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類眼睛」放到萬米深海,「透明海洋」獲三項首創技術

2021-01-16 澎湃新聞
把「人類眼睛」放到萬米深海,「透明海洋」獲三項首創技術

王延斌/科技日報

2017-12-26 07:31

潛標布放

馬裡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科學探測難度極大。

山東省科技廳組織科研團隊世界首次「把『人類的眼睛』放到了萬米深海」——他們構建起全球第一個馬裡亞納海溝海洋科學綜合觀測網,還成功回收了世界首套萬米綜合潛標,使深海狀態變化「看得清,查得明,報得準」。

在12月25日召開的「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宣布:實施4年的「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已取得階段性成績,以上述深海探測突破為代表,該工程斬獲了三項世界首創性技術,研製出兩項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並有兩項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作為海洋大省,山東集中了國內海洋領域的大批院士及一流人才,有責任也有實力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創新向「領跑者」轉變。在此背景下,2014年,山東省科技廳啟動「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這項工程主要針對特定海區,實時或準實時獲取、評估海洋環境信息,通過深入研究,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海洋環境、氣候及資源的變化,使所觀測的海域實現狀態透明、過程透明和變化透明,達到「看得透、道得明、報得準」的目標。如何理解這一目標?山東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如此表示:「科學家坐在家裡就能知道海洋裡的魚群遊向,了解海洋裡的最新情況,預測未來的變化。」

海洋佔地球表面的71%,84%的海洋水深超過2000米,遺憾的是,人類對2000米以下的海洋知之甚少。以馬裡亞納海溝潛標觀測體系的成功布放與回收為代表,「透明海洋」工程完成了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南海潛標觀測網的維護及擴充,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對蘊含豐富多尺度動力過程的南海深海盆的全面覆蓋及完整監測;同時發布了我國首個西太平洋深海潛標數據系統,實現深海數據信息的開放共享,創造了國內外有明確文獻記錄的實時獲取深海數據最長工作時間。

要想實現海洋的「透明」,首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觀測系統。據了解,該工程成功研製出4000米深海Argo觀測浮標,使我國具備了對全球海洋4000米深海持續觀測能力,填補了國內剖面循環探測技術方面的空白;還成功研製了4000米海深電磁採集站,完成海底大地電磁數據採集試驗,填補了我國在深海電測探測方面的空白。此外,該工程開展的面向海洋中尺度渦國內最大規模的海洋智能裝備立體組網觀測,所用設備均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型海洋裝備。

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水汽主要來自西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只要這些海域的海溫有變化,就會影響東亞地區的氣候。該工程自主研發的7000米級「白龍」浮標成功布放於中印度洋海盆,實現數據上傳GTS全球實時共享,打破了國外壟斷;同時,率先建立了全球高解析度海浪—潮流—環流耦合模式,打破了海洋環境預報和海洋動力過程研究對歐美發達國家的依賴。

