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火星主題科普漫畫《火星媽媽的日常》即將上線

2020-10-06 三文娛

《火星媽媽的日常》是一部定位為親子教育題材的火星知識科普類漫畫。

10月1日,在國慶、中秋雙節來臨之際,中國首部以火星為背景,以未來生活方式為導向的親子漫畫《火星媽媽的日常》在甘肅金昌2020未來火星生活周正式發布。

這是青少年科普計劃「太空C計劃」旗下的首部漫畫作品。定位為親子教育題材的火星知識科普類漫畫。

通過連載漫畫的形式,《火星媽媽的日常》講述中國航天文化故事,增強親子家庭對世界、宇宙的認知,以形成給中國媽媽的航天知識指導書。作品以「未來生存力」的要素為提綱,圍繞漫畫主角火星媽媽天舒是如何培養兒子樂樂有關未來生存力品質,指引教導媽媽們如何培養孩子這種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火星媽媽的日常》漫畫中,母子所經歷的各種趣事多源自現實生活。「天舒」媽媽的人物原型是趙天舒,「樂樂」則是她的兒子。趙天舒曾任BBC旗艦欄目Women『sHour製作人,10年裡專注國際教育和文化交流,現在,她是「太空C計劃」科普教育內容負責人。

「平時我和孩子會一起看很多書,漫畫是我們都非常喜歡的一種。很多時候看漫畫無需我讀給他聽,單看畫本身就能把我們看得哈哈大笑。所以我們也想創作出一部既能表現出我們日常生活狀態的漫畫,同時也能傳遞教育理念、一些科普知識點的作品。」趙天舒告訴三文娛,漫畫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真實的,作品想要呈現的「未來生存力」價值觀,則主要體現在自我能動力,社會協同力,宇宙認知力等未來軟實力。

火星的「日常」不「平常」,讀漫畫也能樹立科學理想

《火星媽媽的日常》塑造了火星媽媽「天舒」以及火星小子「樂樂」兩個主要形象,把生活中的日常放在火星的環境裡,用風趣幽默的筆觸,傳遞溫暖、輕鬆的親子關係,並在呵護孩子好奇心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對太空、對航天科學的興趣。

《火星媽媽的日常》講述的是一對生活在火星上的地球母子經歷的各種趣事。

「我們把我們平時的生活點滴放到了火星的背景下,想要表達的是無論人在哪裡、身在何處,親人的愛和尊重是孩子成長中最為重要的元素,愛和尊重是基礎,有了這些,家長能夠給予孩子更多的期望並幫助他擁有,比如勇氣、堅持、不斷嘗試的性格;培養他擁有好奇心、觀察力、行動力、思辯、創造力等這些能力;當然更要有善良和擔當,對他人和更廣義的社會。」火星媽媽趙天舒說道。

在《火星媽媽的日常》漫畫故事中,「天舒」媽媽是首批正式移民火星的探索者,她知性溫暖,外表溫柔內心強大,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火星媽媽也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感悟。而「樂樂」作為首批生活在火星上的小朋友,是個有紳士風度、內心卻滿是搖滾範兒的小孩,他熱愛動物、喜歡搞笑;他說話像媽媽一樣條理清晰,同時也有著和同齡孩子一樣的好奇心和很強的求知慾。

通過對兩位個性鮮明的人物的塑造,創作團隊希望讀者們能夠看到漫畫中的一個個小故事與現實中的自己有著相似之處,用」共情「打動人心。「太空C計劃」科普內容負責人天舒作為火星媽媽的原型,指出無論生活在哪裡,面對未來紛繁變化的世界,家長應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什麼作用,培養他們的什麼能力,這種「未來生存力」對個人和社會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未來生存力」是一種怎樣的能力?

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2020年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因為疫情,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正常的生活都被打亂了,大人不能去上班、孩子不能去上學。這樣的極端情況,或許我們這輩子只能經歷一次。

在這樣的背景下,火星媽媽趙天舒開始思考,「這個千變萬化、突發情況層出不窮的世界裡,應該怎麼做,做什麼,才能讓孩子在離開父母、走入社會的時候,無論他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經歷什麼樣的變化,都能是一個內心篤定充實,能積極勇敢面對的人」。

「未來生存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思考下產生的。

火星媽媽趙天舒說,它是由自我能動力、協同力、宇宙認知力三大部分組成。自我能動力,指的是無論個人和所處的世界發生何種變化,作為個體的「我」,最應該具備的能力。協同力,指的是無論身處何種環境,能夠與他人協作需要具備的能力。宇宙認知力,指的是個體與世界和諧相處、並能在有限生命裡發揮最大價值的能力。

這三個組成部分也可以從個人、社會、宇宙三個層面來理解——作為個體,在電子世界和信息的時代裡,他們還應該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分辨真偽?身處人類社會,他們應怎樣與真實的人相處、共事、相互成就?放眼更廣闊的宇宙,探索深空、登陸月球和火星,是為了逃離、掠奪,還是更好地與地球共存 ?

