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京城建設,原來住在皇城根腳下的百姓紛紛搬進高樓大廈,昔日胡同的記憶被深深埋藏在心底。
如今,京城人俗稱金街的王府井大街百貨大樓地下二層,名為和平菓局的網紅打卡地吸引著眾多老北京人,他們徘徊於此,慢慢地瞧,仔細地看,間或還要撫摸一下展品,與那些舊街舊巷、舊情舊景、舊人舊物合影留念。那份流連忘返的樣子,仿佛穿越了時空,正在慢慢地回到當年的舊時場景……
幽深的胡同,昏黃的窗前映出的身影,靠在牆邊的自行車,胡同口報攤三輪車……老北京胡同裡的一幕幕讓參觀者陷入回想之中,那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畫面迅速地引起人們感情的共鳴,即便是透出一種貧窮、簡陋,也讓人們倍感親切。
至於那陳列著各式鐘錶的鐘表行門店櫥窗;那散發著甜香氣味,沿街叫賣的冰糖葫蘆;那擺著豬頭,掛著豬腿的肉攤更是人們流連忘返的地方,成為親身體驗的網紅打卡點。
新大北照相館、松鶴堂藥店、和平菓局餑餑鋪、貼滿布告的錄像廳、擺滿造型照片的理髮館,吹糖人的,捏麵人的,一個個場景,絲絲縷縷的回憶,讓置身於此的老北京人浮想聯翩……
展架上的收音機、留聲機、電視機、錄音機、座鐘、油燈、檯燈,一件件老物件,記錄下時代變遷給人們家居生活帶來的變化,也留存了幾代人的記憶。現場不時發出「這個我家也有」、「這個我家現在還在用」的歡聲笑語。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曾經做了一件讓爸爸讚不絕口的事情:清晨,冒著嚴寒,我從距王府井大街約20公裡的郊區趕到這條金街的首都鐘錶店,就是想為家裡買一個座鐘。當時物質比較匱乏,想買座鐘的人必須要早早到那裡,由店裡發號,憑號購買。當我抱著座鐘走進家門時,爸爸滿眼的驚喜:女兒長大了……
胡同的一角,一個帶著口罩,舉著芭蕉扇的老奶奶引起人們關注,這是一個仿真場景。人們紛紛走上前去與老人問路、聊天,演繹著曾經最為熟悉的胡同生活。
在這裡,每天都簇擁著來自京城各個角落的老北京人以及眾多的中外遊客,每天都能聽到不少人發出的感嘆之聲。人們沉浸在曾經有過的熟悉生活的回憶中,貪婪地品嘗著曾經非常熟悉的糕點、小吃的味道,在一個冰淇淋專櫃前,涮羊肉味、二鍋頭味、豆汁味的冰淇淋在國際大賽中居然獲得大獎。原汁原味的胡同文化、市井文化打動了多少老北京人的心,也成為老北京人從京城四周趕到金街網紅打卡地,穿越時空,找回熟悉的味道,尋覓心中珍藏的那份念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