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外交官稱,美國任命艾布拉姆斯為伊朗特使,以加強政權更迭的...

2020-12-22 騰訊網

美國總統川普

華盛頓(Sputnik)-兩位前外交官說,任命新保守派強硬派埃利奧特·艾布拉姆斯為美國駐伊朗特使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即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希望加緊努力,迫使德黑蘭政權更迭。

周四,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Mike ponpeo)宣布,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Brian Hook)決定離職,已經是美國委內瑞拉問題特使的艾布拉姆斯(Abrams)將接任。蓬佩奧說,艾布拉姆斯將是兩國的特使。

政權更迭專家

艾布拉姆斯是2003年美國入侵和佔領伊拉克的關鍵設計師。他最出名的是他參與了1987年的伊朗反政府組織醜聞,導致他在1991年被判犯有兩項非法向國會隱瞞信息的罪名。布希總統後來赦免了他。

英國前駐敘利亞大使彼得·福特(Peter Ford)說:「任命一位以憎恨伊朗著稱的人,以及無論是在拉美還是中東尋求政權更迭的記錄,都只能被視為一個信號,表明川普決意與伊朗進行不計後果的對抗,無論他是否真的這麼做。」

福特回憶說,艾布拉姆斯是同一個「熱愛民主的天才」,他試圖取消2006年巴勒斯坦大選,哈馬斯贏得了公平公正的選舉,最終哈馬斯完全控制了加沙。

聯合國前外交官吉姆·保羅說,川普任命艾布拉姆斯是美國幹預伊朗的新階段可能即將開始的跡象。

保羅解釋說,乍一看,當艾布拉姆斯已經是委內瑞拉問題特使時,他將被授予伊朗事務部似乎有些奇怪,但這兩個職位的目的是相似的。

幾十年來,艾布拉姆斯一直是華盛頓的領導人物,參與組織和推動美國的幹預行動。保羅說:「雖然他特别致力於拉丁美洲,但他也參與了中東事務,特別是支持以色列他是一個鷹派的新保守派理論家,可以預期他會發起針對伊朗的政權更迭倡議。」

後果

戰爭罪律師弗朗西斯·博伊爾(Francis Boyle)在2019年1月表示,阿布拉姆斯在拉丁美洲的工作以種族滅絕和其他侵犯人權的罪名結束,當時艾布拉姆斯被任命為委內瑞拉特使。博伊爾說,艾布拉姆斯在裡根政府管理準軍事活動的政策幫助尼加拉瓜3.5萬人喪生,薩爾瓦多7.5萬人死亡,瓜地馬拉20萬人死亡。

