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春聯,貼出美好的願景和祝福
白來勤
春聯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中國的老百姓們,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喜迎佳節,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春聯也叫對聯、門聯、楹聯、對子、春貼、春榜、門對等。朝鮮、韓國、越南這些國家,因為深受華夏文明影響,也和我們一樣過春節、貼春聯。
紅學大家周汝昌,對春聯非常推崇,認為「春聯是舉世罕有倫比的最偉大、最瑰奇的文藝活動。」的確,春聯具有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藝活動,呈現出最為深廣的民間智慧。
戰國時代開始,家家戶戶在大門的兩邊懸掛「桃梗」,或稱「桃符」。根據《淮南子》的記載,桃符是一寸寬、七八寸長的兩塊桃木,上面分別寫著「神荼」和「鬱壘」。有的桃符上,還畫著「神荼」和「鬱壘」的神像。傳說,在東海的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桃樹下面,有主管萬鬼的神荼和鬱壘。他們法力無邊,只要發現有鬼做壞事,就會把惡鬼捆起來餵老虎。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左神荼、右鬱壘,可壓邪驅鬼,這也就最早的「門神」了。
五代十國時,公元964年除夕,後蜀之主孟昶,命學士辛寅遜在桃木上題寫聯語。辛大才子寫完後,頗有藝術造詣的孟昶,看了很不滿意。孟昶自己拿來毛筆,親自題寫了一副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在孟昶的提倡下,駢體聯語,替代了「神荼」、「鬱壘」。桃符,除了避邪驅災,還能祈福、祝願。人們一度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隨著敦煌遺書的深入研究,世界紀錄協會宣布:世界最早的春聯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這幅春聯,由唐朝劉丘子撰寫,時間是開元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23年,比孟昶題聯早240年。
宋代,春聯一度寫在桃木上,王安石在詩中記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宋《歲時雜記》記載,當時的人們,很喜歡把吉祥話刻在桃木板上。後來,桃木板逐步被紙張替代,但還不是很盛行。南宋《夢梁錄》記載,除夕要貼「迎春牌兒」,其實就是紙制的春貼了。
明代,「桃符」真正改稱為「春聯」。明代陳雲瞻記載,春聯之名,始自明太祖朱元璋。當時,朱元璋定都南京。每到除夕,要求公卿士庶家,都要在門口張貼一副春聯。朱元璋自己,微服出遊,與民同樂。朱元璋自己還親筆題寫春聯,贈給學士陶安等臣子。在朱元璋的大力推廣下,春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正因為這個原因,有兩個春聯的傳說都和朱元璋有關。
有一個傳說,有一次朱元璋巡視的時候,發現一家殺豬店忙得沒空找人寫春聯。朱元璋當場題寫了一副春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屠戶不敢張貼,決定高懸在中堂,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聽後,命人賞了三十兩銀子。
還有一則倒貼「福」字的傳說,也與朱元璋有關。朱元璋用「福」字作記號,準備殺人。為了救人,馬皇后命令全城百姓,在天明之前張貼「福」字。有戶人家不識字,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氣急敗壞的朱元璋,打算拿這家開刀。馬皇后勸道:「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朱元璋認為有理,便放了這家人。貼倒「福」,成了傳統,一來討個吉利,二來紀念馬皇后。
清代的富察敦崇,認為春聯就是桃符。當時的文人墨客,進入農曆十二月之後,就在集市裡書寫春聯,換些潤筆的費用。小年祭灶之後,大家開始張掛春聯,各家各戶,舊貌換新顏。
最常見的春聯,以對聯形式出現,工整、對仗,這就是「門聯」。然而,作為春聯,它既包括一些單條春聯,上面寫上一些吉祥的話,被稱作「春條」、「春語」(一段祝賀春節的話);還包括正方菱形的「鬥斤」,也叫「門葉」、「鬥方」。還有一種春聯,是專門貼在大門兩扉的,叫做「門心」。鬥方是在方方正正的紅紙上,有時單寫一個「福」字。張貼的時候要倒貼,取其「倒」(到)的諧音來寓意「洪福到來」。鬥方有單字鬥方,如「春」、「喜」、「福」、「壽」、「滿」、「有」等,斜放豎立書寫。最普遍的就是福字貼,按例,大家都喜歡倒貼「福」字。山西陝西一帶,進一步演化出倒貼「有」字鬥方的習俗。也有雙字的鬥方,如「大吉」、「常滿」等,通常是直著書寫的。金桔盆上,貼「大吉」;米缸上面,貼「常滿」或「滿」字鬥方。還有四字的鬥方,如「花開富貴」、「出入平安」、「黃金萬兩」、「日進鬥金」、「開門見喜」、「開門萬福」、「滿院春光」、「春光明媚」、「滿院生輝」等。「春語」一般是一段祝賀的話或勉勵的語言。如「百善孝為首,萬惡淫當先」、「從簡入奢易,由奢反儉難」。
春聯、春條的內容豐富多彩。張貼的時候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如給屋梁上貼「抬頭見喜」;給銀柜上貼「黃金萬兩」、「招財進寶」;給面甕上貼「米麵如山」;給老人炕頭上貼「身臥福地」、「壽比南山」;給青年人床頭上貼「身強力壯」、「少者懷志」;給庭院裡貼「滿院生輝」、「吉星高照」;給牲畜口廄裡貼「騾馬成群」、「六畜平安」;給糧倉上貼「年年豐收」、「五穀豐登」;給廚房裡貼「小心燈火」、「嚴防火災」;給鬥上貼「日進鬥金」;給車轅上貼「日行千裡,夜走八州」等等。顧名思義,花盆花瓶上,貼「花開富貴」。大門之上,貼「出入平安」、「開門見喜」、「開門萬福」。院子裡面,貼「滿院春光」、「春光明媚」、「滿院生輝」。雞鴨舍,貼「雞鴨滿圈」。牛羊棚,貼「牛羊成群」。院中大樹,貼「樹大根深」。炕頭牆上,貼「幸福健康」。廚房裡,貼「勤儉節約」等。總之,內容要有針對性,使人高興,使人滿意。如貼錯地方,就會鬧出笑話來。以前,就有人,因為不識字。想著不都是四個字麼,貼哪不是貼。於是,他就快刀斬亂麻。在豬圈上,貼上「人口平安」;在臥室內,貼上「肥豬滿圈」。一時,傳為笑談。這個故事,被清朝李光庭記載下來。收在《鄉言解頤》裡。
