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老祖宗給為人父母者的忠告!

2020-12-22 老酒論道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重視子女教育的家族,往往是非常看重家風,祖上也會留下一些家訓,以此來約束子孫的言行舉止,幫助子孫後代提高修養。每個家族所制定的家訓,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大多離不開孝順父母,敬重長輩、遵守國法家規、行為舉止要合乎禮儀這幾類。

流傳至今的《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這兩本書涵蓋了以上所提及的全部內容,對後世仍起到啟發作用,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歡。看到這裡很多人會感到好奇,名門望族依靠家訓來約束子女,那普通老百姓教育孩子時,所依仗的是什麼東西呢?

受生活環境的制約,古代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有限,他們不能架構成體系的家規,他們只能將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成一些通俗易懂的短語,並將它們教授給下一代。「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都是人們用來勸誡子女,要好好讀書的俗語。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它就是:「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俗語中的字大家都認識,可是對它的含義卻一知半解,那麼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獸,是祥瑞的象徵。在民間風俗中,人們為了討個吉利,為了表達對別人喜得貴子的祝賀,便會將別人家剛剛出生的孩子,將它稱之為 「麒麟子」。

但這種說法只能別人來說,若是你自己來說,就會像關羽的那句「虎女不嫁犬子」,讓別人心生不快了。

人們會將別人家的孩子稱作「麒麟子」,這是因為古人將麒麟視為仁獸。據《春秋》記載,魯哀公在位期間,有一諸侯在狩獵時捕獲一隻麒麟,至聖先師孔子聽聞此事。竟然不禁流下了眼淚,為仁獸的遭遇悲嘆,也對這個時代的一些行為感到懷疑,比如他們推行自己所崇尚的仁義禮智信,但是做出的事情卻並不符合。

連聖人都為麒麟落淚,可見其地位的不凡,歲偶一人們才會將「麒麟子」,視作一種美好的稱謂,並希望通過此稱謂,來表達自己對新生兒的期望與祝福,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個德才兼備的君子。但孩子能否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棟梁之材,光靠祝福是沒有用的,決定他們成長軌跡的是教育。

若是家長對孩子疏於管教,甚至是對他們放任不管的話,那麼他們很難出人頭地。即使他們擁有過人的天資,若是沒有人願意為其指點迷津,他們便很容易迷失方向,讓自己的才華被埋沒。希望各位父母能夠明白,璞玉只有經過精雕細琢之後,才能成為價值連城的藝術品,這也是老祖宗給為人父母者的忠告。

與包含美好祝福的「麒麟子」不同,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俗語中的「化骨龍」含有貶義。所謂「化骨龍」指的就是饕餮,它是龍的兒子而且生性兇殘貪婪,所以人們經常用「化骨龍」,來指代那些沒有品行,且懶惰無能的子孫。被稱為「化骨龍」的人,每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明明有手有腳卻不願意通過工作,來為家族創造任何價值,而是賴在家中靠父母養活。

縱是家中有著金山銀山,也抵不過他們花錢的速度,再興盛的家族總有一天,也要敗在這些不肖子孫手中。於是古人便總結出了這麼一句俗語,來警示後人要注重對子女的教育。所謂「撫育子女」,不僅僅是將孩子養大,而是要讓他們成才,若是生而不養或者養而不教,那麼孩子便不能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麒麟兒」,只會成為被人們看不起的「化骨龍」。

希望大家能夠將這句俗語記住,樹立良好的家風與家規,引導子女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將來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對於這句俗語自然是早知道早好!

