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大咖說丨臺灣誤判大陸?臺灣會是「炮灰」?他們這樣說…

2020-12-22 騰訊網

中美關係緊張,臺灣會怎樣?

日前有一篇題為《前瞻中美博弈大棋局》的文章對臺灣的前途表達了深刻的擔憂。文中說:中美博弈中最不穩定的一塊就是臺灣。川普上臺以來,「美臺關係」突飛猛進,雙方不斷試探大陸耐受底線,大陸除了在外交、經濟、人員交流、軍事威懾上不斷出手反制外,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全國人大通過港區國安立法的決定次日,北京召開了《反分裂國家法》15周年座談會,用意不言自明。但作為「最不經打」的一方,臺灣卻渾然不覺。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張麟徵。

張麟徵,祖籍浙江平湖,1939年出生於重慶,1949年隨父母到了臺灣。張麟徵在臺灣大學讀取法律系學士學位後,赴法國取得巴黎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返臺後長期任教於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現已退休,為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現年81歲。張麟徵是臺灣學術界當中的統派代表人物之一,長期與「臺獨」分裂勢力作鬥爭,追求兩岸和平統一。除了學問精深之外,張麟徵也常常上電視政論節目針砭時弊,立場鮮明,思路敏捷,直言不諱。她長期關注兩岸形勢,對民進黨的批評毫不留情,對國民黨也是鞭策有加。尤其是對馬英九,她經常放話敲警鐘,謂之為「對國民黨是愛之深、關之切」。

今年8月21日,張麟徵在參加兩位統派代表人物毛鑄倫和王曉波的逝世追思會上講了一番話,令人淚目。她說:「等到統一的時候,我們能再聚一次,告訴毛鑄倫和王曉波,我們見證統一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喪志,要繼承兩人的志業、統一道路上堅定前行。大家一定要活下來,見證到歷史!

臺灣最大的危機是誤判

「『臺獨』之所以沒有發生,不是因為中天、不是新黨、不是國民黨,是因為有北京,『臺獨』才發生不了」,李勝峰這樣說。

李勝峰,現任新黨副主席。他出生於1954年,臺灣省臺南市人。臺灣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是新黨的創黨元老。李勝峰表示,自己是跟上臺灣經濟起飛的一代,但他擔憂年輕人的未來,「現在年代不同,應該要提供年輕人更全面且正確的資訊,要怎麼選擇,是年輕人的權利,但不能給他們錯誤的資訊。」

11月5日,李勝峰在臺北出版了《臺灣謀略》一書。在新書發表會上,他表示,兩岸關係是事關臺灣生死存亡的關鍵,臺灣社會必須認識大陸,認識臺灣,認真探究臺灣未來該怎麼走。中華民族從現實和歷史經驗中深刻體會出,分裂是戰亂苦難,統一才能休養生息求發展。李勝峰特別強調,誤判最可怕,面對大陸,臺灣不要誤判。

12月31日晚

東南衛視《思·享2021》

金句連連,陪你跨年!

