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緊張,臺灣會怎樣?
日前有一篇題為《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的文章對臺灣的前途表達了深刻的擔憂。文中說:中美博弈中最不穩定的一塊就是臺灣。川普上臺以來,「美臺關係」突飛猛進,雙方不斷試探大陸耐受底線,大陸除了在外交、經濟、人員交流、軍事威懾上不斷出手反制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立法的決定次日,北京召開了《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用意不言自明。但作為「最不經打」的一方,臺灣卻渾然不覺。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張麟徵。
張麟徵,祖籍浙江平湖,1939年出生於重慶,1949年隨父母到了臺灣。張麟徵在臺灣大學讀取法律系學士學位後,赴法國取得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返臺後長期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現已退休,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現年81歲。張麟徵是臺灣學術界當中的統派代表人物之一,長期與「臺獨」分裂勢力作鬥爭,追求兩岸和平統一。除了學問精深之外,張麟徵也常常上電視政論節目針砭時弊,立場鮮明,思路敏捷,直言不諱。她長期關注兩岸形勢,對民進黨的批評毫不留情,對國民黨也是鞭策有加。尤其是對馬英九,她經常放話敲警鐘,謂之為「對國民黨是愛之深、關之切」。
今年8月21日,張麟徵在參加兩位統派代表人物毛鑄倫和王曉波的逝世追思會上講了一番話,令人淚目。她說:「等到統一的時候,我們能再聚一次,告訴毛鑄倫和王曉波,我們見證統一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喪志,要繼承兩人的志業、統一道路上堅定前行。大家一定要活下來,見證到歷史!」
臺灣最大的危機是誤判
「『臺獨』之所以沒有發生,不是因為中天、不是新黨、不是國民黨,是因為有北京,『臺獨』才發生不了」,李勝峰這樣說。
李勝峰,現任新黨副主席。他出生於1954年,臺灣省臺南市人。臺灣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是新黨的創黨元老。李勝峰表示,自己是跟上臺灣經濟起飛的一代,但他擔憂年輕人的未來,「現在年代不同,應該要提供年輕人更全面且正確的資訊,要怎麼選擇,是年輕人的權利,但不能給他們錯誤的資訊。」
11月5日,李勝峰在臺北出版了《臺灣謀略》一書。在新書發表會上,他表示,兩岸關係是事關臺灣生死存亡的關鍵,臺灣社會必須認識大陸,認識臺灣,認真探究臺灣未來該怎麼走。中華民族從現實和歷史經驗中深刻體會出,分裂是戰亂苦難,統一才能休養生息求發展。李勝峰特別強調,誤判最可怕,面對大陸,臺灣不要誤判。
12月31日晚
東南衛視《思·享2021》
金句連連,陪你跨年!
Thank you for reading.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