前英國和聯合國外交官警告說,類似的大屠殺可能在伊朗出現。

福特表示,艾布拉姆斯的任命肯定不會嚇唬或威懾伊朗,伊朗已經在海灣地區表明,它不會感到敬畏,可以「用毒液反擊侵略」。

福特說,「最不壞的結果將是伊朗將川普的舉動解讀為選舉策略,而不給予太多關注。」

這位前英國駐敘利亞大使表示:「最糟糕的情況是,它將成為中東熱戰的真正預兆,這將使阿富汗和伊拉克看起來像是遊樂場。」

福特簡潔地抓住了川普政府決定的致命本質。

福特總結道:「讓艾布拉姆斯負責伊朗政策就像讓縱火犯負責消防隊一樣。」

相關焦點

  • 美國再對委內瑞拉下黑手:竟慫恿總統夫人離婚卷錢走人
    報導稱,馬杜羅日前在推特直播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美國委內瑞拉和伊朗問題特別代表艾略特·艾布拉姆斯向其妻子西莉亞·弗洛雷斯(Cilia Flores)表示,美國政府將無條件支持她,以換取與馬杜羅離婚。
  • 以色列核基地亮紅燈,大批飛彈進入發射場,美:不信伊朗敢開戰
    近日伊朗多次警告稱,將為法赫裡扎德之死「討回公道」,德黑蘭聲稱已經鎖定了多名刺殺策劃者的身份,並揚言要對「幕後黑手」美國和以色列發動報復,尤其是直接出動「摩薩德」刺客的以色列,更是成為了伊朗憤怒的復仇對象
  • 伊朗將軍慘死後美國罕見服軟,佩洛西仗義執言:川普犯下大錯!
    美國總統川普也緊急表態,稱殺死蘇萊曼尼將軍並不是試圖發動戰爭,美國也無意謀求伊朗政權的更迭。然而,在伊朗全國怒火燃燒並誓言報復的情況下,美國正為進一步與伊拉克什葉派武裝開戰做準備,也正在準備對伊朗採用下一步行動。美國已經下令要求美國公民不得去伊拉克,在去之前就得寫下遺書;對於還在伊拉克的美國公民,美軍也要求立即全部撤出。
  • 蓬佩奧威脅恢復伊朗制裁前夕,英德法致函聯合國:不會讓美國遂願
    而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令即將結束,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在此時要求聯合國延長對於伊朗制裁,不過安理會對美國的無理要求表達了明確的拒絕。 而且伊朗是波斯灣地區少有的政治傾向上完全敵對於美國的國家。伊朗背後站的是俄羅斯,而美國並不希望看到俄羅斯的勢力在中亞和中東地區繼續擴張。
  • 伊朗總統和外長已就核科學家遇害作出回應,伊最高領袖尚未發聲
    綜合美聯社、伊通社和彭博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伊朗外長扎裡夫、伊朗原子能機構負責人薩利希、革命衛隊指揮官薩拉米、伊朗情報部長阿拉維、伊朗駐聯合國特使拉萬奇、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軍事顧問德漢等高官均就法克裡扎德遇害一事作出回應。據彭博報導,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以色列是法克裡扎德遭暗殺一事的幕後黑手。
  • 伊朗警告美國在波斯灣的軍事冒險主義行為
    本欄目為中東研究通訊《周觀中東》系列欄目之《伊朗一周觀察》。 據邁赫爾通訊社1月1日報導,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警告美國在波斯灣增加軍事冒險主義的惡劣行為。
  • 伊朗真是嘴炮王?美國退役將軍:核科學家被殺不敢對以色列報復!
    根據美國方面報導稱,已經退休的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和特種作戰指揮官建議,伊朗對被暗殺科學家穆罕默·法赫裡扎德的報復是否定的,他斷言「伊朗沒有任何辦法對美國、以色列報復」。美國海軍上將威廉·麥克拉文說:「伊朗懷疑或知道以色列是這次襲擊的罪魁禍首。」
  • 伊朗總統魯哈尼:即便美國轟炸伊朗,伊朗也不會屈服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同時宣布,將繞過國會直接向中東協友出售軍備,以遏止伊朗在中東地區的惡意行為。美國宣布向中東地區增兵第二天,伊朗外長扎裡夫便開啟伊拉克之行。卡達半島電視臺26日報導稱,商討美國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是扎裡夫此訪的目的。鑑於伊朗對伊拉克的巨大影響,伊拉克目前正處於非常微妙的境地。伊朗是伊拉克迄今為止最大的區域盟友,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還是軍事上。
  • 法總統稱不排除將武力介入敘利亞 專家:或繞過安理會
    當地時間29日,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安南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在大馬士革進行了會晤,要求敘利亞政府調查真相。同時,各國的外交博弈再度上演,八個西方國家在29日同一天宣布驅逐敘利亞外交官。法國總統奧朗德則表示,不排除對敘利亞進行武力介入。當地時間29日上午10點,在敘利亞大馬士革總統府,聯合國-阿盟敘利亞危機聯合特使安南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會面。
