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0年的到來,按照中國人的習慣,需要對新的一年進行一個展望。而在中國的軍工領域,近年來的快速發展,讓我們對今年軍隊建設抱有很大的期望。有人說2019年是中國海軍年,萬噸驅逐艦、兩棲攻擊艦與國產航母都有新動向,而2020年將會是中國的空軍年,殲-20、直-20、運-20這些最新型號的軍機都與20這個數字息息相關,而今年中國空軍又將會迎來怎樣的「大爆發」呢?
就有媒體對中國空軍新一代軍機數量進行了一個「預估」,推測我國空軍將在今年裝備有60架殲-20戰鬥機以及40架運-20戰鬥機。這意味著我國最新的兩款「20軍機」都要經歷一個量產小高峰,媒體又是如何對其進行判斷的呢?
在2016年的時候,就有消息稱殲-20已經開始了小批量的生產,但可能僅保持一個月一架的節奏。據推測目前我國現有的殲-20數量在30架上下,因為總體來說殲-20仍然處於一個改裝實驗期,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實現大規模量產也就意味著殲-20的改進也趨於完善。而根據媒體的推測,如果今年我國殲-20數量能達到60架的話,也就意味著我國的殲-20戰機總數將增加一倍左右,同時也就意味著殲-20的生產效率差不多提升2倍,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跡象。
不久前,空軍一架黃色的殲-20戰機亮相,很多人看向殲-20的噴氣口位置發生了一些變化,增加了「鋸齒」形狀,很多人推測這是殲-20換上了國產發動機,據推測是渦扇-10B增強版,而此前殲-20使用的是俄羅斯製造的發動機。我們知道殲-20要成為「完全體」的關鍵就是發動機。因為殲-20將逐步換上國產發動機,因此我們的確能放心量產。此外隨著殲-20的專屬發動機渦扇-15研發進度的提升,相信離大規模量產的日子也不遠了。
除了殲-20,運-20對於我國空軍而言,同樣是當前相當重要的軍用飛機。我們都知道,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裡的廣袤領土,且地形複雜,需要擁有一款重量級的運輸機來來維繫廣袤的國土面積與廣闊的戰略縱深。對於中國空軍的空運而言,有著「鯤鵬」之稱的運-20運輸機無疑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在去年接受採訪的時候曾表示,運-20已正式批量生產,並且媒體也曝光過運-20運輸機的生產線,因此有理由消息運-20的數量也能在今年實現一個大增長。而中國空軍的殲-20與運-20數量大增,這或許將是中國空軍在2020年的新力量,而這對於中國而言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知道近年來,隨著美軍將F-35頻繁出口,甚至形成一個「環中國」的五代機圈。而60架殲-20戰鬥機意味著我國空軍在五代機上能獲得對周邊的一定優勢。此外40架運-20又能大大提升我國軍隊的調動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能使得我軍在大範圍區域內獲得更加靈活的應對方式。作為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中國軍隊最需要的就是這種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大範圍調動能力,一定數量的高性能戰鬥機與運輸機也正好能滿足我國當前的國防需求。(子文)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