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之天下》王者歸來,前三部劇情卻已忘懷?重溫130年大秦帝國

2020-12-11 騰訊網

萬眾矚目的《大秦帝國之天下》終於來了,然而很多小夥伴大概已經忘了前三部的劇情。

況且雖然號稱正劇,但畢竟是歷史小說,為了劇情衝突和精彩,《大秦帝國》仍有很多移花接木、無中生有的劇情。

那麼,去掉那些花裡胡哨,從秦孝公到秦莊襄王,秦始皇即位前的「六世餘烈」究竟都幹了些啥?秦國究竟在何時,才真正擁有一統天下的資本和實力?

商鞅變法:戰國入場券

在《大秦帝國之裂變》中,秦孝公嬴渠梁和魏國丞相公叔痤有一段段經典對話:

秦孝公向公叔痤表達了他割地求和的願望,而剛剛還是階下囚的公叔痤馬上步步緊逼:

公叔痤:稱臣、納貢?

秦孝公:不稱臣,不納貢!

公叔痤:再退一步,會更穩妥一些。

秦孝公:凡是都有底線。秦國窮困,無貢可納;秦人硬骨,不能折腰!

這簡短的幾句話,將秦孝公的不卑不亢表現得淋漓盡致,當年看得子彧熱血沸騰。

事實上,這件事確有來歷,但當年的秦國根本沒有硬氣的資格。

公元前344年,秦孝公十八年,魏惠王二十六年,衛鞅入魏,勸說魏惠王稱王號,臣服齊楚(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

秦國送來的這頂「天下共主」的高帽子,使得當時已有衰象的魏惠王十分高興,從此,魏惠王「廣公宮、制丹衣」,並在當年的逢澤之會上,「乘夏車、稱夏王」,儼然就是新天子。

衛鞅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在這之前,魏惠王召集了十二個小國朝拜周天子(從十二諸侯朝天子),玩起了「尊王攘夷」的老套路,而「攘」的對象就是秦國(以西謀秦)。

而衛鞅覺得秦國尚弱,不如認慫(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具體來說就是,借魏惠王好大喜功的特點,尊魏為王,從而將禍水東引,讓魏國去跟齊楚爭名。

秦孝公接受了這個主意,這才有了上面的一幕。

而在逢澤之會上,除了宋、衛、鄒、魯等小國君主以外,還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秦國公子少宮。

不得不說,這是秦國君臣的一手妙棋然,而秦孝公遣少宮出席逢澤之會,此舉已然是向魏「稱臣」。

要知道,此時並不是電視劇中所說商鞅變法之前的弱秦,而已經是商鞅變法的第十五個年頭。

也就是說,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並不像電視劇中一般高歌猛進,成為可以和魏國爭雄河西的強國,而是繼續猥瑣發育,像宋衛等小國一樣向魏稱臣。

那麼,商鞅變法,這一震古爍今的歷史壯舉,到底給秦國帶來了什麼呢?

答案是,一個有組織的秦國。

子彧做一個形象的解釋,大家就明白了:

商鞅變法之前,秦是由一個個小封建領土所共同組成的分封制國家,秦孝公對國家實力究竟如何,其實是抓瞎的。

但商鞅變法之後,由官吏層層上報,秦孝公的辦公桌上隨時可以看到國家有多少田畝、收穫了多少糧食、有多少關稅收入、有多少人丁、多少兵員,以及想知道的信息和情報;而通過政令的層層下達,理論上,秦孝公可以將國家的任何政令,傳達到任何一個帝國的臣民之中。

說白了,商鞅只是建立中央集權的的國家組織和運作方式,提高了秦國的行政效率,並不是就憑空為秦國增加了戰力和國力。

所以,商鞅變法為秦國帶來的只是一張戰國七雄的入場券,而要趕上乃至超越其他諸雄,秦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合縱連橫到底是個啥?

