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出土的反映唐代馬球運動的「馬球圖」(局部)。
記者 毛毛文/圖
近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在明年的十四運會馬術賽場,作為表演項目的唐代馬球運動有可能驚現於觀眾面前。屆時,人們將會一睹穿越千年款款走來的一項體育運動,領略到「古人」身著窄袖長袍,腳蹬長靴,頭帶幞巾,策馬飛馳,揮杖擊球的風採。
馬球即擊鞠,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體育項目。1971年7月至1972年9月,考古工作者對唐代章懷太子李賢墓進行發掘時,在墓道西壁出土了一幅生動反映唐代馬球運動的《馬球圖》。該圖形象地展示出唐中宗時期馬球運動發展的盛況。該壁畫長約4米,高約2米。人們從畫面上可看到:紮起尾巴的20多匹駿馬,體態豐滿,均備坐鞍;馬上打球者,著各色窄袖長袍,腳穿黑色長靴,頭帶幞巾,左手執馬韁,右手執偃月形球杖;畫面左下端,有一騎手在飛奔中作回身反擊球狀,緊跟其後的有3名騎手;畫面右下10名騎手,均以各種姿勢向前飛奔爭球;畫面中1名騎手身著淡綠色長袍,紅色翻領,未持球杖,當屬裁判無疑。
1981年,省考古工作者在臨潼關山大隊一唐墓中發掘出土了4件馬球白陶俑。據推斷,這組馬球白陶俑屬唐玄宗天寶年間的遺物。此外,關於馬球有文字和圖畫可查的實物還有唐代繪製的《寧王調馬打球圖》、宋代繪製的《明皇打球圖》、遼人繪製的《便橋會盟圖》等。
據史料記載,唐代的馬球運動興起於唐太宗時期。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太宗常御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為打球,比亦令習……」唐太宗令習打球後,馬球首先在宮廷流行,成為唐代宮廷體育的主要內容。唐代大部分皇帝都是馬球愛好者,唐中宗李顯喜好馬球,曾多次率文武百官在梨園亭球場觀看比賽。唐玄宗李隆基對唐代馬球運動的發展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也是唐代軍隊馬球運動的首倡者。同時,他還打得一手好球。《封氏聞見記》中記載了一次唐玄宗與吐蕃球隊比賽時的情景:「(玄宗)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
據記載,唐朝的大明宮建有許多御用球場。1956年冬,在大明宮含光殿遺址發現了一塊刻有「含光殿及球場等大唐大和辛亥歲己未月建」18個字的「奠基石」。表明唐文宗李昂在位時,曾在修建含光殿的同時,修建了一個馬球場。
唐長安時的月燈閣(位於現西安市大雁塔以東月登閣村)是唐長安城舉行蹴鞠和馬球賽會之處,故有「月燈閣球會」之稱。按照唐代慣例,經過殿試之後的新榜進士,主考部門要為他們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其中就有馬球比賽。
《唐摭言》中記載了兩件有關月燈閣球會的故事。其一,「鹹通十三年(公元872年),三月,新進士集於月燈閣為蹴鞠之會。」其二,「乾符四年(公元877年),諸先輩月燈閣打球之會,時同年悉集。」同時,文章還描寫了當時的新進士劉覃在馬球比賽場挑戰神策將軍的激烈場面。
唐代進士放榜時間,一般在正月和2月,而慶祝活動被安排在3月左右。此時的關中平原,花紅柳綠,風和日麗,人們會走出家門來到城東南的曲江勝地遊覽,同時還會去球場觀賽,於是就出現了「幄幕雲合,車馬駢闐」的盛況。
唐代長安不僅男子打馬球,女子也打馬球。王建在《宮詞》中寫道:「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
馬球這一古老運動,雖然走過了1000多年,但它並沒有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全國各地仍有許多人學著古人的模樣開展這一傳統體育項目,跨越時空去尋找唐長安那往日的榮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