Thank you for reading.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思享大咖說丨未來一年,兩岸關係何去何從?他們這樣說
    和平統一的主導權不在於島內,而是在於大陸。換句話說,統一沒有爭議,只是路徑有分歧。 、全國臺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 下一個四年蔡英文會如何處理兩岸關係? 嚴安林認為,蔡英文不該誤判形勢,她的連任不等於說臺灣的老百姓就支持其搞「臺獨」,就支持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那些搞得人人自危的做法,也不要認為800多萬支持她的人是覺得「蔡英文你這四年做得太好了」。
  • 博鰲思享•大咖說丨對話沃森生物黃鎮:「十四五」期間沃森會有...
    《博鰲思享•大咖說》本期嘉賓:雲南沃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黃鎮。 博鰲思享·大咖說丨對話沃森生物黃鎮:「十四五」期間沃森會有哪些布局?
  • 思享大咖說丨「槓精」來了:他們就是要跟蔡英文懟到底!
    堅定不移反「臺獨」的奇女子黃智賢 黃智賢,近年來最受大陸同胞尊敬佩服的臺灣政治評論員之一,她支持兩岸和平統一、支持「一國兩制」的立場無比堅定
  • 臺灣若失去大陸市場會如何?臺農會理事長是這樣說的
    臺灣農會理事長蕭景田表示,在疫情期間兩岸的關係如此緊張,臺灣地區售往大陸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歸零,這對於臺灣地區的農民來說無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臺灣地區的農產品大部分都是銷往大陸的,去年出口的農產品大約價值382億元新臺幣。如果兩岸的關係繼續變得如此的差,蔡英文對於大陸的態度繼續如此惡劣的話。
  • 人物訪談丨臺灣漫畫家敖幼祥:大咖是需要日積月累的
    大師父像爸爸一樣嚴苛;胖師父像媽媽嘮裡嘮叨;大師兄呆頭愣腦常常犯錯;小師弟比較機靈很會讀書。四個不同個性的人碰撞會發生各種有趣的故事。  華商報:提到臺灣漫畫一般都是敖幼祥、蔡志忠、朱德庸、蕭言中,現在好像很難聽到新的名字。  敖幼祥:我們來大陸發展比較早,各有各的發展出路,剛好趕上那一股潮流,我們幾個就把行業帶起來了。
  • 臺灣陸委會: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除此之外,臺灣地區陸委會在之前還對臺灣地區參與峰會的人士進行了「提醒」,表面上看起來是所謂的提醒,背後不過是出自一種威脅罷了。也正是因為這個所謂的提醒,才讓這次的企業家峰會改為視頻連線的方式,臺北地區的分會場也沒有對外開放。擺明了是在自欺欺人今年,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總額達到了1951.5美元,比去年同期要成長很多。
  • 新黨鬱慕明:選擇美國,臺灣想要做棄子還是炮灰?
    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在「中時電子報」發表文章提出質問:臺灣要做棄子還是炮灰?我問得犀利,看似語不驚人死不休,卻是就在眼前的現實!評論摘編如下——經過一場疫情,臺灣「仇中」、「謀獨」更已原形畢露,觸發大陸武統聲浪高漲,兩岸擦槍走火隨時可能引爆!
  •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莫要讓臺灣經濟成了「新南向政策」的「炮灰」 2020年12月22日 09: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這一結果再次引發了關於民進黨當局「力推」的所謂「新南向政策」對臺灣經濟影響的討論和思考。  針對此次騷亂,緯創公司一再強調其為「犯罪」事件,而不是因為勞資糾紛所引發的「罷工」,並始終強烈否認曾經剋扣工資,堅稱他們每月都是根據合約按時向勞務中介公司支付所有款項,用以支付工人薪資。
  • 「大陸比臺灣先進說」引熱議 臺灣的軟體實力不容小覷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一名自稱在大陸生活的臺灣網友「中華阿靚」日前發文,稱他和妻子久居大陸,當地相當先進發達,所以每次回臺灣過年都不能適應,「上帝大概是把臺灣給遺忘了吧?」他還列出12項臺灣「原始又落後的地方」,在島內引發熱議。據臺灣東森新聞網2月1日報導,「中華阿靚」列舉出12項臺灣生活科技不如大陸的地方。
  • 大陸考慮加入CPTPP?臺灣「急了」
    但臺灣地區卻不在RCEP協議成員之中,為此,民進黨當局著急跳出來否定RCEP的重要性。大陸考慮加入CPTPP 臺灣或再度受到影響近日關於大陸方面考慮加入CPTPP一事,不少臺灣專家分析稱,大陸看中的正是世界市場。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離不開「大陸