秦並不是戰國舞臺上的第一個霸主,也不是唯一的霸主。

戰國初年,魏國獨霸戰國。馬陵之戰慘敗,又被秦國偷襲河西,魏惠王晚年,魏國霸權全面衰落。

而基本佔據河西的秦國,才真正躋身於大國行列,成為戰國舞臺上的新貴。但比起老牌大國齊國和楚國,秦國實力還只能屈居第三。

而從秦惠王一直到秦昭王時期的戰國,都是合縱連橫的舞臺。

什麼是合縱連橫呢?子彧仍舊用一個故事來說明。

假如一個大學宿舍有7個人,大家實力相當,各有長處,但有一項榮譽卻最多只能容納4人。這時候,其中1人就會串聯與他關係好的室友,而將另3人排除在外。

而被排除的3人會聯合起來,拆散拉攏原來4人中的1人,許以厚利,而將原4人組中的3人排除在外。

如此反覆多次,最後大家誰也不敢片刻分心,即使去上個廁所,也會擔心被其他人所孤立。

貫穿戰國的合縱連橫,其精髓也不過如此:誰能拉到更多的盟友,而分化攻擊那個被孤立的敵人。

而這種策略之所以能成勢,得感謝張儀和公孫衍之流。

跟法家改革內政、強兵富國相比,縱橫家們更加強調外力的重要性,誇大謀略和計策的作用。

在這期間,戰國有兩個現象十分明顯:

其一,多國共伐一國是家常便飯,特別是齊秦楚三大國多次遭遇多國共伐。三晉攻秦、齊韓魏伐楚、五國伐秦、五國伐齊,都發生在這段時間裡;

其二,為了推行外交策略,縱橫家們甚至同時擔任多國國相,比如公孫衍、蘇秦;而各國國君為取得盟友避免被孤立,也經常任用他國策士擔任國相,比如忠於秦國的張儀曾任魏相,趙國樓緩曾任秦相、孟嘗君田文曾先後任秦相和魏相、秦國韓聶曾任齊相等等。

但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會發現,合縱連橫只是手段,誰能憑此得到更多的實利,才是王道。

就這一點來說,齊楚秦三大國之中,齊墊底、楚中等,而秦獲大利。

合縱連橫,秦國得到了什麼?

齊國本來一直奉行「光榮獨立」的外交政策,憑藉強大國力,躲在合縱後面貪實惠。但宋國這塊巨大的肥肉,終讓齊愍王喪失了理智,齊國吐出了所有的積蓄,從此淪為弱國。

楚國由於國土面積廣大,實力雖強,但接壤的敵人也多。因此雖多次擔任縱約長,但一直是被揍得最慘的那一個,好在戰略縱深足夠,才沒落得齊國那般慘。

而秦國卻十分懂得見好就收,許其小利而得大惠的道理。秦的連橫一直都是以本國利益為核心的聯盟,而合縱連橫的間隙,秦抓住機會就猛咬一口,獲得巨大的實惠。

公元前312年,秦聯合韓魏與齊楚大戰,奪取楚國漢中之地,將本土和巴蜀連成一片,實力大增;

公元前294年,秦大戰韓魏聯軍,斬韓魏聯軍24萬,奪取黃河岸邊要塞伊闕、新城,從此韓魏對秦的地理優勢盡失,而秦則將中原徹底置於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公元前285年-283年,五國伐齊堪稱是合縱連橫時期,乃至整個戰國時期最為精彩和複雜的一場大博弈,複雜到誰都以為自己是布局者,誰都以為自己會是最終獲利者,這個有機會子彧再細講。

而對於秦來說,這是一次借力打力、針對齊國的有預謀的精確打擊。此役,秦雖未得地,卻成功削弱了戰國舞臺上最強勁的對手-齊國。

公元前279年-277年,秦在多次打擊楚國之後,發動鄢郢之役,佔據了楚國數百年來最為富庶的根據地和發源地-江漢平原。從此,秦佔據了對楚的地利,而楚則大大削弱了。

因此,長達數十年的合縱連橫,刀光劍影之中,最大的獲利者是秦國。

秦不僅佔據了韓魏大片土地,控制了進軍中原的豫西通道,俯視韓魏;秦還佔據了楚國的江漢平原,大大削弱了楚國;而且,三大強國之一的齊國,也遭受了滅頂之災。

秦昭王中期,佔據了關中、巴蜀、江漢三大平原,控制了函谷、豫西通道,而其餘兩大強國齊楚分別遭到了重大削弱,應該說此時,秦國才開始有了一點獨霸戰國的苗頭。

但多國博弈形勢下,如果沒有一點意外的狀況,那才叫意外。

長平之戰:最後一個對手

從三家分晉開始,戰國舞臺上一直有著一套不成文的叢林法則:強國往往被大家一起揍趴下,而弱國往往能存活。

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大國博弈之下,沒有一國實力能敵其他諸強之和,大國強大往往能讓諸國感到威脅而共滅之,而小國滅亡則往往能讓諸國感到唇亡齒寒。

