王朝」。

亨利都鐸如願迎娶了約克大公主為後,同時強化了自己王位的合法性。因此都鐸王室的徽章是包含著白芯的紅玫瑰,象徵著紅白玫瑰合體,繼承兩大家族的合法性,化解兩大家族的恩怨。

亨利八世。

英國都鐸王朝亨利八世的六位皇后。

因為「太有故事」,都鐸王朝的君主和名人是文史家最青睞的對象。人們最為熟悉的是個性獨特的亨利八世,為了生兒子而離婚,為了離婚不惜與羅馬教廷決裂,在西歐鬧出軒然大波;他娶過六位妻子,一位被他休掉,兩位被他送上斷頭臺。都鐸王朝另一個新氣象,就是出現了自英格蘭統一以來真正意義的女王——瑪麗一世與伊莉莎白一世(都是亨利八世的女兒)。

伊莉莎白一世有母親的美貌,但不像母親那樣狂傲,有父親的果決,但不似父親那麼專橫。她為政治穩定終身未婚,在位45年,開創都鐸盛世。伊莉莎白時代產生了莎士比亞這樣的巨匠,奠定英語文學在世界文壇的地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國人的自豪感倍增,對女王的崇敬達至巔峰。詩人埃德蒙斯賓賽豪情萬丈寫下名為《仙后》的史詩,用以讚頌「童貞女王」。

《權力的遊戲》(第六季)劇照。

都鐸王朝是傳統英格蘭的黃金時代,人口開始從黑死病的重創下恢復增長,文化與經濟進入繁榮期,民族國家發育完成,重商主義成為國策,圈地運動興起,國教在宗教改革中誕生。原本處於歐洲文明邊緣地帶的島國,開始成為舉足輕重的國家。

丹瓊斯不僅描寫歷史,也常有深刻的總結,他在書中指出:「都鐸王朝是最後的贏家,和歷史上所有的勝利者一樣,他們有權講述自己的故事,也就是流傳至今的玫瑰戰爭的故事。」的確如此,曾經長達幾百年,對玫瑰戰爭的認知深受都鐸敘事的影響——美化自己,醜化敵人,莎士比亞刻畫的理查三世「駝背魔王」形象長期被釘在恥辱柱上。好在今天,我們可以通過丹瓊斯的書儘量擺脫「勝利者敘事」,有幸成為一個旁觀者。

英國歷史補充書單

從莎士比亞的歷史劇,到BBC的改編劇集,英國中世紀歷史上的風雲波詭和愛恨情仇,在一次次虛實相雜的反覆講述中,吸引了一代代讀者和觀眾。近年來,比文學作品更講究史料的確鑿,又比專業著作更具趣味性的非虛構歷史寫作,成為這一領域最受追捧的閱讀形態。最近兩三年,國內引進出版的英國斷代史著作,已經幾乎能組成完整的通史,以丹瓊斯、馬克莫裡斯、艾莉森威爾為代表的非虛構歷史寫作者,也都有了一批忠實讀者。

羅馬時代(43年-約410年)

公元前54年,羅馬將軍愷撒入侵不列顛。公元43年,克勞狄一世將不列顛併入羅馬帝國,佔領範圍包括英格蘭大部分和威爾斯。公元4世紀晚期,羅馬帝國開始撤出不列顛。這一時期歷史資料較為匱乏,相關著作數量也比較少。

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約410年-1066年)

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對在5世紀、6世紀期間遷居不列顛群島的日耳曼部落的總稱,包括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弗裡斯蘭人和朱特人。9世紀前的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由七個王國主導。825年,愛格伯特領導下的威塞克斯王國基本統一英格蘭。1013年-1042年,英格蘭王國被納入丹麥王朝統治下,後威塞克斯王朝復闢。1066年,最後一位盎格魯-撒克遜國王哈羅德二世敗於黑斯廷斯戰役,標誌著盎格魯-撒克遜英格蘭歷史的結束。

《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是記載這一時期英國歷史的主要史料,也是英國最著名的史書之一。但因為其成書年代較早和史料彙編性質,主要為專業研究者所閱讀。

諾曼王朝(1066年-1154年)

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即徵服者威廉)擊敗盎格魯-撒克遜軍隊,加冕為王,是為威廉一世,諾曼王朝建立。諾曼王朝末期,瑪蒂爾達與爭奪王位的表兄史蒂芬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直到1153年,瑪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與史蒂芬達成協議。次年,史蒂芬死去,亨利二世繼位,金雀花王朝開始。《諾曼風雲》《諾曼人簡史》兩本通俗史學作品以諾曼人的歷史為講述對象,並不限於英國,但徵服者威廉的諾曼徵服和諾曼王朝在不列顛的統治,都是書中濃墨重彩書寫的重點部分。

