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美國駐成都總領館總領事林傑偉(Jim)的妻子莊祖宜沒有想到,本以為林傑偉可以回美國與她團聚。
當天,莊祖宜接到(美國駐華)大使的電話,告訴她林傑偉(Jim)需要繼續待下去,而且不知道待多久。
原本,林傑偉將在今年7月底完成3年任期,準備啟程回美國。2017年8月,林傑偉任美國駐成都總領事。
也就是在當天,美國方面要求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在72小時內關閉。
如果把這兩件事情放在一起,一場外交風雲已經徐徐拉開。
一、央視直播美駐成都總領館
7月24日中午,中國宣布決定撤銷對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的設立和運行許可,並對該總領事館停止一切業務和活動提出具體要求。
隨後,中國中央電視臺將攝像機對準美國成都領館進行直播。
在這場外交較量中,普通人明白了一個事實是:各國大使館、總領館都保存著一定量的重要、機密文件。
美國在成都的總領館有多重要?國內媒體援引「TheNew York Times」的表述說:「成都總領館是美國在中國大陸的五個領事館中最西端的一個,北京關閉成都總領館的命令,使美國失去了一個搜集新疆和西藏信息方面最有價值的外交前哨。」
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開館於1985年10月16日,1993年8月2日由錦江賓館遷入位於領事館路4號的現館舍,位於成都市中心的南邊。
成都領事區由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及重慶直轄市組成。
美國駐成都總領館官網顯示,領事館剛開始時僅有六名美國官員和約二十九名當地僱員。目前,領事館總共有200餘名員工的規模,其中約150人是當地聘請的中國僱員。
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本來就身處成都鬧事區,今天中國宣布重大消息後,一度致使使館周圍交通管制。
二、多次「網紅」的領館
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最早進入公眾視線是2012年。這一年的2月6日,時任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驅車到成都,進入美國領館滯留一天後離開。
「夜奔美領館」成為當時坊間熱議的話題。這也是美國駐成都總領館首次被全國人民所熟知。
此事件發生後,重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動,這段往事,已經眾所周知。
三、美駐成都總領事臨時留任
美國駐華大使館網站顯示,在這裡(成都總領館)的美國人工作時間相對較短,通常兩到三年。
「他們都是美國外交部門的專業外交官,要求到成都來工作,越來越多的美國官員都可以說中文,這也反映了整個世界的大趨勢,以及美國政府所提到的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現任美國駐成都總領館總領事為林傑偉,他於2017年8月到任。如果按照美國駐華官員的慣例,林傑偉在本月即將完成任期回國。
這是在這樣的節點上,中美關係的錯綜複雜,也改變了林傑偉的任期,這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段。
7月21日林傑偉妻子莊祖宜微博表明,美國外交部門要求林傑偉繼續留在成都總領館,說明他們已經有所準備。
林傑偉曾擔任美國駐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大使館經濟領事。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在亞洲度過,曾在菲律賓馬尼拉、印度尼西亞泗水、臺北、香港及上海等地任職。
林傑偉先生畢業於美國普及桑大學,在俄亥俄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林傑偉先生會講中文及印度尼西亞語。已婚,妻子為知名美食作家莊祖宜,並育有兩子。
四、另一面:總領事妻子的內心獨白
記得兩年前我去成都時,曾經與當地人聊天說起美領館,當時話題談論的是「夜奔美領館「。
當地人跟我說,使館人員平時也大大咧咧,夏天穿個大褲衩就出來和朋友吃火鍋了,還吃個滿頭大汗。
當時對這一細節,並不曾有特別在意。今天知道美駐成都總領事妻子莊祖宜是個美食家,這個細節就很好理解了。
莊祖宜(左一)和她母親。
莊祖宜是臺灣人,臺灣師大英語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候選人。
2006年她毅然決然放下博士論文,進入美國麻州劍橋廚藝學校研習烹飪。畢業後隨夫赴港,在大飯店裡從廚房學徒做起,工作之餘經營部落格「廚房裡的人類學家」。2010年再隨夫寓居上海,育有兩子述海、述亞。
2020年,莊祖宜出版《廚房裡的人類學家》,2013年,三聯出版社出版她的另一本書《其實大家都想做菜》。
2012年7月1日,莊祖宜在微博長文中透露了諸多細節,表達了她對成都的眷戀和無法再回到成都的惋惜。
莊祖宜在微博上說,2月1日大清早,Jim搖醒我說,不好了,(美國)國務院剛下命令,所有的外交人員家屬都必須立刻撤離中國!我和孩子只有不到48小時的時間訂機票旅館,打包行李,備齊醫療文件。
」臨走前我環顧屋室,客廳裡梅花枝椏含苞待放,臥室裡剛買的一疊新書整齊擺在床頭,廚房裡泡菜罈塞得滿滿的,打開冰箱有發好的麵團和剛解凍的蝦子。「
莊祖宜與林傑偉和孩子,時間預示著他們分隔兩國。
」我曾經一閃念,試想二戰前猶太人為了躲納粹而離開家是否就像這樣,然後甩甩頭不想太情緒化,告訴自己我很快就會回來。「
2月4日,美聯航最後一班由成都直飛美國的班級駕駛窗口上說:成都加油 We will be back!
漫長的疫情,誰也不曾預料到。
莊祖宜在微博中說,但日子總是要過的。我這五個月來在美國給孩子註冊入了學,整修了新房子,鍋碗瓢盆一個一個地添購,連花草菜葉都種起來,某種程度上是move on了。
微博上一位網友私信跟我說:「你在成都這兩年半,密度和質量大於我一個成都人在成都的四十年。「 這當然是誇張的,但我的確感覺這段日子在我生命中的重量遠遠大於兩年半。
在成都我交到了一輩子的朋友,實現了在街頭和酒吧演唱的夢想,也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完成了心底醞釀多年的兒歌專輯。我不是專業音樂人,能夠在成年後如此義無反顧,有如揮霍青春一般地實踐一個夢想,自知是空前絕後無法複製的。
這幾年來(在成都)我的口腹之慾得到了史無前例的滿足,無論街頭麵點小吃還是殿堂級精工川菜,從小嗜辣的我得到的都是在心靈契合的基礎上不斷升級的層層驚喜。
莊祖宜微博圖片,大多數拍的都是川菜
」川菜已成了我骨子裡最需要最依戀的味道,以至於在美國稍稍定下來之後,我首先添購的醬料就是郫縣豆瓣、保寧醋、宜賓芽菜、涪陵榨菜、永川豆豉、醪糟、朝天椒、藤椒油....,加上我臨走前不忘塞進皮箱裡的一大包漢源花椒和麻辣幹碟,空蕩蕩的屋子馬上有了家的感覺。「
」沒有說再見就好像沒有離開,我的心一直都在,總有一天要回去的,你們等我。「——這是莊祖宜在微博更新的最後一句話,當時中美關係尚未出現如此緊張狀況,但願她的這句話還能實現。
現在,莊祖宜的微博已經拒絕評論。相信在這樣的歷史事件中,領事夫人的微博,無法承載。
明說暗渡寫下這些文字,也是想在群情激昂的時代洪流中,保持一些細節的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