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馬拉松,現在領先,不代表以後領先;現在落後,不代表以後落後;不跑到最後,都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從《易經》的規律看,有這3種特質的人,即使現在不出眾,將來也會出人頭地。
特質1: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
很多人,對別人挑三揀四,要求很高,對自己卻沒有要求。這樣的人,是平凡的大多數。有少數人,可以自覺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這樣的人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執行力強,所以精益求精,越來越優秀;對別人寬容,則人緣越來越好,內外兼修。
《易經》師卦曰:「初六,師出以律,否,藏兇。」
做領導的人,興師動眾,統帥打仗,首先需要有嚴明的紀律。否則,會留下失敗的隱患。
孟子也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小到個人自律,大到眾人自律,成事需要紀律約束。因為人的天性喜歡安逸,如果放縱自己,則很容易蹉跎時光,一事無成。自律的人,在同等條件下,可以完成別人做不到的事。
你看這個公式:
1.01的365次方=37.78
0.99的365次方=0.03
自律的人,每天進步一點點,365天之後,就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翻37倍。
而缺乏自律的人,每天懶惰一點點,365天以後,坐吃山空,會把自己的老本基本吃光。
特質2:克制,做事不衝動,不情緒用事。
俗話說,衝動是魔鬼。
真正做大事的人,懂得克制,適可而止。普通人不想那麼多,情緒上來,亂發洩一通,沒想過後果。
《易經》師卦講,做統帥的人,一定要冷靜,不可衝動行事。
師卦曰:「六三,師或輿屍,兇。」
當一個領導失去客觀中正,情緒用事,胡亂發指令,那麼結局就是失敗。
懂得克制的人,才有當領導的潛質。
懂得克制和忍耐的人,百折不撓,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總能想方設法找到出路,逐漸超越自己,超越別人。
回想自身,很多事情,我們不是敗在不夠努力,而是敗在三分鐘熱度的衝動和情緒用事。學著克制自己的本能情緒,降伏自己的心,只要不衝動,不盲目,每個人都會等到屬於他的大好機會。
特質3:靈活,擁抱變化,順勢而為。
《易經》的本質,只有一個字:易。變化無窮,其用無窮。
很多學《易經》的人,停留在文字上,即使背誦出來,說得頭頭是道,也只是流於形式,無法發揮「易」的威力。
一個人只要做到靈活,順著趨勢,隨機應變,那麼他就是掌握了「易」的精髓。
師卦中,像打仗這樣的事,更加講究靈活應變。
《師卦》曰:「六四,師左次,無咎。」
古代兵家尚右,以右為前,以左為後。這是常理。然而,在實際打仗中,有時候不按常理出牌,才可以出其不意致勝。
所以才說,「師左次,無咎。」審時度勢,本應進攻時,不進攻,改為後退避讓,聲東擊西,這樣靈活用兵,沒毛病,也可以取勝。
我們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方法你學會了,可在實際運用中,沒有一模一樣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融會貫通地使用,才可以有效地解決問題。
成功的方法,可以複製;然而,做事的應變能力,不可以複製。這個要靠自己在實踐中領悟。
在《易經》師卦中,擁有這3個特質的人,是一個優秀的統帥。
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一個人能做到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克制,不衝動行事;靈活,懂得隨機應變;堅持下去,遲早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成為了不起的人。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學習《易經》最大的作用不僅僅是算命,更重要的是改命,易經就是一部做人做事的手冊和行動指南。
《易經》在中國的地位實在是特殊,西方智慧的源頭是柏拉圖,印度智慧的源頭是《奧義書》,中國智慧的源頭是《易經》。
包括到後來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易經更是六經之首,歷代學術思想發展之契機亦多建基於「易經」。
而人們常說的「讀萬卷書不如讀真經一部」,就是說的《易經》。
但是讀原文的周易實在是過於深奧晦澀難懂,所以我讀的是這種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全都是大白話。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上文的口訣看不懂的夥伴們可以選擇看看這本書,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易經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而且這本書才45元,現在45還能幹點啥?看個電影就差不多了,但是卻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直接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