魏國、齊國、楚國,戰國前三任霸主都倒在了這個叢林法則之下。

而要打破這個叢林法則,只有一個辦法,實力超然於其餘六國之上。

經過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兩代三人數十年的努力,秦國運用傑出的伐交手腕,終於看到了打破這個叢林法則的曙光。然而,並沒有那麼容易。

公元前288年,伊闕之戰後的第六年,魏昭王朝見趙惠文王趙何,割地請盟。

而趙國的實力決定了,趙何的野心遠遠不止於此。

戰國初年,趙韓魏三晉聯盟,趙國跟在魏國的屁股後面一起逐鹿中原。由於地理原因,韓魏多得中原之地,而趙國卻白賺吆喝。

此後,趙國痛定思痛,轉而把目光轉向北方草原之地,在於草原部落的頻繁戰鬥中,終於悟出了一套獨孤九劍-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憑藉這套獨孤九劍,成功的收服了中山國,又攻略了林胡、何宗氏、休溷以及諸貉之地,拓地千裡,收降其民,實力大增。

強大起來的趙國開始頻繁的參與中原事務。公元前300年左右,趙派出樓緩相秦、仇赫相宋,組建了秦趙宋聯盟。

而此時,接過了趙國權杖的惠文王趙何,接受了魏國送來的桂冠,在五國伐齊之後,趙國成為了山東六國新的主心骨,準備將剛剛萌芽的秦國獨霸的苗頭摁下去。

跟打地鼠似的沒完沒了,讓秦昭王很不舒服。鑑於韓魏齊楚已經被大幅削弱,秦國採取了新的對外策略-遠交近攻。

接下來的20年,秦昭王在攻打韓魏之餘,多次挑釁這個戰國新貴,想要試探趙國的真實實力。

終於,在公元前260年,秦國藉口上黨爭端,決定對戰國舞臺上的最後一個對手發動決戰,這便是秦趙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的精彩不僅在於戰場,更在於廟堂,有機會再細講。這裡子彧想說的是,不同於以往的合縱連橫大戰,長平之戰是秦國單獨發動舉國大戰,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是的,這樣的戰例,在這之前的戰國,即使強橫霸道如魏國,也沒有做到過。

而秦國能夠做到,只有一個原因,秦國已經打破了保持戰國平衡的叢林法則,實力超然於六國之上。

換句話說,直到打垮了最後一個對手趙國,秦國才真正具備了一統華夏的實力和資本。

子彧說

大家都以為,戰國後期山東六國蠅營狗苟,坐以待斃。但事實上,即使長平之戰後,山東六國仍未放棄掙扎。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魏無忌攜救趙之威,率韓趙魏楚衛五國聯軍,攻至函谷關外,秦軍閉關不出。

公元前241年,趙將龐煖(xuan)率韓趙魏楚燕五國聯軍,繞過函谷關,攻至鹹陽近郊蕞地,但遭遇呂不韋率領的秦軍主力,大敗而歸。

但這兩次戰役反而說明,秦強眾弱之勢已成,六國已無力回天。

回顧秦始皇得以憑藉的「六世之餘烈」:

秦孝公時才剛剛拿到戰國的入場券;秦惠王連橫遊刃有餘、拓地巴蜀強國,秦國得以與齊楚並列三強;