  • 伊朗外交部:制裁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馬修·圖勒及其他兩名美駐伊外交官
    當地時間23日,伊朗外交部宣布,將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馬修·圖勒以及其他兩名美國駐伊拉克的外交官列入制裁名單。聲明表示,被制裁的美國外交官「有效參與、組織、資助並指揮實施危害伊朗國家安全和公民利益的恐怖行為;有效支持針對該地區國家和人民的恐怖組織和極端組織;違反國際法,包括違反針對該地區人民的人道主義原則;協助暗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馬尼;在對伊制裁方面發揮作用。」該制裁自聲明發布之日起生效。
  • 「伊朗核彈之父」被殺後德黑蘭誓言報復,美軍方緊急調回「尼米茲...
    伊朗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的下葬儀式將於30日舉行,而這位核科學家之死帶給中東地區的巨震還在持續。2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和總統魯哈尼都誓言要「報復幕後黑手」,而總編由哈梅內伊直接任命的伊朗 《世界報》29日甚至發表評論建議政府襲擊以色列城市海法。美國總統川普28日則在推特上轉發以色列記者梅爾曼的言論,稱法赫裡扎德遇襲事件是「對伊朗的重大心理打擊」。
  • 伊朗或有5大報複選項 外媒:美伊武裝衝突一觸即發
    美國在該地區約有35個攻擊目標在我們的打擊範圍內,另外還有特拉維夫的目標也在我們的打擊範圍之內。」 此外據路透社1月3日報導,伊朗駐聯合國代表1月3日表示,美國炸死伊朗最知名軍事指揮官蘇萊曼尼實質上是在挑起戰爭,「對付軍事行動的辦法唯有軍事行動」。
  • 「政權開始過渡」的消息傳遍全球後,川普表示仍將「繼續戰鬥」
    全美國和全世界都在看拜登接下來怎麼做……美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總統「過渡期」,有望因為一封遲到的信而告一段落。23日,由川普任命的美國總務管理局局長墨菲致信拜登及其團隊,稱川普政府已做好準備正式開始政權過渡進程。拜登團隊隨即表示歡迎,並在同一天公布了首批要職候選人名單。
  • 聯合國安理會否決美國提議,伊朗外交部發文:美國從未如此孤立
    美國是一個以掠奪為主要發展手段的國家,中東擁有十分豐厚的不可再生資源,於是美國就不停地在中東地帶製造混亂,在混亂中謀取私利。其中伊朗是極力反對美國的霸權統治的,並且多次和美國進行了武裝衝突,美國也經常用飛彈還以顏色。 美國以危害世界安全的罪名,讓伊朗不能在全球範圍內購買武器。
  • 伊朗民眾泣不成聲:「為英雄復仇!」
    法國、德國以及歐盟5日也為緩和緊張局勢加緊斡旋。世界上負責任的大多數國家都深知,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世界經不起另一場海灣戰爭。  5日,成千上萬身穿黑衣的伊朗民眾潮水般湧上西北部城市阿瓦士的街頭。他們揮舞巨大旗幟和標語,高喊「美國去死」的口號,參加悼念蘇萊曼尼的活動。當天早些時候,覆蓋伊朗國旗的蘇萊曼尼棺木被運抵這裡。據報導,他的遺體5日晚將運往伊朗首都德黑蘭。
  • 終於輪到美國被制裁,伊朗亮劍給了「霸權」一棒,出了口惡氣
    撰文丨Daydreamer 根據媒體報導,伊朗在當地時間10月23日宣布對美國的官員進行制裁,被制裁的官員為一名美國駐伊拉克大使及兩名美國駐伊拉克外交官。
  • 伊朗稱中國特使將訪問德黑蘭 外交部回應
    來源:海外網海外網10月21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1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問:第一,伊朗表示中國特使明天(22日)將赴德黑蘭訪問,你可否透露相關情況?第二,習近平主席是否已確定將出席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晤?
  • 「伊朗核彈之父」遭暗殺,兇手是……
    伊朗媒體記者在探訪事發現場時說,強烈的爆炸衝擊波使一輛皮卡的車門,飛了差不多300米遠。有未被證實的消息稱,至少一名恐怖分子落網,相關調查仍在繼續。幾年前,曾有一位西方國家的外交官對媒體表示,「如果伊朗選擇核武器化,那麼法克裡扎德就可被稱為『伊朗的核彈之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曾公開表示,法克裡扎德是伊朗核項目的幕後主管。
  • 朋友還是盟友,俄羅斯和伊朗如何競爭與合作?
    索萊馬尼在促成俄羅斯和伊朗在敘利亞脆弱的夥伴關係,以及緩和伊朗精英階層中傳統的反俄分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過去常常被誇大,現在也經常被誇大。加強俄羅斯和伊朗的軍事合作在俄羅斯國防部的一份異常情緒化的聲明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這份聲明稱聖城旅指揮官是「一位稱職的軍事領導人,在整個中東地區擁有當之無愧的權威和重要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