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壓中國,川普政府最近幾年對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實施了嚴厲制裁措施,禁止它們購買美國的先進技術,而且受到制裁的中國公司名單越來越長。就在上周,美國商務部又將中國的晶片企業「中芯國際」列入了制裁名單。與此同時,在美國的脅迫和忽悠之下,歐洲有些國家明裡暗裡對中國科技企業在當地的經營實施了歧視性限制。
然而,歐洲科技行業最近發現,當他們追隨美國對中國企業下手後,美國卻在背後捅刀。據海外網24日報導,英國《金融時報》23日在報導中指出,歐洲國家的一些科技高管和外交官員抨擊華盛頓利用其制裁機制,將歐洲企業排擠出中國市場,同時卻為美國的企業和公司提供豁免。
一位歐洲科技高管表示,他們的公司一度被要求停止向中國買家供應零部件。但是,這些零部件的市場很快被美國供應商佔領。這位高管抱怨稱,美國一些公司目前已獲得了為華為供貨的許可證,而歐洲的供應商則無法獲得許可。
美國搞出這種「背後捅刀子」的行為,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例如,當中國和澳大利亞經貿關係出現波折時,雖然美國表面上宣稱將與盟友澳大利亞並肩站在一起,但美國穀物行業卻迅速行動起來挖澳大利亞牆腳,努力填補它在中國留下的市場空白。
對此,參考消息評論稱,美國在市場上競爭不過中國科技企業,只好連自由競爭和市場經濟的遮羞布都不要了,赤裸裸採用卑劣的政治打壓手段,以維護自身的科技霸權地位。而有些歐洲國家明知美國的做法很虛偽,還盲目追隨美國,到頭來發現不僅沒能分到一杯羹,反倒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