(原標題:「透明海洋」工程斬獲三項世界首創性技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人類認識大洋是個漫長的過程。16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大,20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深。有了面積和深度,就可以算出大洋的體積。打個比方:長江每年的入海流量要流140萬年才能灌滿世界大洋。大洋深處有巍巍高山,有幽深峽谷,有間歇噴發的「溫泉」,有繽紛絢麗的「玫瑰花園」……大洋深處還有太多未知。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奮鬥者|蛟龍號|海洋|馬裡...
    人類認識大洋是個漫長的過程。16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大,20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深。有了面積和深度,就可以算出大洋的體積。打個比方:長江每年的入海流量要流140萬年才能灌滿世界大洋。大洋深處有巍巍高山,有幽深峽谷,有間歇噴發的「溫泉」,有繽紛絢麗的「玫瑰花園」……大洋深處還有太多未知。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
  • 本該不存在的東西,在萬米深海處出現了,人類該警醒了!
    在萬米深海處,出現令人不安的東西,科學家紛紛不淡定了!海洋是除太空之外,人類難以探測的領域,內部危機四伏,有各種兇神惡煞的海洋生物,他們長期生活在沒有陽光的條件下,環境惡劣,以至於身體的各項機能有所改變,為了生存,它們必須遵循自然界中優勝劣汰的法則,否則面臨的只有淘汰。人類是長期生活在陸地上的生物,如果沒有高科技的支持,是不可能接觸到海洋的。
  • 土耳其深海現巨泡4米寬 盤點海洋深處五大神秘生物恐怖毒蛇魚【圖】
    土耳其深海現巨泡  神秘的海洋世界無奇不有,近日,一名潛水員日前在土耳其一處水域深海中發現一個「巨無霸泡泡」,目測估計有4米寬,如同一輛車子大小,其觸感相當柔軟,且「巨泡」內有許多「斑點」在遊動。  潛水員譚瑞弗(Lutfu Tanriover)7月中在土耳其費特希耶(Fethiye)臨近海域約22米深的深海處發現一個不知名的巨無霸泡泡,其外觀呈現透明且觸感相當柔軟;此外,當近距離觀察可察覺巨無霸泡泡內含有許多遊動的斑點;這個意外發現也讓譚瑞弗既興奮又感到害怕,事後將整個目擊過程上傳至影音平臺網站Vimeo上,引起許多網友討論。
  • 海底1萬米是什麼樣的?8000米的深海中,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魚嗎?
    海底1萬米是什麼樣的?8000米的深海中,這還是我們認識的魚嗎?即使現在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對於地球的了解我們是非常少的,相比陸地來說,海洋受到的限制會更高一些,我們的可知性也是非常有限的,在海洋中很多範圍內人類都是無法輕易到達的,在很多人的心中,海洋一直是一個神秘莫測且難以尋找的神秘世界。
  • 萬米深海下的魚是什麼樣的?就像是怪物一樣,這還算得上魚嗎?
    萬米深海下的魚是什麼樣的?就像是怪物一樣,這還算得上魚嗎?海洋佔據了地球當中的大部分面積,海洋的總面積達到了3.6億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的24倍。截止到目前為止,人類也沒有真正的全面的認識海洋的廣闊和浩瀚。
  • 人類至今探索海洋的極限—11034米的海底隱藏著奇幻的生物王國
    人類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大海的探索,但是因為大海未知的黑暗、高溫、海壓為人類探尋大海的道路上增加了很多的難題,至少還有90%的海洋不被人們所認知。雖然舉步維艱,但是還是無法擋住科學家探尋深海的野心,你知道當下人類探尋的大海深度最深是幾米嗎?
  • 中國,正式進入10000米深海
    潛入海洋有多難?生命起源於海洋,但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卻沒有絲毫在海洋中生存的本領。在古代,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少之又少——內陸生活的人們對海洋毫無概念,沿海的人們受限於落後的科技水平,也缺乏對海洋探索的能力。
  •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助力央視新聞「奮鬥者」號萬米級海試直播
    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首次抵達人類已知的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期間,央視新聞新媒體中心推出「挺進萬米深海」特別節目,對海試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報導。
  • 一萬米的深海中到底有什麼?科學家:海底生物足以嚇唬人類!
    一萬米的深海中到底有什麼?科學家:海底生物足以嚇唬人類!人類作為陸地上現在創造力最強的生物,除了自己的發展以外,從未停止過謎一樣的探索。例如,人類不斷地研究宇宙和海洋,結果由於技術有限,人類對這些未知區域的探索也一知半解,就像大海一樣,地球的70%都被海水覆蓋,人類所探知的海底區域只停留在表皮上,是在1萬米以下的科學人們說,住在那裡的海底生物足以震驚人類。
  • 探秘:海洋到底有多深?人類在深海11000米下都發現了什麼?
    人類在深海當中就發現了什麼東西?我們都知道地球上有70億人口生活在廣闊的大陸上,作為地球的絕對的主宰,人類的一舉一動都在改變著地球的生態和在陸地之外的海洋裡依然有許多未知的真相等著人類去探索。地球的表面有70%都被海洋覆蓋,地球上接近95%的生物都來自深海當中,總數量截止到2019年年底已經超過了數十萬億。
