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因中國才拒絕RCEP?印官員:我們要和美歐發達經濟體一起玩

2020-12-17 奇點視察

11月17日,一名印度官員在接受印度《經濟時報》採訪時表達了印度對外經濟合作的態度,他說:「印度將不會加入那些實際上只是同中國等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協定」「我們與這些國家之間已經出現了巨大的貿易不平衡,也存在市場扭曲現象。這對印度國內生產商和印度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按照這位官員的說法,印度將尋求與美國和歐盟這樣的發達經濟體達成貿易協定。因為在這些地方,印度的產品和服務將具有與在東協不同的競爭力。

不得不說,「好高騖遠」是印度當前的真實寫照。

在2020年的中美衝突中,印度借著挑起中印邊境衝突而搭上了美國這艘大船。通過與美國籤訂一系列軍事合作條約,印度與美國形成了準軍事盟友級別的合作關係。借著這一層關係,印度希望再進一步,與西方建立密切的經濟合作。

而美國在印度洋到太平洋地區穩定推進著印太戰略,印度這個地緣位置至關重要的國家自然少不了拉攏。為了實現把印度當槍使的目標,美國拋出的餌料也算是非常豐厚,至少在表面上給了印度看不上周邊一圈發展中國家的自信。

RCEP最早由東協十國發起,最初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6個對話夥伴國參加。但印度中途退出後,該組織目前共有15國參與。隨著11月15日參與國正式締約,這一人類最大的區域貿易協定正式生效。

RCEP覆蓋的15個國家中擁有超過22億人口,比以往任何一個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覆蓋得都多,龐大的人口基數提供了極為廣闊的市場,讓RCEP擁有著任何同類協定都無法比擬的發展潛力。

該協定締約國中最大的經濟體正是中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一協定對中國進一步鞏固對周邊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有重要意義。而對周邊國家來說,巨大的市場和優惠的貿易政策也有助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而由於此前與中國的貿易中,印度出現著嚴重的逆差,印度實際上比較傾向於與中國脫鉤,保護自身國內產業。而且在國際貿易上,印度與中國存在很多領域重合,需要競爭。

印度自己也明白,如果在關稅平等區域性自由貿易區,不但其商品競爭力不如中國,其自己的國門也有可能守不住,尚未成長起來的國內產業繼續被中國商品衝擊對印度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再加上中印在邊境問題上的種種矛盾,印度甚至在國內發起了抵制「中國製造」的活動,這種情況下兩國談自由貿易確實並不現實。因此印度選擇將希望寄託於西方,希望在與美歐的經貿合作中獲得比較優勢,進而自立門戶。

但對西方來說,印度想要成為新興市場,起碼要說動那些跨國資本放棄中國這種已經成熟的現成市場,去支持消費能力與生產能力都尚且不足的印度。

印度是有巨大的潛力,但潛力是未來資源,不確定性很強,並不能和現成的資源競爭。印度手上能打的牌無非只有意識形態,但這並不足以讓西方放棄中國。雖然西方並不會放棄對印度未來的投資,但絕不會做出超出價值的高風險動作。

而RCEP的合作化共贏發展模式能帶來的遠比所謂的「西方幫扶」多,畢竟手上沒有兩把刷子,再怎麼跪舔,西方也不會為此降低一個百分點的稅率,不會少收一分錢的貸款利息。歷史上已經有無數抱著幻想的國家親身實踐了這一點。

在RCEP的框架中,擁有數十億人且處於消費能力上升期的市場會帶來無限的可能,即便有中國這樣的競爭對手存在,印度商品實際上也能夠通過供給側升級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更何況中國近年來已經在尋求經濟結構升級,在現在這個經濟位置上並不會待得太久。印度則擁有比中國更優勢的人口紅利,中國這一口,早晚是印度的,沒有必要現在就如此著急。

開放與自由競爭是經濟增長的「法寶」,這是中國幾十年來飛速崛起的經驗。改革開放初,印度的GDP與中國相近。但2019年,印度GDP已經僅有中國的1/5,印度狹隘的目光與好高騖遠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印度的巨大潛力。

不過就RCEP來說,印度退出或許並不是什麼壞事。就印度以往在國際組織中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表現來說,不參與RCEP,對其餘15國來說還可能是一樁幸事。

