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會想,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對陳奕迅的感覺呢?席慕容說:明明知道我已為你跋涉千裡,卻又覺得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好像你我才初次相遇,也許只能借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陳奕迅。
當我們徜徉在Eason的歌聲裡,是依然溫暖純淨的聲音,仿佛要燃燒起來。聽著陳奕迅醇厚溫和的聲音向我們緩緩唱著《好久不見》,讓我們的心靈跟著他的聲音在空氣裡遊弋,有莫名的情愫濃濃淡淡的在心裡氤氳開來,因為他總是將抒情歌曲拿捏得恰到好處,綿密深沉坦然。
陳奕迅的金曲有很多,但是揚名海內外的當屬《浮誇》,肯定有很多至今仍記得當年陳奕迅在韓國MAMA亞洲音樂盛典上演唱此歌的驚豔場面。好像從此歌也看到了陳奕迅表面慵懶浮誇而實際深厚認真純良。雖然陳奕迅說《浮誇》只是誤打誤撞才大紅。
《浮誇》的曲聽起來有點壓抑和詭秘,是因為作曲者C.Y.Kong本身是張國榮的好友,在得知哥哥的死訊之後,滿腹不解與驚訝,以此曲如實刻畫當時的情緒。不過在黃偉文的筆下,成了一個十分容易跟聽眾發生共鳴的講述小人物的悲慘遭遇的故事。
他以小人物的心態,刻畫出小人物不被重視,一輩子平凡卻又想不平凡,但卻無處可以讓自己受到理睬,越辛酸,越難過,越鬱郁不得志,便從委屈到怨恨的形象。黃偉文的詞寫一個人的心態,寫那些充滿著陰鬱的場景,處處透著一股邪氣。此曲一出,無數人猜測他究竟想寫誰。事實上,《浮誇》這首歌更多的是一種諷刺。是諷刺這個壓制人的社會。幸運兒並不多,若然未當過,就知他為何。
Eason的演唱好似唱出了我們這些小人物的心聲,好像在漆黑中得到了一個愛迪生一樣,雖然我其實看不到從小人物到光芒萬丈的描述,我只是看到了前者,但我希望我能成為後者,可惜我不是幸運兒。
《浮誇》一開始是用幾個簡單的鋼琴音引出了爆炸式的前奏,再次進入單一鋼琴伴奏的第一段簡單和急速,仿佛正醞釀著急風暴雨。而歌詞「有人問我我就會講/但是無人來/我期待到無奈有話要講/得不到裝載」,這段並無驚豔之句,卻是聽了千百遍後最覺得感慨的一段,你可以想像一個始終生活在舞臺陰暗角落的人,在旁人眼中,這只是一個患有抑鬱症的小丑,他不說話,沒有動作,永遠保持著一個沉默的姿勢。
是的,每個人都希望有表演的機會,或者說是傾述的機會,給你一個平臺你可能就會發光,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只是沒有人給你機會,沒有人再值得你信任,讓你把話講出來。
很多人都承認陳奕迅的《浮誇》唱出了很多人內心肺腑的感言,一個渴望得到大家認同的人,自娛自樂也好,炫富浮誇也罷,究竟是想得到大家的認同,可最終只不過成了他人的笑料,誠惶誠恐的努力更是折騰了自己。在陳胖子作品裡,此曲的鐘情者人數永遠是壓倒性第一名,這也不無道理。
人們喜愛陳奕迅,是喜歡他歌唱時的感情纏綿,繾綣糾結,叫人沉醉傷感且無可自拔。當他唱這些曲子的時候,仿佛他曽經歷了詞中的累世累劫。看他眉頭凝結,神色複雜,時常被特寫的嘶吼的嘴就知道,一個好演員是在用生命演戲,而他,是在用生命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