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UTO
速度 深度 態度
文丨杜餘鑫
編輯丨小叮噹
從國家印發下一個15年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到一線城市上海限行升級助推新能源產品熱銷,再到廣州車展上越來越多新能源產品的出現,當前汽車產業和產品的新能源電氣化方向成為汽車行業不可迴避的熱點。
過去新能源市場和產品的發展,甚至是關注的焦點,更多集中在自主品牌和新勢力層面,但是隨著合資品牌大眾正式推出基於全新電動車平臺架構的ID系列之後,中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和風向將發生巨大變化。如果說前先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僅僅是熱身,那麼隨著巨頭轉身入局,整個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將真正進入白熱化階段。
均衡,我什麼都想要
定義行業標準,這是每家車企都非常期待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看看過去中國市場產品的定義,大多數都是大眾、豐田等這樣的合資品牌左右的。沒辦法,畢竟人家技術在那裡擺著,沒有能力何談定義標準?所以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大眾、豐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引領中國市場,樹立起「定義標準」能力非常重要。
進入到新能源時代,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大眾確實是一位後來者,要取得如燃油車般的領先位置,大眾必須重新樹立起電動車的定義標準,同時憑藉其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在廣大消費者心中重新豎起「新能源汽車首選品牌」的新形象。
「有著一汽-大眾一直以來對於操控感和舒適感的堅持,保持著與我們的燃油車相同標準的駕控。在產品品質層面、產品智能化層面,也都採用了一汽-大眾一貫的設計理念。所以說,一些企業在追求某一領域極致的時候,會將其它層面進行取捨,而一汽-大眾則是追求全面的均衡。」馬振山表示。
續航和動力不用說,這已經是新能源車的標準配置,並非存在什麼不可逾越的門檻,而更多的差距體現在設計和智能化的體驗方面。
內飾改變同樣也是顛覆的,數字儀表、懸浮式中控屏自然不用說,國內量產品牌首採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屏AR-HUD確實讓人眼前一亮,AR-HUD為車主們充分扮演一個貼心智慧的領航員角色,它能直觀地將駕駛輔助及導航指引信息顯示在現實路面上,將駕駛員和車輛之間的互動提升到新的高度;智能交互燈光系統ID. Light不僅可歡迎駕駛員和前排乘客,還能通過燈光信號在很多情形下為駕駛員提供視覺輔助;IQ.DIRVE實現L2+智能駕駛,更懂人性需求。這些功能和設計理念,在目前的新能源產品中比較新奇。
在電動車時代,安全成為消費者關注的另一個核心點,電池自燃、冒煙這些情況非常可怕,這也是電動車品質不可或缺的一環。據馬振山舉例介紹,整個行業電池標準國標有18項,而一汽-大眾有197項標準,其中包括振動,火燒、低溫等,這意味著,一汽-大眾對安全的理解以及汽車安全的理念也會在純電時代不斷堅持、擴大。
與燃油車相比,電動車的人性化服務主要體現在補能上面,這也是當前電動車在解決續航、安全等問題後,最核心的關鍵所在。為了給車主們帶來更人性化的無憂體驗,一汽-大眾打造了從家庭充電、公共充電到應急充電的360°全場景充電服務。
家庭充電通過帶4G和藍牙功能的智能牆盒,實現唯一可用、即插即充、遠程監控等功能。 公共充電方面,用戶可以通過一汽-大眾超級APP兼容的超過20萬根公共充電樁,實現查找、導航、充電、付款、發票一體化服務。此外,一汽-大眾還是CAMS開邁斯充電樁運營公司的股東之一,深度參與了充電網絡的建設,到2021年在主要的核心城市將實現5公裡內必有一個超充站。
一汽-大眾還有一個非常強大而廣泛的經銷商網絡,未來將會在300家授權電動車網絡經銷商內安裝充電設施,至少保證每家要安裝60千瓦的快充,保證用戶如果在經銷商做維修和保養的時候也可進行充電。而在應急充電方面,一汽-大眾APP可以提供「一鍵加電」服務,可以幫助臨時有需求的用戶上門充電或上門取送車充電。
思考,大象如何轉身
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文件正式下發,定調了未來15年新能源汽車方向,作為頭部品牌和車企,大眾和一汽-大眾不能錯過未來的機會,甚至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下一個時代繼續引領行業大趨勢。
一聲,「你好,ID」,一點兒也不柔情,裹挾著大眾滿腔「渴望戰鬥」的勃勃之心。而ID.4的首次亮相,大眾便對市場的參與者們下了戰書,致力於讓自己成為「新能源汽車首選品牌」。這就註定了ID.4承載的不僅是大眾新能源戰略推進的野心,更重要的是,ID.4的肩上挑著大眾在「純電動+智能汽車」概念的深度詮釋,以及正名。
大眾汽車中國CEO馮思翰也堅信,ID.家族能夠徹底地改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自信的背後,不僅僅是「純電動SUV,卓越的新設計,全新的數位化平臺,實現全面互聯,超過550公裡的長續航裡程」等等產品實力。更重要的是,大眾在ID.4亮相之際,直接打出了「補貼後價格不超過25萬元」的承諾,頗有一番勢在必得之意。
馮思翰此前表示,「我們每天都在感受到來自造車新勢力的挑戰,它們也使我們認識到,中國用戶未來對我們真正的期待是什麼。」深耕中國30年的大眾汽車,自然比任何品牌更善於發現中國市場的機會。
所以,大眾對中國新能源市場的進攻,猶如司馬昭之心,從江淮大眾到國軒高科,大眾汽車的電動化全球進程,將註腳踏實地寫在了中國的土地上。根據大眾公布的電動化戰略,計劃到2025年推出80款全新電動車型,實現年產電動汽車300萬輛,其中基於MEB平臺打造的電動車為100萬輛,ID.4將實現全球銷量50萬輛,中國市場至少佔據一半。
正如當時諸多行業人士認為一汽-大眾賣不好SUV時,其市場表現確實讓人刮目相看。2019年一汽-大眾全年銷量204萬輛,在市場和行業同比下滑9%的基礎上,實現了0.5%的增長,並超過上汽大眾奪得乘用車企銷量冠軍。今年前10個月,一汽-大眾累計銷量達到165萬輛,相對於第二名上汽大眾的118萬輛,優勢依然明顯。不出意外,一汽-大眾應該也是今年唯一一家能突破200萬輛的乘用車企,而且是為數不多這兩年銷量連續增長的企業。
大象轉身需要時間,不過一旦成功實現,迎來的就是如潮水般的攻勢。作為全面鋪開的新能源戰略車型之一,ID.4 CROZZ展現了一汽-大眾向新能源市場布局的雄心和信心,是一汽-大眾吹響品牌價值與整體產業升級的號角。未來3年,一汽-大眾將陸續投放4款ID車型,實現全場景、全尺寸覆蓋,滿足消費者對智能綠色出行的需求。
面向新發展階段,即將迎來成立30周年的一汽-大眾,作為傳統燃油汽車引領者,將依託深厚的體系實力,領先的技術創新能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持續引領,為滿足更人性、更智能的純電動出行而不斷前行。
|杜餘鑫|
幹這行如果不拼命寫稿
那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