相關焦點

  • 印度主動退群RCEP,是明智的選擇還是歷史性的錯誤?
    印度國內農村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農業生產力水平低,農業佔有全國超過60%的勞動力,一旦印度加入rcep,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農業產品的衝擊下,不但國內農業將面臨毀滅性打擊,也會產生大量失業人口湧入城市。說完了農業,我們再來看看製造業,印度製造業很多都是小微企業,家庭作坊式運作,技術附加值小,生產效率低。
  • 打壓中國企業一年 印度贏了嗎?拒絕RCEP錯失最後上車良機
    在他看來,即便如此,但印度過去一年打壓中國並未有收效,因為印度全年對華政策基於錯誤的判斷和認知,印度認為中美關係接近冷戰對印度來說是一個機會,印度將中國想像為上世紀的蘇聯,認為美印聯合起來對付中國,這樣美歐日本等西方陣營國家會向其提供資金和技術,印度會再造全球的價值鏈、產業鏈。
  • 神秘疾病席捲印度,感染26人致1人死亡,印官員:恐會大規模傳播
    相關資料顯示志賀氏桿菌是一種傳染性病菌,它通常通過食物和水傳播,這意味著喀拉拉邦的食物和水資源可能受到了汙染,印度國家傳染病中心官員隨後也提出了這個猜測,認為當地水源生態可能遭到了破壞,他也呼籲居住在人口密集地區的居民飲用開水,注意保護個人衛生。
  • 印度前外長揭秘退出RCEP,日澳印攻守同盟,被耍成亞洲孤兒
    最令印度無法想通的一點是,澳大利亞和日本並沒有與印度一起進退,而是積極加入了由中國主導的RCEP聯盟。很顯然這位印度外長既嫉妒又生氣,嫉妒亞洲如此大盛會印度不在其中。生氣被日本和澳大利亞給算計了。西巴爾在外交生涯中也曾擔任過印度駐法國和俄羅斯的使節,他進一步指出,在海上安全領域「尋求對付中國」,而在經濟上更加「與中國聯繫」則是「某種矛盾」。編者註:此時的印度顯得更像個土生土長的山溝裡小孩,想急於融入大城市而想玩「彎道超車」。到現在還沒有搞明白,世界為何會是這樣的?
  • 印度抗議情況愈演愈烈,印官員硬扯上中國,遭猛批!
    目前,由印度30萬農民發起的「挺進新德裡」運動愈演愈烈。這項抗議活動在全國上下得到了多個行業和大部分反對黨的響應,印度近日甚至還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了罷工、罷市,對於焦頭爛額的印度政府而言,情況不容樂觀。眼看印度農民的抗議情緒逐漸激烈,導致局面越發不可收拾後,一些「急眼」的印度政客開始忙著「甩鍋」推責了,謊言張口就來。相關報導12月10日稱,印媒9日援引一名印度政府官員所說的話,將最近在該國爆發的農民抗議示威活動,硬扯上中國和巴基斯坦,聲稱這兩個國家是印度國內農民發起抗議的「幕後推手」。
  • 印度已告知中國:這些情況下印軍將開火 印...
    印度已告知中國:這些情況下印軍將開火 印高官透露加勒萬衝突解放軍傷亡情況】 據印度媒體《經濟時報》周五最新報導,據一名印度高級政府官員稱,中國已被告知,如果試圖佔領哨所或圍攻印度軍隊,印軍將開火,在實際控制線(LAC)上不會再有任何用警棍或石塊進行的原始戰鬥。
  • 印媒:印軍佔據關鍵高地 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
    印度官員們說,本周一,中國軍隊試圖在這些高地佔領一些更接近印軍陣地的位置,但沒能成功接近。印度官員稱:「我們觀察到中國部隊試圖接近我們的陣地,但他們在遠距離被警告。我們使用大型喇叭發布了清晰的公告,他們停止了移動。」
  • 印度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咋算的,印度人:都知道西方人嫉妒印度
    圖為印度女性 在我們中國附近,有一個鄰居,叫印度,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一個很喜歡跟別人攀比的國家。 很多人對印度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貧窮、落後、髒亂差等刻板印象上,這些都是因為印度存在最大貧民窟且貧富差距的前提下,而現如今你可能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大腦了,如今的印度在經濟面上發展迅速!可能還不知道吧,作為當今世界第七大經濟體的印度,在2020一季度的GDP總量上排名連升2位,甚至超越了英國和法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 亞洲三大經濟體, 中國、日本、印度, 2019年GDP對比
    眾所周知,亞洲的第一大經濟體是中國,其次是日本、印度、韓國等國家。  據相關數據顯示,在2018年,中國的GDP總量達到了13.6萬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日本的GDP總量為4.97萬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三的位置。而印度的GDP總量為2.73萬億美元,排在全球第七位,在亞洲僅次於中國和日本。
  • 2019年日本打算跟隨印度退出RCEP,為什麼現在又加入了?
    在2019年印度退出RCEP的時候,日本也曾宣布印度退出他們也退出,因為印度退出RCEP之後,這個市場規模會縮小一大塊,畢竟印度有13.5億左右的人口,潛在的市場規模非常龐大,而目前印度國內的製造業並不怎麼發達,很多產品都依賴於進口,一旦加入RCEP之後,包括日本在內的其他國家就已可以很低的關稅進入到印度市場,所以日本是非常樂意的
  • 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月,印媒酸了:印度登月計劃不會輸給中國
