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考研中的快題設計一直都是重中之重,考生在準備的時候經常碰到的問題:「既想拿高分,又想要創意,既要穩紮穩打,又要精益求精,時間不夠怎麼辦?快題設計中到底需要注意的點是什麼?老師審快題設計又在意哪些細節呢?」
今天小編帶你,一探快題設計的老師究竟是如何打分的?
▼
你可能不知道的「快題」常識
快題改卷時的老師看圖順序:
1、看整體一張圖。包括:排版、配色的色調、有無大片空白(那肯定是沒畫完)。如無一眼就能看出的問題,則進入下一項。
2.看總平面。因為地形圖中含有命題老師蓄意設置的一些限制條件,比如保留古樹,從地塊中間穿過的現狀道路等等。能不能合理地處理好這些限制條件,是老師對一張快圖最想看到的東西。而總平面就最能反映此項內容。總平面的布置實際為場地設計的內容,設計如:主次入口位置、與題給限制條件的協調程度、與周邊環境建築的協調,停車位的設置等等,這些是最基礎的內容,若此項出錯,即為「硬傷」,則此張快圖很難及格!
3.看平面:先一層平面,會結合總平面看流線布置、視覺流線設置、縱向交通組織、無障礙設計、衛生間類後勤服務用房的設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常用規範(如民用建築設計通則、防火規範)。再看二層及以上平面(能做到三層的很少)。然後,再結合幾層平面看結構柱網,看柱網是否上下層對齊,是否合理(出現斷頭)、經濟(不過密)。如到此步,該快圖仍未有明顯錯誤,則大體可保證及格(其實也就大體保證被錄取,至少是自費的專碩)。
4.看立面+透視+平面。老師會先掃一下立面,大體看看這張快圖設計的建築風格是否符合題給要求:比如博物館建築以「實」為主,不宜搞大量玻璃幕牆(這也不符合現在流行的綠色節能要求)。接著,看一下透視,看這個透視是否能和立面、平面對得上。評卷老師在這一點上都是經驗豐富,一旦透視和平立面對不上,就會被認為是抄來的,這張圖必掛!所以奉勸同學們:做好不要「套圖」。寧可自己設計一個普通一些的,不出彩的,但能四平八穩地通過的圖,也不要搏出彩,那樣很困難,真的!(這一步決定及格之後的分數大體檔次)
5.單獨看一下透視圖:重點看的是透視感覺! 老師很注重這個,透視正確的圖,自然顯得真實、協調,而不一定需要多花哨的配色。事實上,透視正確的圖,稍微上一點淡彩,就可以很美觀了。多上色時間也不允許,更何況還要考慮整張圖的協調。(做好了這一步可在檔次裡加一點分)
6.最後檢查一些細節:比如 指北針、剖切線、剖面的地平線、女兒牆、標高、平面的樓梯等等。(遺漏了會在檔次裡扣分)
考研快題考查的是基本功,也就是時說考查的是本科階段所應達到的水平,不論是作圖還是設計。它一般將好幾個功能性的單元集合在一個題目中,要求協調解決。從而體現考生的綜合設計水平,而非某一單類建築的水平。
要求考生能夠在設計中做到分類明晰、分區明確,滿足功能、藝術、人文與環境的協調統一。
總體來可按照要求分述如下:
1、環境設計:
與人工環境(基地周圍民居、周圍同類別建築、周圍不同類別的建築、標誌性傾向)
與自然環境(綠地、基地內小型湖泊、貫穿基地的河流、基地內大樹、基地外大樹、基地面臨的湖岸或海岸)
地形地勢(順應地勢布局、坡地的處理)擴改建
2、功能:交通(立體、平面)分區(動靜、功能影響、)防火
3、總平面:外輪廓、屋頂、按比例陰影、基地內主要景觀與綠地、道路、環境要素(人工與自然)、樓層標記、主要鋪砌、文字及符
4、平面:採光、通風(防風)、比例、前後層次與功能塊(單個房間或幾個房間的簇)的錯落有致、入口
牆、窗、門(不同類別)、入口標誌、樓梯、廁所、主要鋪砌、指北針、基地紅線、室內外標高、綠地、主要景觀、文字
5、剖面圖:板、梁、柱、門、主要標高、女兒牆、簷板、屋頂結構、臺階
6、立面圖:天際線變化(立面的錯落有致)、色彩過渡及變化、入口、樹木;外輪廓與細部線條、陰影、兩側樹木及綠地
7、透視圖:入口、主要景觀、層次感(前中後)、建築細節、人物形體設計:體量、交互視野
8、結構設計:柱網、邏輯符合
9、表皮設計(包含色彩和材質):單純色彩意義上的選用(色系選擇與搭配);材料所表現的質感
10、社會功能設計:時代感;科技感;古舊感等等
作圖除必須表達內容,以下劃分水平高低:
手繪(一般考生自定其深度)
色彩(色系選用與搭配)
排版(主次關係、視覺習慣)
文字表達(功能說明、經濟參數、比例、標題)
各圖之間的邏輯符合
作圖及設計的統一性
作圖及設計的創意的新穎性
快題考試注意要點(細節處理)
1、大空間小空間獨立分區,大空間和小空間層高不一樣,我通常都是把它們分開,中間是門廳2樓不連同。小空間是10米的長條,大空間來控制整體的形狀。
2、樓梯一般寬3米 長5.5左右廁所不定 但是每個蹲位一般是1.2*0.7這些很重要
3、立面開窗最好用百葉窗。
4、最好有形體的突出和凹進,但是別太多,一個就夠了。
5、老房子改建,千萬別加玻璃盒子,千萬別用減法作老建築,多用加法,建議去看看西班牙的一些通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