《諾曼人簡史》《諾曼風雲》封面。

金雀花王朝(又稱安茹王朝,1154年-1399年)

1154年,金雀花王朝開始。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其中較為著名的是被稱為「長腿愛德華」、因徵服威爾斯和幾乎徵服蘇格蘭而聞名的愛德華一世,暴虐冷酷卻在壓力下簽署了憲法史上意義深遠的《大憲章》的約翰王等。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後的英格蘭由該朝的兩分支系——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先後統治,這兩個家族因為王位爭奪而爆發了15世紀後半葉的玫瑰戰爭。

金雀花王朝期間,英國文化藝術逐漸成形,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也爆發於這一時期。多變的政治氣候和豐富曲折的歷史故事,令有關金雀花王朝的歷史著作、文藝作品多年來層出不窮。僅就近年流行的非虛構歷史寫作而言,就有《金雀花王朝》這樣的斷代史作品,以及《愛德華一世》《約翰王》《百年戰爭》等以特定帝王、歷史事件為對象的作品。

《約翰王》《金雀花王朝》封面。

玫瑰戰爭(1455年-1485年)

有關玫瑰戰爭的歷史和兩大家族的紛爭,本版文章已經介紹得足夠清晰。BBC從2012年開始陸續推出歷史電視電影系列《空王冠》,對4部經典莎士比亞作品進行新的演繹。2018年秋冬,丹瓊斯的《空王冠》和艾莉森威爾的《玫瑰戰爭》先後引進至國內,為此段歷史的愛好者提供了極佳的讀物。而在2017年初,由媒體人、專欄作家段宇宏所寫的《血王冠:玫瑰戰爭》,開創了國內的先河。

《血王冠:玫瑰戰爭》作者:段宇宏,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

都鐸王朝 1485年-1603年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都鐸王朝開始,這一王朝被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在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有五位君主先後統治不列顛,其中的最後一位,是終身不嫁的「童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隨著她在1603年駕崩,都鐸王室從此絕嗣。之後,不列顛進入到了斯圖亞特王朝時代。艾莉森威爾的《伊莉莎白女王》2014年即引進出版。而弗朗西斯培根的經典作品《英王亨利七世本紀》讓讀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這位以賢能著稱的都鐸王朝開創者。