惠王晚年和昭王初年,秦連續弱楚,秦趙齊三強並立;五國伐齊,齊國跌落,趙國又強勢崛起;昭王晚年,成功打敗了戰國舞臺上的最後一個強勁對手的秦國,終於獨霸戰國。

此後,統一已經只是時間問題。

文/子彧

相關焦點

  • 迎接《大秦帝國之天下》歸來,回顧《大秦帝國之裂變》
    文|愛影私談&JASON(原創)|首發於百家號《大秦帝國》系列目前已播完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據相關報導《大秦帝國》系列第四部《大秦帝國之天下》即將在2020年4月與5月份之間播出,想必這定會令不少《大秦》迷們激動萬分。
  • 張魯一段奕宏攜未播先火《大秦帝國之天下》要來了
    《大秦帝國之天下》是一部導演延藝執導,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 鄔君梅、尤勇、李洪濤、王慶祥傾情加盟主演!劇情主要講述戰國晚期,紛亂五百餘年的華夏大地仍戰火不息、生靈塗炭。彼時六國勢弱、秦國獨強,天下統一之勢漸顯。
  • 《大秦帝國之天下》改名為《大秦賦》,網友稱:精彩從未改變
    我是你們的王,天下的主宰。我終結了五百餘年的紛亂歲月。曾經的敵人,共同成為我的子民。歡呼吧!我的子民。我的功業將會澆鑄在青銅器上,銘刻在高山之巔。我的榮耀將光照天下。痛飲吧!我的子民。我的功業將澤被你的子孫,永遠流傳於世。我就是嬴政。
  • 大秦帝國之天下講述了什麼故事好看嗎 大秦帝國之天下結局是什麼
    現在的世界是以前古代人慢慢演變而來的,很多導演拍出古裝電視劇向現在人展現歷史的精髓,但是不管劇情、人物、服裝都深受觀眾喜愛,那麼在最近播出的大秦帝國之天電視劇,是由張魯一、李乃文、朱珠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帝國之天下好看嗎?這部劇結局是什麼?大家一起看一下。
  • 《大秦帝國》終章之《大秦賦》:張魯一vs富大龍,誰更秦始皇?
    前幾年陸陸續續追完了《大秦帝國》系列的裂變、縱橫、崛起,好容易等到了《大秦帝國之天下》,開播不久就炸開了鍋。首先是改名為《大秦賦》了,乍一聽像是有點脫離《大秦帝國》的即視感;再者,也許是因為技術的進步,在拍攝畫質、場景製作方面相較於前三部真是精良了許多;最後就是演員陣容相當的強大,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一幹演員演技都是相當的精湛。
  • 《大秦帝國》受到了觀眾一致的好評,《大秦賦》,同樣不輸前三部
    《大秦賦》是《大秦帝國》系列電視連續劇的終結篇,自《大秦帝國》系列於2009年播出以來,受到了觀眾一致的好評。前三部作品都獲得不錯的成績,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得到高分的水準。如今的《大秦賦》,同樣不輸前三部,它繼承了「大秦帝國」系列的精湛工藝和高品質,豆瓣得分9.2分。
  • 《大秦帝國之天下》好評如潮,戰爭戲國內少有,有望超越全部前作
    根據孫皓暉所著的歷史小說《大秦帝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在今年之前一共播出了三部,分別是侯勇主演的《大秦帝國之裂變》,主角是秦孝公,第二部是富大龍主演的《大秦帝國之縱橫》,主角是秦惠文王,第三部是張博主演的《大秦帝國之崛起》,主角是秦昭襄王。
  • 大秦帝國系列劇第四部來啦,段奕宏版的呂不韋你喜歡嗎?
    什麼才是經典,經典就是看過之後還想要重溫這個作品,什麼才是經典,經典就是好的電視劇會拍成系列劇,且一步步的傳承下去,《大秦帝國》系列劇就是很好的例子,《大秦帝國》系列劇一共有四部,目前已經上映了三部,分別是《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最新的一部就是大秦系列的終章,《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播,80集鐵血收官篇,段奕宏、張魯一主演
    的確,《三國演義》系列之作,絕對是我國影視劇史上最經典的一部作品。然而,還有一部歷史電視劇比較經典,那就是《大秦帝國》系列之作,改編自孫皓暉的同名小說,以秦國發展為主線,講述了戰國時代波瀾壯闊的金戈鐵馬。目前,該系列製作已經迎來了收官之作《大秦帝國之天下》,無論是從故事劇情,還是演員陣容上來看,都不失為一部經典佳作。
  • 失去天下的大秦帝國,只剩下「賦」與「歌」,缺少了一絲絲霸氣
    公元前225年,秦滅魏國;公元前224年,秦攻楚,前223年,滅楚;楚將項燕,在自戕之前,喊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約;公元前206年,此誓言一語成讖,項燕之孫,項羽率楚軍攻入鹹陽,殺秦王字嬰,秦滅亡。
