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趙秋玥)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上行,正迎來爆發增長期,在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衝刺時刻,電商成了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來自電商平臺拼多多4月2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農村網店在拼多多上賣出的農產品訂單數超過10億筆,同比大增184%;單品銷量超過10萬的農(副)產品達到1030款,接近2019年全年近七成的水平。
拼多多方面表示,自創立以來,平臺農產品上行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未來,將繼續以農產品上行為核心戰略,未來5年內投入不低於500億元支持農業農村「新基建」,並將助力農村地區打造100萬家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店鋪。
助農直播 解決「電商起步難」
4月21日,在「2019年財報」正式披露前,拼多多率先發布《2019年農產品上行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助農訂單超過10億元,位於「三區三州」的國家級貧困縣銷售額增長413%;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平臺註冊地址為「三區三州」地區的商家數量達157152家,同比增長540%;年訂單總額達到47.97億元,同比增長413%。
2018年,蒙自市冷泉鎮的貧困人口仍有幾千,部分剛脫貧人口還不富裕,通過拼多多把小黃姜賣出好價錢,是鄉親們的希望所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農產品線下流通渠道受阻,大量農產品供給轉移至線上市場。對此,拼多多通過助農直播、農資農具補貼推廣、農產區智慧鏈建設等措施,推動農業農村實現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特別是助農直播領域,現已經有超過百位各地市長、縣長加入了拼多多助農直播間的排期表,給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帶貨,同時利用政府效應為當地農民店鋪帶來漲粉,解決農民的「電商起步難」問題。
4月7日,長期駐紮在瀾滄扶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左一)第一次走進了拼多多和央視新聞的聯合直播間,為自己引進並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冬季馬鈴薯代言。田間挖土豆之餘,朱有勇院士也不忘向網友秀一波廚藝。
在多方努力下,消費者已經越來越習慣通過電商選購原產地農產品。拼多多數據顯示,僅市縣長助農直播間中,農產品店鋪就新增了719萬新粉絲。拼多多還將進一步加大農產品上行力度,開啟「助農雙百萬計劃」,未來三年內,讓平臺內年銷售額過百萬元的農村網店數量突破100萬。
「拼」模式助推農村與電商「新基建」建設
在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推動下,中國的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不斷增長。根據拼多多提供的數據,隨著通信網絡、數位技術,以及融合性「新基建」的普及,農業農村與電商實現加速融合。
2019年,拼多多平臺農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家,同比增長142%,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基於持續增長的海量需求、極簡的產銷供應鏈,以及完善的商家服務體系,拼多多大幅降低了電商創業的門檻,為農戶創造了友好的創業土壤。
進入2020年,農村網絡零售的結構發生進一步變化,農產品上行所產生的「收入」成為農村網絡零售的重要組成部分。拼多多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平臺新增涉農店鋪超過27萬家,接近2019年全年新增店鋪數,其中60%註冊地址為農村地區。在此推動下,3月以來,拼多多以新鮮蔬果、水產肉類等為代表的農產品訂單量,同比增長184%。
數位化產業鏈初具規模
依託農產品上行的發展優勢,拼多多率先提出了「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的發展策略,通過架構新農業農村教育體系、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農村新基礎設施等方式,帶動農村地區實現全面穩定發展。
在雲南、貴州、廣西、海南等省區及省區內少數民族自治州,誕生了一批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區。相關產業鏈的下沉,豐富了當地的輕工業體系,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有效提升了覆蓋地區的農戶收益。僅2019年,拼多多直接孵化的涉農加工企業超過14000家。
除產業升級外,在拼多多海量農產品增量市場的帶動下,覆蓋農產區迅速形成了一系列包括封裝、倉配運等在內的農業新物流和新產業基礎設施。尤其在中西部農村地區,誕生了一批小、快、靈的「村級」封裝、倉儲空間,使得鄉村地區常住人口中包括老人、婦女在內的非技能型人口,可以通過多樣性的工作方式,獲得更多收入。
2019年,拼多多進一步提出「兩臺四網」概念,即以「市場+科技」為核心,創建中國農產品上行平臺以及中國網際網路農業數據平臺,將技術和大數據傳遞至農業種植、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物流創新領域,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制度,解決農產品有產地、無品牌以及農業消費數據與生產數據脫節等行業難題,推動中國農業產業實現大規模品牌化,幫助農戶實現「以需定產」,持續提升中國農業的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孫沁表示,隨著「兩臺四網」架構的深入推進,拼多多將進一步發揮平臺的市場和技術優勢,加強農產區基礎設施建設、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完善以電商為核心的農產品網絡銷售體系,深入探索中國農業現代化模式,為脫貧攻堅的衝刺和鄉村振興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