《伊莉莎白女王》《英王亨利七世本紀》封面。

作者:段宇宏 編輯:徐偉、李妍

校對:翟永軍

相關焦點

  • 《權力的遊戲》歷史原型《玫瑰戰爭》出版
    一段時間之後,亨利六世身體康復,但這些顧命大臣都已經嘗到了權力的滋味,而且想得到更多的權力。1455年5月,覬覦王位的約克公爵理查向聖奧爾本斯進軍。第一次公開衝突在此展開,玫瑰戰爭爆發。很多貴族為了金錢、權利、榮譽而死於非命,最後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都鐸家族異軍突起,紅白玫瑰合二為一,開啟了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都鐸王朝。
  • 《最強蝸牛》都鐸玫瑰怎麼獲得 都鐸玫瑰獲得方法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都鐸玫瑰怎麼獲得 最強蝸牛手遊中,藍色貴重品【都鐸玫瑰】的獲得方式為蝸牛殼抽獎和八卦爐許願有機率出現
  • 丹·瓊斯的「中世紀三部曲」,是真實版的《權力的遊戲》
    《金雀花王朝:締造英格蘭的武士國王與王后們》(以下簡稱《金雀花王朝》)曾長期盤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空王冠:玫瑰戰爭與都鐸王朝的崛起》(以下簡稱《空王冠》)被視為真實版的《權力的遊戲》,這兩部比小說更精彩的歷史著作,同屬知名歷史學家丹·瓊斯所著「中世紀三部曲」。
  • 玫瑰戰爭後的曲折,金雀花後的鼎盛:坎坷中綻放的英國都鐸時代
    從愛德華三世去世後爆發的玫瑰戰爭,到都鐸家族流亡至回歸,都鐸王朝在坎坷中建立而生都鐸王朝的開啟,一切要從都鐸家族的母系祖先約翰·博福特說起。14世紀時的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之子,時任親王的蘭開夏公爵與其情婦凱薩琳·斯溫福生下了他們的私生子約翰,後來約翰的孫女瑪格麗特郡主嫁給了當時英王亨利六世同母異父的弟弟裡治蒙伯爵艾德蒙德·都鐸。都鐸家族的歷史時刻也是從此開始。金雀花王朝末期,英王愛德華三世去世後,他的後裔蘭開斯特家族以及約克家族的支持者為了爭奪英格蘭王位而發生了持續不斷的內戰"玫瑰戰爭"。
  • 龍媽沒有死:歷史上《權力的遊戲》的真正結局
    眾所周知,《權力的遊戲》(以及原著《冰與火之歌》)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脫胎於英國15世紀著名的「玫瑰戰爭」—— 金雀花王朝的「紅玫瑰」蘭開斯特家族與「白玫瑰」約克家族圍繞英國王座展開的長達30年的血腥鬥爭。這場鬥爭中充滿了陰謀背叛、骨肉相殘等等,其精彩程度絕不亞於劇中的故事。
  • 英王列傳一:紅玫瑰白玫瑰,都不如他的都鐸玫瑰——亨利七世傳奇
    第一期專欄,我們選擇了都鐸王朝的開國之君——「凜冬之王」亨利·都鐸。山雨欲來時,夕陽紅盡處1455-1485年,玫瑰戰爭籠罩下的英格蘭,陰雲密布,霜風悽緊。事實上,亨利七世憑藉帥出天際的陰鶩狠辣,以一己之力開創了英國歷史上最奇葩的政權——蔚為壯觀卻又令人極度壓抑窒息。這一時期的種種,儼然具備了暴君統治的標配。但,他又絕非那種普通意義上的暴君,咋咋呼呼,動輒吹鬍子瞪眼,作威作福。相反,這是一位深藏不露、沉默是金的心機客,他將所有的暴戾掩藏在不動聲色的靜默之中。
  • 《權力的遊戲》人物分析——「小玫瑰」瑪格麗﹒提利爾
    通過觀看劇集故事,通過分析劇中的人物形象,能夠反過來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能給給觀眾一些啟發引起一定的思考。這才算是優秀的高水準的電視劇,如果忽略了給觀眾以現實社會生活的思考,那麼這部劇也僅僅只是一部電視劇而已,而這樣的電視劇每年不知道會有多少部在電視臺或者網絡上放映。極少能有一部電視劇既做到故事精彩,情節離奇吸引人,特效炫目還能給觀眾一種思考。《權力的遊戲》這部劇能夠達到這樣。
  • 《權力的遊戲》背後的玫瑰戰爭,歷史比小說更燒腦,看完別懵
    玫瑰戰爭是在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兩支後裔:蘭開斯特家族(像極了蘭尼斯特)和約克家族之間進行的。之所以叫玫瑰戰爭,這是因為交戰的兩個家族的族徽分別是白玫瑰和紅玫瑰。馬丁老爺子當初寫冰與火之歌的時候,可沒少從玫瑰戰爭裡尋找靈感。這場玫瑰戰爭規模並不算大,最大的特點就是亂。蘭開斯特家和約克家打得稀裡糊塗,就連英國人自己都很少有人能把這段歷史給縷清楚的。
  • 《權力的遊戲》小玫瑰: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驚豔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要說美劇《權力的遊戲》當中最驚豔也最可惜的角色,莫過於小玫瑰瑪格麗·提利爾了,這個出身於大家族的女孩,雖然出現得有些唐突,但一出場就霸氣側漏,氣場全開,大有蓋過瑟曦的勢頭,甚至不少劇迷認為女巫對瑟曦的預言其中之一能夠替代瑟曦的女人就是瑪格麗
  • 《權力的遊戲》中的無旗兄弟會與神秘組織共濟會
    在美國作家馬丁的嚴肅小說《權力的遊戲》中描述了一個神秘組織:無旗兄弟會。它的英文名是 Brotherhood Without Banners。小說中它以勞勃國王之名反抗蘭尼斯特統治的組織。兄弟會最初是由閃電大王貝裡·唐德利恩和紅袍僧密爾的索羅斯共同成立。