  • 澳洲深海發現47米長管狀水母:深海的未知令人嚮往,也令人恐懼
    日前,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國外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段關於Apolemia水母(一種管水母)的罕見視頻,視頻中的這種水母就像一團漂浮在海中的長繩子,據悉視頻拍攝於澳大利亞西海岸寧加洛峽谷。科學家用雷射確定了外環的大小並根據它的直徑估計它有154英尺長(約47米)。
  • 「奮鬥者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人類如何一步步潛入深海
    奮鬥者號是中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於2016年立項,由蛟龍號、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力量為主的科研團隊承擔。今年6月19日,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被正式命名為「奮鬥者」號,它融合了之前兩代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除了在深潛領域實力「秀肌肉」的意圖之外,還可以從深海探索中找到哪些其他價值呢?這次讓我們一起走近深海吧。深潛技術:人類是如何向海底進發的?11月13日,「奮鬥者」號和它的「專用攝像師」「滄海」號第一次雙「潛」合璧,完成海底聯合作業,實現全球首次萬米深海高清視頻直播。今天的「奮鬥者」號,不僅實現坐底萬米深海,還具備世界先進的近底自動航行、懸停定位和水聲通信功能,標誌著我國載人深潛由集成創新向全面自主創新的真正突破。
  • 海洋0米—1·1萬米的最深處 我們潛下去 能見到什麼海底怪物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海洋的深度,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70%都被海洋所包圍,地球上水的96%都是海水,而且地球的萬物生靈都起源於海洋。但是貌似人類對於海洋的了解是非常少的,到了今年2020年,才完成了20%的海底地圖繪製,因為深海有著超強的壓力,光線不足等等原因,導致了探索海底甚至比探索太空還要難。
  • 萬米海洋深處,有沒有可能存在比人類高級文明?科學家說出答案?
    中國航天技術在今年飛躍性突破,尤其是我國嫦娥5號的發射,意味著中國航天正在加快進步,人類目前可以實現上天入海,實際上入海要比上天還要困難,因為海底壓強實在是太大了,目前人類憑藉著外界設備,只能潛入8000米的海底深處,正所謂海底的壓強將人類困在了陸地上,迄今為止人類探索海洋的區域還沒有超過
  • 潛入「神秘海洋」:深海裡有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讀創/深圳商報駐穗記者 姚嘉莉/文、圖深海萬米之處是科研「無人區」,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19日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全球最深的海溝,未來將為我們開啟更多海洋的秘密。
  • 10900米!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勝利返航
    自2020年7月起,「奮鬥者」號先後赴南海、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海域分階段進行了海試驗證,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中國船舶集團董事長雷凡培說,中國船舶集團作為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裝備研製項目牽頭單位,充分吸取「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研製的成功經驗,在「奮鬥者」號研製中,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已經具備全海深技術能力,為後續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 海洋到底有多深?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70%都被海洋覆蓋,地球上約有94%的生物生活在水下,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人類的數量在所有生物面前堪稱微乎其微,事實上人類對廣闊海洋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甚至還未超過5%,這猶如浩瀚的宇宙般,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探若論人類與天空和海洋的距離,自然是海洋更近,然而目前人類對月球的了解,都已遠超對海洋的探索,尤其是深海,不少人知道地球的深海到現在為止一直是人類無法完全探測的地區
  • 「奮鬥者」深潛超萬米 「全海深」中國今夢圓
    就在此10多天前,「奮鬥者」號在同一海域下潛一舉突破1萬米(10058)米大關。這連續取得的成就標誌著中國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海試取得成功,意味著中國人駕駛自己的潛水器可以自由到達大洋任何深度並開展科學考察,取得了中國深海裝備和深海技術的重大突破,實現了夢寐以求的中國科學家大洋科考「全海深」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