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日本的一部超長實驗型紀錄片《全能住宅改造王》嗎?以百集數,慢慢看。
每一集,原本破舊擁擠、陰暗狹窄、給主人帶來無限煩惱的老房子,經過設計高手的妙手回春,煥然變身為一處灑滿陽光、明亮寬敞、充滿現代美學的新居所。
我追看了它很久,每每為「烏鴉變鳳凰」的絕妙好想法,拍手叫好。它是真正的舊屋改造,不是只換換牆紙、拆幾個柜子而已,它是對小屋從結構到靈魂的重塑。
沒想到,我在武漢碰見這麼一處。
在漢口最最普通的老民居社區,
有個90後胖男孩,
花2000元每月的租金
拿下陰暗低矮的一樓90平米小屋,
找來7個工匠,
耗時1個月,
花費10萬元人民幣——
你猜猜,把它改頭換面,弄成了啥樣?
(就藏在這個小區裡)
【深藏不露】
我認識他這麼久,知道他會插花、懂香道、研茶道、會做和果子,第一次知道他還會改造屋子。
他叫厲霖,有個法國名字叫Laurent,漢口長大的伢。
這個「遊學型」的大男孩,先是在華中農業大學念的書;後來去法國學了幾年平面設計,念的是國立美院貝桑松。
因為他的叔叔在日本長居做研究,他每逢寒暑假,都會去京都小住,跟著叔叔的師母一起生活,幫著插花、學習茶道、做料理、修建庭院等等。
可是,眼前微笑的他,舉手投足的謙恭禮讓,說話的輕聲慢語,全然沒有一個90後的躁性。
奇怪,幾年的巴黎生活在他身上,全然無痕。
我認識他,是去年偶遇他在黎黃陂路開的和果子店「禾末堂」,後來又好奇他開的隨園食單小麵館。
(他親手做的和果子)
今年久未與他碰面,半月前接到他的微信,「我新造了一個雲廳,來喝喝茶,嘗嘗我的手藝吧。」
這次給的地點是「育才二村」,他果然是深愛藏在漢口擁擠的民宅深巷中。
開車尋去,我不太熟悉的一片,似乎是誕生於90年代的老住宅小區,電線縱橫,大樹下,老人們悠哉閒聊,樸素,安靜。
厲霖的「雲廳」藏在一樓,一扇古樸的竹門後,牆壁到地面一片雪白,石板鋪出的小棧道,在金屬防盜窗密布、牆壁燻黑的老門棟旁,顯得很是奇特。
「門前這個院子還沒整修,準備明年開春再動。」他一邊示意我們更換拖鞋,一邊解釋著。
(入門走廊,與外院用玻璃隔開)
雲廳有兩個入口,我好奇地踏入了屋側的小庭院,鋪砂如雪,有小山,有木茶亭——以前,這裡是三米來寬曬衣服、堆雜物的寬過道。
這個院子是他親手堆鋪的,種了一些形態小巧的松樹、楓樹、竹子、天竺葵、白蠟、水蠟,都是好養活的品種。剛種了不久,尚在雛形。
【屋內「枯山水」】
側隱有一處換鞋的玄關門廊。
從裡向外看。
我眼前展開的,已經全無武漢老民宅的蹤跡,而是一處簡約明快的日式茶屋。
(厲霖正在做茶道的準備)
這恐怕是我見過最奇特的改造方案了。四處轉轉。
屋內分為四部分,門廳,茶室,餐室,廚房。
老式的住宅,一般都顯得低矮,這屋子卻顯得高挑豁亮。
厲霖說,這房子是磚瓦結構,結構不能大動,他只是把原來屋裡老舊的木製吊頂、厚包門框都拆光了。
室內外一體,四壁繼續是簡潔的白色,鋪地也是繼續採用戶外「枯山水」式的白砂鋪地,石板築路,甚至還錯落擺放了幾處碩大的自然頑石——
唯一像室內寢具的,是幾片榻榻米和軟厚的坐靠墊。
屋內的燈光,仿佛屋外太陽般的暖色。方法簡單,用黃白兩色燈交錯安裝就行。
我最愛這屋子「方改圓」的窗。
靠院子的這面牆,是西曬,他掛上從宜家買回的白色布簾,頓時,屋內就多了一枚柔亮的「大月亮」。
讓人好奇的是地上的「枯山水」,那些純白石英砂,全屋內外足足耗了有6噸。
細看,它們分為粗、細、最細三種砂,粗的砂用來構築形狀,細的砂做不到。
這滿屋的「枯山水」究竟有多難伺候?
