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即陰道分泌物,是由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質成分所組成的混合物,以液體和細胞為主,那麼,白帶常規檢查結果所對應的意義你知道嗎?
白帶即陰道分泌物,是由女性生殖道不同部位的不同物質成分所組成的混合物,以液體和細胞為主。液體成分以陰道分泌的液體,加上部分子宮內膜、卵巢等分泌的液體為主;細胞主要成分有陰道鱗狀上皮細胞、少量宮頸柱狀上皮細胞及陰道內寄生的各種細菌。正常時白帶呈白色稀糊狀,無氣味,量不定。當臨近排卵期,白帶量多,清澈透明稀薄;在排卵期2~3天後,白帶混濁、量少;月經前,量又增加;妊娠期,白帶量較多。白帶多沉積於後穹窿,呈酸性,陰道內PH值在4~4.5之間。若乳酸桿菌及脫落的鱗狀上皮細胞較多,白細胞或膿細胞較少,球菌更少,PH值上升至7.0左右,則陰道抵抗力降低,易受細菌感染,發生陰道炎。那麼,白帶常規實驗室檢查結果所對應的意義你知道嗎?
1.PH值
正常值約為4-5,當患有滴蟲性或細菌性陰道炎時PH值會出現上升,可大於5-6。
2.陰道清潔度
一般將陰道清潔度分為I-IV度,I~II度屬於正常,III~IV度為異常,異常情況常見於陰道炎、部分患者可檢測出陰道真菌和滴蟲等病原體。
3.真菌
在鏡下可見卵圓形孢子,革蘭陽性孢子或假菌絲與芽細胞相連接,成鏈狀或分枝狀,無論多少都可診斷為真菌性陰道炎。
4.滴蟲
溼片高倍鏡下發現陰道滴蟲呈梨形,比白細胞大2~3倍,在25~42℃下可活動,無論多少,均可診斷為滴蟲性陰道炎。
5.胺實驗
在白帶中加入10%氫氧化鉀溶液,可產生魚腥樣臭味,表明白帶中存在胺,可協助醫生確診細菌性陰道炎。
6.線索細胞
為陰道鱗狀上皮細胞感染加德納菌後的一種病態細胞,在懸滴塗片中見到陰道上皮細胞上蓋滿細菌,使細胞透明度減低、混濁、邊緣呈鋸齒狀或點畫狀,細胞趨向溶解或已溶解,核模糊不清,細胞表面毛糙,有斑點或大量細小顆粒。可協助醫生確診細菌性陰道炎。
7.乳酸桿菌與加德納菌
當鏡下陰道分泌物中只有乳酸桿菌,每視野在6~30個或>30個,加德納菌僅少許,為非細菌性陰道病患者,屬細菌性陰道病陰性。患者陰道分泌物中混有多種菌群,不僅有加德納菌,還有其他革蘭氏陰性或陽性桿菌,而乳酸桿菌無或每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