  • 一個顯赫王朝的標誌——都鐸玫瑰刺繡教程,繡個華麗麗的圖案吧
    英國有個充滿故事性的顯赫王朝——都鐸王朝,這個王朝被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小桃作為手工領域的小作者,當然不會給大家在這裡將這個王朝的奇聞秘辛,而是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這個王朝的刺繡。作為這個王朝的標誌,都鐸玫瑰出現在這個時代的各個地方,建築及王室服飾、家居用品更是必須的圖案。今天小桃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屬於顯赫王朝的華麗玫瑰刺繡。刺繡材料:棉線、淺粉色、玫紅色、草綠色冰絲線(或桑蠶絲線)若干,金線(沒有也可使用明黃色繡線代替),繡布(棉、麻材質均可以)。
  • 血腥瑪麗:曾經飽受冷落的私生女,最終成為都鐸王朝的浴血玫瑰
    16世紀的歐洲,出現過兩個著名的瑪麗女王,一個是英格蘭的瑪麗·都鐸,另一個是蘇格蘭的瑪麗·斯圖亞特。她們年齡相差26歲,人生中鮮有交集,但她們的命運同樣充滿了波折和坎坷。我們今天的故事主角是英格蘭瑪麗女王,她更廣為人知的稱號是「血腥瑪麗」。
  • 如果你喜歡《權力的遊戲》,那麼這5部美劇,也值得一看!
    《權力的遊戲》和《維京傳奇》不僅有國王和女王起起落落的劇情,也討論了他們之間繼承人的故事。因此,《維京傳奇》和《權力的遊戲》的共同之處除了都有史詩級的劇情之外,這兩部美劇也都探索了男性和女性在戰爭年代都會採取怎樣的行動。
  • 尺度不輸《權遊》,限制級史詩美劇《都鐸王朝》:殺妻狂的羅曼史
    今天介紹的就是「小玫瑰」的早期成名作,另一部史詩類美劇:《都鐸王朝》這部由showtime出品的美劇總共四季,在豆瓣上都有著不低的評分。《都鐸王朝》這部劇,講的就是歷史上英格蘭都鐸王朝國王——亨利八世的故事。那麼,為什麼要專門挑亨利八世的故事來講呢?沒辦法,誰叫這位爺太厲害了。
  • 球天下-玫瑰德比——曼聯與利茲聯版權力的遊戲(下)榮耀與背叛
    玫瑰德比:曼聯與利茲聯版權力的遊戲曼聯在這座城市裡的死敵是誰?曼城!曼聯在英超中的死敵是誰?利物浦!那麼,曼聯的死敵是誰?利茲聯!這是利茲聯第一次奪得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從此開啟了白玫瑰的輝煌時代。1973年足總杯亞軍、歐洲優勝者杯亞軍1974年慈善盾杯亞軍自68/69賽季到71/72賽季,利茲聯從未跌出過聯賽前二名,並於1973/74賽季,再次拿到了頂級聯賽冠軍。
  • 38歲「小玫瑰」娜塔莉·多默爾約會!女神雖老去,卻難掩幸福模樣
    這幾天曾出演過《都鐸王朝》、《權力的遊戲》等作品的英國女演員「小玫瑰」娜塔莉·多默爾,被狗仔隊拍到一組和男友大衛·奧克斯在倫敦街頭遛狗的街拍照片!雖然許多影迷對於「高庭小玫瑰」這個稱號是如雷貫耳,但如今的娜塔莉·多默爾其實已經38歲的年紀了。上周被狗仔隊拍到的素顏照片蒼老了不少,對其本人的新作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補水是護膚的基礎steambase玫瑰草本滋養面霜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補水是護膚的基礎steambase玫瑰草本滋養面霜 儘管已經立秋,夏天卻遲遲不願離開,而且夏天的暴熱程度也並沒有沒有減弱。 女人都是美麗的狂熱追求者,那麼在這個夏天,如何保持美麗,如何變得更加有魅力,這其中的秘密由steambase玫瑰草本滋養系列來解開。 夏季黑?
  • 都鐸王朝變革對英國民族國家確立的影響
    資本主義商業經濟的發展迫切需要民族統一、社會穩定的政治環境,這與都鐸君主強化王權、加強中央集權的訴求不謀而合,由此而展開的地方離心勢力治理、政府機構改革、軍事力量強化、法律體系完善以及海外擴張對內鞏固了國王權力和中央政府權威,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對外則提升了英國作為新興民族國家的國際地位。
  • 《權力的遊戲》珊莎童心未泯,龍媽女王續杯,玫瑰藏起盛世美顏
    《權力的遊戲》結局中的珊莎,雖然順利地登上了北境之王的位置,但是面對輕易到手的王座,三傻似乎並不是發自內心的愉悅,或許她也是想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一樣,過著北上,或者航海的自由生活吧。索菲·特納正是靠著美劇《權力的遊戲》出道,雖然在外人眼中,她高冷自信,但珊莎卻也是曾經深陷抑鬱症之中,或許正是因為心理上的原因,讓三傻有時候在劇裡看起來略微冰冷,不過脫離了珊莎·史塔克這個角色後的索菲·特納,似乎也是擺脫了維斯特洛大陸的陰霾,變得陽光開朗了起來。而這壯碩的身形,倒是很適合出演美人布蕾妮。
  • 《權力的遊戲》中,你最想復活哪個女性角色?
    《權力的遊戲》被稱作是一部沒有主角的影視劇,比如剛開頭,你看著為人正直的北境領主奈德史塔克,以為這就是妥妥的正主臉了,沒想到第一季結尾就被咔嚓一刀,人頭落地了。不過,也正是由於奈德史塔克的死,才讓七國上下又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