厲霖笑說,每隔半年,就要把所有的砂先用粗篩子篩一遍,再用細篩子篩一遍,然後用水衝洗乾淨,晾乾後,重新鋪回。
這滿屋的木頭,用的是梧桐木。這種木頭不太受武漢人喜歡,因為它性脆不夠結實,不能做成板凳坐;而日本人喜歡它,因為它輕盈,紋路美,且有「鳳棲梧桐」的美好寓意。
這些剖好的梧桐木,和幾扇葦竹編的門,都是他從上海的對日出口倉庫淘回的。那門本是人家準備做庭院圍欄的,被他改造成了門,增添了禪意還透光。
我在屋裡走來走去,這屋內高低錯落,層次多,所以踏腳的石頭們很有用。屋內有的石頭,還起到規範動線的隔阻作用。
厲霖說,改造這屋子,石頭用了4噸,他挑選了七八塊最酷的,進屋。
「擺石頭」最費功夫了,請了4個壯漢師傅,一塊塊石頭逐一搬進屋,緩慢轉換角度,由他決定方向。
最重的一塊石頭,是衛生間門口的那塊。衛生間是他的得意之作,去了才能明白。
「大空間空著做,小空間細著做。」屋內掛有他鄰居名家70年代贈與他家的山水畫,有他精心擺放的小景致。
聽說裝修到了一半時,附近好奇的爹爹婆婆們結伴前來參觀,有人問「你們是不是要做汗蒸房啊?」。
【京都美學生活】
按照厲霖的安排,這個下午,應該是「品香+茶道+懷石料理」京都的美學生活初體驗。
他微笑地等著我把全屋看夠,問題問完,示意我安靜下來,可以開始品香了。
他凝神肅穆,跪坐榻榻米,一言不發,桌上一應備好了品香爐、薄雲夾、香材、灰壓、香匙、香著、香夾、碳針、雲母片……默默地開始了一輪「空燻」的香道演示。
他動作流暢熟練,那天準備的香材是越南芽莊,我很喜歡,清涼甜喉。
然後是「日式茶道」,他準備的是18000元人民幣一斤的「永壽」抹茶。整個茶道進行中,他依然閉口不言,神情肅穆。
煮水用的風釜,很是古樸特別,一問,原來是日本大正年間的古董。
(他在茶道進行中,神情嚴肅,平時其實是個愛笑和善的男孩)
他叔叔的師母,是「武者小路」茶道的繼承者,風格明朗。他師承於此。
喝完後,我問他,為啥不開設茶道課?
他說他曾試過,結果,一個疊茶巾的動作,學員們回家不練習,經過了4堂課依然不熟練,很讓他生氣。
其實他插花挺有一套,可惜那天無緣得見。
【懷石料理】
品完香,喝完茶,他終於重新開始微笑聊天,邀請我和朋友去隔壁的餐室等候。
他轉身去了廚房,不一會兒,屋內響起了中孝介緩緩吟唱的《島歌》,滄桑得很。
餐室之內,暖意融融,原來是座前一尊厚瓷火缽,早已備好了炭火,它也是他從日本抱回的古董。
桌上的紙巾很美,有一頭摸得到的小鹿,頗有質感。一問,是來自奈良正倉院的手工造紙,名叫「懷紙」,藏在和服胸前,用法和手絹差不多。
懷石料理最是講究「不時不食」,喜用四季當地的食材進行烹製,眼下已入初冬,他會端出怎樣的菜餚呢?
今天的安排,是精簡版的「一汁二主二副一飯」,全程由厲霖一人獨立完成。
第一道,是湯豆腐溫泉蛋。
生豆腐嫩滑,豆香味兒濃,配的是熬製的木魚花汁來提鮮和鹹。這是他從黃陂一家手工作坊定回的貨。
雞蛋用的是從山姆會員店買回的蘭皇雞蛋,聽說是日本公司在國內做的雞舍,殺菌達標,可以生食。
第二道,是一個熱湯盅。揭蓋一看,是秋冬肥美的蛤蜊和蝦的烹製,味增為底味。
第三道,芋頭燉蘑菇,軟糯甜美,也是當季的食材。
第四道,漬物拼盤,每一種蔬菜的醃漬滋味兒,各不相同。
第五道,幽醃鯧魚配芥末豆角。
這鯧魚取的是最肥的背肉,煎得皮脆肉嫩剛剛好,他火候掌握得不錯。
米飯用的是越光米,配上海苔絲。
每一盅,每一碟,分量不多,但器物精美別致,滋味地道,一物一味,程序井然。
我特意查看了他廚房裡用的調味料。厲霖是個認真的人,連醬油汁都是用本釀造、柚子醬油搭配金蘭醬油,三種調製的。
厲霖更拿手的,是他的「和果子」,經過我死纏爛打,他今後會以一道和果子作為懷石料理的結尾。
「雲廳」之所以取這個名,他是希望像客廳一樣,除了平日裡作為自己精進茶道香道的工作室,也能讓更多對京都美學生活有興趣的武漢朋友,來此小作體驗。
【怎麼去】
名稱:雲廳
地址:漢口育才二村一棟二單元
價格:《京都美學生活四試》300元/人,請拿出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來體驗。
A、插花示範
B、空薰香道
C、傳統日式茶道
D、「懷石料理」一汁三主三副一飯一和果子
預定電話:13667155917
(注意:沒有預定,恕不接待。最好不要超過6人)
祝你能把自己的小屋改造成一個新夢想!
*********************************
出品人:高小蠻
微信公眾號:「周末策劃師」(訂閱我,請點擊右上角的按鈕)
每周四上新,幫武漢人想如何新鮮有趣地過周末和假期。
聯繫我:510214846@qq.com(收郵件,不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