傳統的春聯,一般寫在白色的紙上,後來才改在紅紙上書寫。中國百姓認為,桃木也是紅色的,紅色吉祥,可以驅除邪穢,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近些年,也開始流行金色紙張書寫的春聯。而在今天的朝鮮、韓國,包括國內的朝鮮族居住區域,仍然保留了最初的習慣,也就是在白紙上寫春聯。寺廟尼庵,則統一用黃紙。
家裡有老人去世的,當年貼白對聯,第二年貼綠對聯,第三年貼黃對聯。也有的地方,當年貼黃對聯,次年貼藍對聯,第三年貼綠對聯。還有的地方,乾脆三年都不貼對聯。這種春聯,採用特別顏色的紙張書寫,俗稱「孝聯」、「孝春聯」或「丁憂聯」。第四年,守孝期滿,才能張貼紅紙寫的春聯。在福建省的莆田、仙遊、福清、興化地區,喪家貼素色春聯,多為綠色春聯。普通人家張貼白頭春聯,或稱白額春聯。也就是在大紅紙上方,留出約10釐米長的白紙額頭,也叫做聯頭。
滿族崇尚白色,清朝宮廷,一度用白紙寫春聯,外包藍邊,內鑲紅條。民國後,滿人逐漸被漢族同化,這一風俗日漸消失。
各地貼春聯的時間,略有差異,有在臘月二十三貼的,也有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的。春聯,象徵喜慶吉祥,不能隨意焚燒、撕扯、毀壞或者塗畫春聯。一般來說,春聯要一直掛到來年。貼新春聯前,才能摘下來。有的地方,會把舊春聯燒掉,寓意是:去除舊年的晦氣,迎接新春的福氣。有一個神話,說春聯是天上的神仙。春聯被燒掉後,神仙就會飛到玉帝那裡,會給家庭帶來好運氣。在此期間,如果春聯有破損,需及時修補。也有些地方,認為春聯就是用來驅逐年獸的。過完元宵或者是農曆「二月二」之後,就可以摘除春聯了。更多的人,採取放任不管的原則,貼上後,由著它日曬雨淋、剝蝕脫落。
貼春聯的禁忌
禁忌一:左右聯勿貼錯
在張貼春聯時,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聯貼錯位置。要區分上下聯關鍵在最後一個字,根據格律規定,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普通話三聲、四聲)結尾,下聯則是平聲字(普通話一聲、二聲)結尾。
貼對聯時應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在左邊,左與右則以面對大門或壁柱來分。之所以這樣張貼,是因為直行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所以念對聯也是從右向左念。
禁忌二:貼春聯的時間
民間有一種神話的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撕破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家家戶戶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等。貼春聯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把舊春聯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運,有除舊布新的意思。
禁忌三:福字不可隨意貼
貼春聯的同時,有的人家還喜歡貼「福」字,但貼「福」字不是都要倒著貼。 1.大門上的福字必須正貼。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而且大門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種莊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貼的福字,須鄭重不阿,端莊大方,故應正貼。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貼。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柜子裡。 3.特殊情況。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發生,希望轉運的朋友可以將福字倒貼。
禁忌四:貼門神不要貼反
貼門神要注意兩張門上的人物臉是相對的,不要貼反了。老式建築的大門都是對開的兩扇門,門神正好一邊貼一張,而現在的住房都是單扇門,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粘貼時要注意位置的美觀大方。
禁忌五:不門當戶對
選擇春聯時,還要注意「門當戶對」,以協調大方為宜。小門貼大聯或大門貼小聯都不合適,既影響美觀,也容易令人產生其它不好的聯想。普通人家,選15到20釐米寬的春聯。商鋪店家,根據門面寬窄,選20到30釐米左右的春聯。即使是機關大院,春聯也不宜超出40釐米的寬度。
作者系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金融作家協會秘書長、西安市灞橋區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西安市文史館研究員,陝西省文學藝術創作人才「百人計劃」首批(2017-2019)入選作家,曾出版詩集《聖像與陽光》、散文集《生命禮讚》《牆縫蘆葦》等多部文學專著,榮獲中國西部「魯迅雜文獎」、第三屆「中國金融文學獎」等多種獎項,多篇散文作品入選一些省市的高考、中考試卷或模擬試卷和教輔資料、特色教材。
《陌上風文藝》主辦:金穗文學社主編:王新靖 楊新剛 主創:白來勤 亦凡 楊崇德 淡霧 王安之 蘇銀東 畢瓊 孔凡勇 白春業 完顏蕙蕙編輯:單連強 朱婧 滕悅 趙曙光 許冉冉 郇長亮 崔吉皓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