相關焦點

  •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何謂化骨龍?老祖宗經驗之談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實際上就是說的這種情況。但相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麒麟子」,或者「化骨龍」的真正含義。一、縱有麒麟子麒麟是中國人心目中的瑞獸,尤其是在古代人的心目中,只要有麒麟出沒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好的事情發生。正因為麒麟擁有很多美好的寓意,所以古人才會用麒麟比喻,那些才華橫溢、品德高尚的人。
  • 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什麼是化骨龍?古人經驗之談
    在古代老百姓群體中流行的俗語,既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道理,同時也可能披上了一層迷信外衣。筆者認為無論哪一種含義的俗語,其實都可以反映出古代老百姓,在思想和生活方面的一些現狀。雖然有一些俗語玄之又玄,但也蘊含了一定的影響。「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一句特別令人費解的俗語。
  • 俗語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啥意思?可算明白了
    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農村俗語,應該是在廣東粵語地區,所流傳的一句農村俗語。記得2004年我在肇慶時,那時天天吃完飯都追著看,當地的本土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在劇中人物阿嬌稱自己的孩子是化骨龍,當時我還不懂這【化骨龍】是啥意思。問了一起看的朋友,才搞懂這化骨龍的含義。
  • 農村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何意思?該怎麼理解?
    農村俗語是古代老祖宗留下來的字字璣珠,閃閃發光,落地有聲,具有明辨是非,懂得事理,啟迪後人,雖然沒有古代詩文,高雅風騷,但具有朗朗上口,易記易學,通俗易懂,誨人深刻,雅俗共賞的作用。因此,農村俗話,就像其它古代文化形式一樣,成為我國古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古人講「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化骨龍是啥?古人經驗之談
    古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這句話到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句真言,同時隱含著古人對生活的理解和智慧。在神話傳說中,麒麟所到之處都會帶來好運,所以在人們心裡,麒麟就是一種擁有著祥瑞之氣的神獸,所謂麒麟子,說的則是有德有才的孩子。然而,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中的化骨龍,才是決定一個家庭的根本。
  • 古人:「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裡面的化骨龍是什麼意思?
    麒麟是中國的傳統瑞獸,古人把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傳說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是吉祥如意的代表。民間更有麒麟送子的傳說,在晉王嘉《拾遺記》中有記載,相傳孔子誕生之前,有麒麟吐玉書於其家院,而孔子出生後,人們便稱他為「麒麟兒」。「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一句傳了很久的俗語。據《禮記·禮運第九》記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
  • 俗語: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麒麟子?什麼又是化骨龍?這是在農村人當中最流行的兩句俗語,實際上代表了兩種人士。所謂麒麟子,就是那種風度翩翩,學識淵博,走到哪裡,都人人喜歡的人。而化骨龍則是指那種調皮搗蛋的人,他們整天在村子裡東遊西逛,到處惹事生非。
  • 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又如何討債
    在農村,當街坊鄰居聚在一起談論家長裡短時,經常會聽到老人們隨口就冒出幾句俗語,而這些俗語中往往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是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對後人的生活和工作也有實際指導意義。比如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那麼,什麼是化骨龍呢?
  • 農村俗話說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有一類俗話是說勤儉持家的,這類俗話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當然了,這些俗話中,有的說得比較直白,有的則比較隱晦。像是這句「縱有麒麟子,難敵化骨龍」就是這樣,這句話讓人冷不丁看著會覺得比較茫然,不明白說的是啥。
  •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
    農村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這是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老祖宗留下來的俗語不是憑空想像來的,而是具有千百年的生活經驗,所以來看,這農村俗語的存在自然有它的價值。就拿吃飯睡覺來說,其實老祖宗其實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至理名言,而這些俗語有利於我們養生,也穩定家庭之間的和諧,所以說我們在對待俗語的時候一定辯證的看待,好好利用才是最正確的。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於吃飯睡覺俗語:「飯前不訓子,睡前不訓妻」,那麼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麼,老祖宗對男人的忠告有何道理呢,李子來回答。
  • 俗語「千人掙錢,不如一人睡覺」,到底何意?老祖宗的忠告
    何謂「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可謂是不計其數,而歷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他在其名著《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 俗語「家有四樣,不破也亡」,老祖宗給現代人的忠告,至今仍適用
    第1樣是父母在對待兒女方面過於溺愛或嚴厲,父母的天性是愛子女的,只是很多時候這份愛容易走上極端,有的時候就是不忍心讓自己的孩子,吃半點虧受半點苦,甚至於孩子都已經成年了,依然是連一隻碗都不會洗的狀態
  • 農村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你見過這種「化骨龍」嗎?
    在農村,當街坊鄰居聚在一起談論家長裡短時,總會聽老人們隨口就冒出幾句俗語,有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有些可能是我們第一次聽說,一時半會兒還難以理解的,就比如這句「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這句俗語,相信很多朋友也是第一次聽說。其實理解這句俗語並不難,關鍵就在於「化骨龍」。何為「化骨龍」?它跟化骨綿掌可沒什麼關係哦!這化骨龍呀,要從龍生九子說起。話說這龍生九子,九子各有不同。至於到底是哪九子,流傳至今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這九子中就有這化骨龍。
  • 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指的是什麼?
    每次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唏噓不已,不禁想起家裡老人以前常說的一句話:「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可能很多人比較疑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家裡怎麼有龍有鬼的呢?其實化骨龍和討債鬼指的都是家裡的孩子。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成為專屬於這個家庭的存在都是與父母有著難言的緣分。
  •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東西?
    民間俗語:「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化骨龍」是什麼東西?我們中國歷史悠久,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很多的文化風俗流傳了下來,其中「民間俗語」是一大特色!基本上都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話,然後代代流傳……雖然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使用俗語的頻率較低,但是俗語的普及度是非常廣的。特別是很多老人對於俗語更是有一種特殊的情愫,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則俗語是"家有化骨龍,應為討債鬼"。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民間俗語就是我們了解古人人生經驗的重要渠道,在農村老人的口中,有這樣一句廣為流傳的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這句俗語傳達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男人需謹記「老」與「殘」、「洩」與「精」並不是說讓老人純粹節慾,這種觀點其實也是違背自然規律。古人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誡後人:在年輕的時候不要肆意妄為,在年老的時候不要過度節慾。
  • 「家有四樣,不敗也亡」指哪四樣?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
    老祖宗給予後人的忠告,很實用1、家風不嚴這個想必不用多說,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如今很多家裡的小孩比較叛逆,缺乏管教,無論對家庭還是對社會都是非常不好的。如今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很多小孩成了」留守兒童「,而一般爺爺奶奶對孫子孫女是很疼愛的,捨不得打罵,使得小孩子越來越叛逆。
  •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
    俗語「訥於言而敏於行」,老祖宗的忠告,還是要聽!一、俗語解析人們應該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說話不謹慎,傷害自己又傷害他人,招來麻煩甚至招致災禍,而做事情則應該幹練勤奮。而如果一個人想和平地度過一生,他絕對有必要學會在小事上或大事上進行自我克制。我們必須學會容忍和克制,脾性必須服從於理性的判斷。檢點自己的言行對個人幸福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一些話語比打人更傷人心,多去做事少說空話才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有時候人們說話如同口中懸匕,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傷害他人,有句法國諺語說得好:「語言造成得傷害比刺刀造成的傷害更讓大家感到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