    《印度時報》曾發表一篇文章,列舉了15條中國領先印度科技的案例,印媒希望藉此事提醒國民。其中舉出的案例包括,空間太陽能電站、5G遠程腦外科手術、智慧高速公路等等。印媒認為,中國出現大量科技巨頭是源於多方面的投入和努力。
  • 中國攬下近30%鋼材出口!印度卻宣布:對美歐等地部分鋼板收費
    來源:金十數據據印度媒體《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12月4日最新報導,印度中央間接稅和關稅委員會發布的通知顯示,該國將進一步延長對中國、美國以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不鏽鋼冷軋鋼板產品的反傾銷費用,收費期限將維持至2021
  • 印度數百蝙蝠墜地喪生 印媒稱因天氣太熱
    印度數百蝙蝠墜地喪生 印媒稱因天氣太熱 央視網消息:近日,印度北方邦上百隻野生蝙蝠從天上掉下來後喪生
  • 中方要收復要地德桑平原,印度錯愕:完全打亂了印軍節奏
    8月2日,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告訴今日印度電視臺:「第五輪陸軍司令級(軍長級)會談將在中方的莫爾多舉行。在會議期間,我們關注的是中國人在拉達克班公湖沿岸指狀地區的脫離接觸。是的,他們必須履行他們在前幾次會談中作出的承諾。印度決定在正在進行的陸軍司令級(軍長級)會談中,只討論中國軍隊在拉達克班公湖指狀地區的脫離接觸問題」。然而,中國實際上拒絕討論班公湖的對峙,這一摩擦點的僵局正在惡化。
  • 支持印度叛軍?中國城市成武裝分子「避難所」?印媒說瞎話遭打臉
    印度最近又出「么蛾子」,印度官員稱,多個安全機構曾警告過莫迪,10月中旬,至少有4名「印度政府通緝」的反政府組織的領導頭目在中國南部的昆明進行系列訓練並採購了武器。印媒造謠成癮,誣陷中國無下限當然,印度媒體憑藉自己「說謊」的實力,又編造了一個「大消息」。新德電視臺的報導指控中國,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支持了在印緬邊境製造了多起襲擊的(印度)叛軍」。
  • 中國嫦娥五號登月成功,印媒觀點獨特: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
    原標題:印媒:因新冠疫情,印度登月才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登陸月球,完成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任務,而在12月3日,印度《歐亞時報》刊文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歐亞時報》稱,印度雄心勃勃的月球探索項目-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曾計劃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該探測器原定於2020年發射,但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影響,月船3號在競賽中敗給了中國的嫦娥五號。
  • 中企宣布在雅魯藏布江建水電站,印官員急得跳腳:我們也要修建
    在被狹隘的民粹主義裹挾之後,印度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對不錯,但是這樣的理念的弊端也是十分明顯的,這就是在目前中印關係十分不好的時刻,幾乎中國做任何事情都會被認為是在針對印度,最近中企就宣布將要在雅魯藏布江修建水電站,印度官員對此也是急得直跳腳,印度方面也表示,我們也要建水電站。
  • RCEP面面觀|重構區域價值鏈,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RCEP談判的指導原則和目標》中明確了「承認參與國家個體差異和所處不同環境」,並強調「RCEP將採取一些適當的靈活形式,為最不發達成員國提供特殊和差別待遇,並為之附加額外的靈活性」。RCEP成員國中有既最發達的國家,也有最不發達的國家,各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迥異,社會政治制度與歷史文化都不一樣,這麼不同的多樣性的國家能夠走在一起,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協議,這種具有高度包容性的南北型經濟合作,顯然比美國正在推動的所謂「互惠對等」的公平貿易更具實踐價值,對於未來全球經貿規則的制定也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 印媒再放「豪言」:中國戰機都是複製品,中國空軍與印度沒得比
    作者:年負 在和中國做比較時,印度總擁有的一些迷之自信。印度媒體《歐亞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把中國的戰鬥機都形容成「中國模仿西方戰鬥機的複製品」,而中國空軍遠遠比不上印度空軍。
  • 莫迪訪華寄望縮小印中貿易逆差,希望中國能從印度多買藥
    近日,《印度教徒報》援引印度貿易部一名官員的話報導稱,過去兩年,中國政府已經數次對印度承諾將縮小貿易逆差,包括雙方針對藥品、農產品和IT產品等籤訂了備忘錄,但效果很有限,「這次(莫迪)總理與中國高官會晤時,會要求中國踐行承諾,光口頭承諾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