  • 原本叫《大秦帝國之天下》,為什麼又改名叫《大秦賦》了呢?
    《大秦賦》原名《大秦帝國之天下》,劇本打磨歷時8年,拍攝235天,搭建了1000多處拍攝場地,製作服裝11000餘套、盔甲4000餘套。
  • 平均8.8分的《大秦帝國》開拍第四部,段奕宏張魯一這個陣容靠譜
    若說到可稱為「經典」的高分國劇,《大秦帝國》不可不提,前三部《裂變》、《縱橫》和《崛起》的豆瓣平均分高達8.8。如今,《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劇集《大秦帝國之天下》已經於9月10日在新疆舉行開機儀式。全劇80集,主演陣容定為:張魯一、段奕宏、朱珠、辛柏青、李乃文。
  • 《大秦帝國之天下》殺青段奕宏太霸氣,趙姬朱珠多次入圍最美面孔
    大秦帝國系列的最後一部《大秦帝國之天下》也正式殺青了,這意味著大秦系列正式收官。這對於很多大秦迷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只怪秦國歷史就那麼長吧!第一部《大秦帝國之裂變》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侯勇、王志飛、高圓圓領銜主演的電視劇。
  • ...賦的是什麼|大秦賦|秦國|大秦帝國之崛起|戰國|大秦|歷史劇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段奕宏領銜《大秦帝國之天下》將播,2020年首部歷史正劇
    ,不過今天小編要告訴各位喜歡歷史劇的網友們一個好消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四位導演聯合執導的歷史正劇《大秦帝國之天下》預計將要在十月開播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主演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天下》是段奕宏近五年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因此,很多網友都非常期待段奕宏在《大秦帝國之天下》的表演,而為了飾演好呂不韋這個角色,段奕宏特意到秦始皇陵走動了一番
  • 2020年電視劇收官之作《大秦帝國:天下》
    2020年快到頭了,本以為《隱秘而偉大》是今年的收官之作。但沒想到鵝廠聯合西安曲江大秦帝國影業和中國三環音像社,又推出了一部年度「王炸」電視劇——《大秦帝國:天下》。
  • 《大秦帝國之天下》將襲,80集浩瀚收官篇,金戈鐵馬氣吞山河
    《大秦帝國》系列劇,是根據孫皓暉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主要展現了秦國「奮六世之餘烈」而統一天下的過程。這部系列劇在國內歷史正劇中是非常出名的,憑藉著精良的製作贏得了無數人的喜愛和口碑,不少人期待最後一部收官之作《大秦帝國之天下》。目前,《大秦帝國》已經有三部完結了!
  • 《大秦帝國之天下》前瞻,最終章能否完成超越,2點是關鍵
    如果說有一部電視劇能讓小編懷著無比期待且激動的心情,來迎接的,只有這部《大秦帝國之天下》。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部史詩級巨作的最終章,期盼已久了。趁著《天下》(已經改名,但為了稱呼方便,以下仍沿用舊稱)未播之際,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前三部的精彩與欠缺之處,順便為《天下》做一下預熱,了算作前瞻吧。
  • 11年後,《大秦帝國之裂變》的演員都怎麼樣了?
    #歷時11年之久,大秦帝國系列的第四部《大秦賦》終於與觀眾見面了。大秦帝國系列作品在豆瓣上的評分始終維持在8.5分之上,屬於歷史正劇乃至國內電視劇的行業標杆。2009年,第一部作品裂變上線,再到2020年的東出,大秦帝國系列經歷了四季,那些成就了大秦帝國的一眾演員們也都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 大秦賦不是大秦帝國第四部
    大秦帝國天下改名大秦賦其實這名字也是蠻有韻味的但是看了30多集叫大秦婦或者大情婦也許更加合適30多集的內容如果是叫大情賦顯然,編劇對主要故事的改編方向就錯了前期嬴異人談判打算「拋家棄子」的那一段可以說是前30多集最耀眼的一場戲然而,整部劇在張魯一上線以後,質量可以說直線下滑。第一,張魯一過早出場。錯誤地給觀眾一種期待。那就是嬴政來了,6國要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