    但根據臺灣地區內部媒體的報導,可以知道民進黨的這一計劃面臨接連的失敗,今年臺灣對東協的出口處於負增長的狀態,甚至創下了三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研究臺灣地區問題的專家也表示,民進黨當局這一政策完全就是緣木求魚,想要通過這種手段跟大陸實現經濟「脫鉤」是完全行不通的。
  • 臺灣民眾抱怨聲不斷,柯文哲:臺灣「比不上」大陸
    導讀:據相關媒體報導,近幾日,臺灣地區的市容市貌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臺北市長柯文哲在出席建築工程典禮時所說的言論,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柯文哲表示,臺北當前的市容與大陸一線城市根本無法相比,很多人對臺北市的市容有很大意見。
  • 「臺獨」政客說,大陸越來越依賴臺灣了
    臺灣依賴大陸此前,「藍委」曾銘宗質詢時表示,民進黨當局聲稱要降低對大陸的經貿依賴,並且打出了名號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那麼現在民進黨當局做到了嗎?事實證明,民進黨當局沒有做到也做不到。曾銘宗表示,今年11月底,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額佔總出口總額的43.8%。今年10月,臺灣地區對大陸的出口額佔總出口額的44%。這些數據意味著臺灣地區幾乎有一半的出口面向大陸,這是市場的選擇。大陸依賴臺灣?
  • 臺灣民眾開始意識到,臺灣註定無法與大陸「脫鉤」
    而根據中國海關近期發布的統計數據,可以明顯看出,即使臺灣地區想要與大陸進行經濟上的「脫鉤」,但在進出口方面還是較為依賴大陸。很明顯,大陸始終是臺灣地區的經濟支柱和後臺。島內網友不接受民進黨的解釋針對這種情況,民進黨當局自然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政策出了問題,反而歸結到現在全球貿易競爭壓力大以及今年疫情問題上,聲稱是由於這些因素才導致了臺灣地區對東協的出口量不斷下降。
  • 臺灣最新民調:有接近半數的臺灣民眾不願與大陸戰場相見
    之前就同大陸斷絕了醫療物資的來往以及人員聯繫,稱之所謂「防止病毒傳播」,卻向美國積極地贈送醫療物資,可以說,民進黨當局已經把美國看作了可以幫助自己實現「臺獨」的一個大哥。此外,民進黨當局還向美國購買了大量的軍事設備,聲稱要「以武拒統」。然而,民進黨當局沒有看到的是兩岸人民有著同樣的文化血脈。
  • 臺灣人發現,臺灣企業都「跑到」了大陸
    導讀:據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沒有任何政策障礙,享受和大陸企業完全一樣的同等待遇。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採取有效措施為臺企在大陸發展營造更有利環境,支持臺企利用大陸資本市場做大做優做強,更好分享大陸發展機遇。
  • 臺灣除了說大陸啥啥不好,還會別的嗎?
    疫情指揮官陳時臺16日公開表示,臺灣疫苗採購量將超出原先預期三千萬劑,未來一、二周會更明朗,暗示已買到疫苗了。但何時能開打?臺官方仍諱莫如深,對於有心急的臺灣民眾想揪團到大陸打疫苗,臺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則再度質疑大陸疫苗。大陸臺商關心春節返鄉,紛紛透過各管道詢問在大陸打了疫苗返臺後能否免隔離。
  • 「臺灣保證法」通過,蔡英文「炮灰」身份坐實
    雖是美國法案,其中卻包括一項「臺灣保證法」,其實質主要是將美方對臺軍售常態化,將支持臺灣參加國際組織,這對於中國大陸、臺灣地區、美國三者之間的關係都有很大的影響。相關專家表示,這則法案的根本受益者還是美國。自川普上任以來,對臺兜售軍事武器就已成為常態,四年總共進行了11次,民進黨當局上臺至今在購買美國軍事武器方面花費了大概200億美元。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大陸人赴臺旅遊年年創新高,大陸媒體盛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對於蜂擁而來的大陸遊客,臺灣民眾偶有抱怨,但也主要集中在大陸客高門大嗓、不守秩序這些小節上,總體上,大陸遊客展現出的強大的消費能力,讓臺灣民眾尤其是旅遊業者笑逐顏開。蔡英文執政後,兩岸人文交流開始降溫,直到今年,氣氛最冷。
  • 臺灣換發新身份證,也能說成大陸威脅?
    「獨派立委」範雲、劉世芳、何欣純、洪申翰等人17日召開記者會,妄稱,換發數字身份證「恐成為中國(大陸)滲透臺灣的破口」,要求首先保護「全民個資安全」。美國總統川普沒能在換屆大選中連任,但其對資訊科技的質疑卻被島內一些政客全盤繼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