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正月初二緊急到崗「參戰」,至今已20多天。都說這個春節靜悄悄,都窩在家裡不出門,其實在抗擊疫情的一線,卻時刻上演著與死神決鬥的分秒必爭和驚心動魄,特別是廣大醫務工作者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展現了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面貌。
這是一場偉大而艱難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上下迅速動員,以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為最大政治任務。廣大一線醫務人員將生死置之度外,主動請戰到最危險的一線,從醫院救治一線到科研攻關前沿,從完善診療方案、精心救治患者,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築起了生命防線、提供了專業支撐;後方醫務、外圍防控人員均空前團結,迎戰疫情;全國各地醫務人員迅速馳援武漢,世界各國、社會各界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支援醫用物資、日常用品、糧食蔬菜瓜果等。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我在無盡悲痛、無限感慨中思考,一切災難繞不開人與自然相處、人與動物相處、人與人相處、國與國的相處關係。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如何避免或者減少災難?我們又如何在災難的考驗下成長和發展?
人是自然的組成部分,而不是主宰。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才是生存的根本。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是靠大自然提供的。汽車、手機、網際網路帶來社會的飛速發展,但是製造汽車的基礎材料、麵包食物是歸根結底來自自然,而不是人類自己憑空創造。大自然無償給予它所擁有的,提供給人類所需,人類卻不會感恩,不但不去呵護它。所有的自然災害,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發出的警告。
災難不可避,人禍儘量免。所有的災難、災害均避不開有人禍因素,並且人禍比災難更令人可怕和痛恨。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但有個別國家奉行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踐踏這一主題。在他們安享太平盛世的時候,世界又有多少冤魂在哭泣,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又有很多地方餓殍遍野。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要偶爾感冒增強免疫力,社會也要偶爾災害提升應對力,2008年的冰災,不算是很嚴重的災害。災難不可怕,可怕是高枕無憂,不以為然,麻木不仁,死豬不怕開水燙,以致不斷重複著昨天的悲劇。人類需要在抗爭中成長,社會需要在抗爭中發展,對災害的態度和應對能力體現著社會發展的水平。老祖宗告誡我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活著就是幸福。這句話只有歷經災難的人才能深刻體會,但是沒有經歷過災難的人也要居安思危、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既要從過去的災難中吸取教訓,又要從已有的教訓中持之以恆地完善自己,完善我們的體制機制,完善我們的道德體系,才能儘量減少災難和災難帶來的損失。
生命高於一切,愛是永恆主題。親情之愛固然偉大,但是大愛是跨越血緣地緣乃至國界的,是維護全人類的;大愛還是跨物種的,包括對人類的愛,對大自然的愛,對一切生命的敬畏。
團結就是力量,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疫情不僅是對一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和能力的檢驗。這次疫情再次提醒人們,在全球化時代,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並不符合全球利益,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做法並不能完全自保。正如來自世衛組織的評價,中國努力控制病毒源頭,限制疫情傳播,為世界其他地區防控工作爭取到寶貴時間,「如果沒有中國努力,全球病例會遠高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