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為吃方便麵竟躲廁所,孩子和零食能和平共處嗎?
前幾天,有這樣一個視頻登上熱搜,一鄉村小學體育老師上廁所時竟發現裡面有三個小孩在偷吃方便麵,不少網友評論:「在旱廁吃東西沒有味嗎?」
的確,很多情況下小學生都會在非用餐時間感到飢餓,有的學生活潑好動,有的學生好挑食,中午飯菜不合口就不吃,到了下午勢必會餓,教室又不能吃東西,只能想辦法填飽肚子。
於是就會偷偷溜出去買些方便麵、火腿腸這種零食,更有甚者會像視頻中的小學生一樣躲到廁所偷偷的吃。
小學生為吃方便麵竟躲廁所,孩子和零食能和平共處嗎?
這種零食勢必會遭到大人的反對,這種加工食品為了保持不變質和更好的口感往往會添加一定的添加劑,孩子的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這些添加劑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肝臟負荷,蛋糕巧克力等甜的零食還會損傷孩子牙齒,導致孩子發胖。
如果不讓孩子吃零食,是不就不會有這些問題呢?
1、孩子會偷吃零食。
孩子是管不住自己的,當他回想起零食的美味時,是會禁不住饞蟲,自己悄悄偷吃零食,而且偷吃後還不承認。就像鄰居家的孩子,媽媽放在盤子裡的巧克力被孩子偷偷吃了,孩子狡辯說自己沒吃,結果周末媽媽從孩子床底下發現了包裝紙。
2、孩子得不到滿足感,長大後會暴飲暴食來彌補內心的失落空虛感。
孩子吃零食也會得到心靈上的滿足,研究發現,吃零食的孩子更快樂,「扼殺孩子的小欲望,會導致對某種事物的極端欲望和補償性心理。」
就像之前一位舍友說起自己的身材,因為小時候父母很嚴格,從小不準吃零食,長大後自己可以自由支配金錢了,他就瘋狂購買零食,終是把自己吃成一個大胖子,花了很長時間才醒悟。
如何讓孩子和零食和平共處?聰明媽媽這樣做
零食是可以吃的,家長為準備一些健康的,像是酸奶、水果有營養助消化;葡萄乾、核桃、海苔等低鹽低糖的小零食;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自製零食,自製小蛋糕、小餅乾、做成孩子喜歡的圖案,或者讓孩子一起參與,一起體驗動手製作美食的美好。
培養孩子的自制力,比禁止更有用,而且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對孩子的未來也是大有裨益的,給孩子定製一些規則,父母做出表率並及時監督,相信孩子和零食能夠愉快的和平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