簡言之,作為綜合能力的集合,「未來生存力」所要傳遞的,是希望能為未來的「後浪」提供安身立命、成就自我、貢獻社會的能力。

圖:火星媽媽趙天舒

藉助漫畫這種給人以輕鬆、愉悅感的內容載體,《火星媽媽的日常》漫畫希望通過分享母子生活中的趣事、搞笑、好玩的生活細節,和讀者產生連接和共鳴,在此基礎上,分享教育心得和理念,把未來生存力中不同的能力、力量,傳遞和表達出來。

據了解,這部漫畫作品將於10月上線連載。

相關焦點

  • ...訪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出品...
    點亮逐夢星空的燈塔——訪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出品方及攝製劇組 2020-08-31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開拍
    8月2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協拍的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市人民文化廣場舉行開機儀式。圖為影片《火星使命》在金昌開機拍攝。據了解,影片《火星使命》以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大背景,以中國載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間站時代為主基調,以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大型試驗項目「綠航星際」為創作藍本,在以人類為地外生存做準備為主題的金昌「火星1號」基地和金昌市內10多處景地取景拍攝,向公眾介紹中國航天員在選拔、培養、訓練和執行任務過程中的精彩故事、感人事跡,展示我國航天科技成果,弘揚科學家精神,彰顯我國航天工作者偉大的航天精神和愛國情懷
  • 「火星叔叔」講火星科普活動舉辦
    「火星叔叔」講火星科普活動舉辦 2020-07-27 武漢文獻情報中心 【字體: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通過網絡直播,分享了題為《從熒惑到天問:人類的火星夢想與徵途》的科普報告。武漢市江漢區中小學、社區居民、青少年參加活動。  關於火星,你想知道什麼?鄭永春以孩子們對火星的疑問為開篇,引起了聽眾們的興趣。在我國古代,火星被稱為熒惑。
  • 飛向深空 飛向未來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開機
    2020年8月2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協拍的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甘肅省金昌市人民文化廣場舉行開機儀式。影片《火星使命》以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大背景,以中國載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間站時代為主基調,以中國航天員訓練中心大型試驗項目「綠航星際」為創作藍本,在以人類為地外生存做準備為主題的金昌火星
  • 飛向太空 飛向未來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在金昌開拍
    8月20日,由中國科學技術館與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聯合出品,金昌市委市政府協拍的國內首部以航天科技為內容的科普巨幕電影
  • 「你好,火星」科普講座點燃東莞少年科學夢
    12月27日上午,「你好,火星」主題科普講座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成功舉辦。回顧古今中外探索火星的歷程,再次點燃了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情和夢想,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火星是由什麼構成的呢?火星上可以種土豆嗎?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歷程都經歷了什麼?我們對火星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 人類什麼時候能移民火星?網易新聞《一起去火星》科普來了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於2020年7月22日—25日擇機發射,這是中國行星探測的裡程碑事件。網易新聞將聯合科普中國、中國航天科普等推出重磅策劃《一起去火星》。   《一起去火星》大型策劃除了專題、現場直播報導外,還有八大火星知識官現身科普火星知識、七大優質知識短視頻號視頻解說人類火星探索歷史和任務,網易科技將派出小編前往文昌發射現場,第一時間發回「天問一號」的報導。
  • 目標:火星。中國即將探測火星,這份火星題材科幻電影片單請收好
    7月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繼成功完成探月任務之後,我國即將對火星進行探測。這又將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座裡程碑。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7月6日下午 ,百度App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共同發布追蹤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合作計劃。雙方將依託百度App平臺,打造全網探火重要入口,並聯合開展火星車徵名、火星探測動態追蹤、火星知識科普多個相關項目,助力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
  • 走近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百度帶來不一樣的火星直播
    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按照計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即將在2020年7至8月執行。屆時「天問一號」將帶著中國人的飛天夢,駛向宇宙,探索未知。為了讓大眾對火星探測和相關知識有更清晰的了解,百度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聯合打造「下一站,火星」科普系列直播,從6月11日開始,直到火星探測器成功進入太空,每周與大家見面。網友只需打開百度App搜索「火星」,即可進入直播。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片場紀實(四)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 各位看官,大家好!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已經開拍一周啦!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影片的小演員們!
  • 科普達人對話天文學家:聊聊火星那些事兒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無疑是全國乃至世界矚目的航天科技大事件,而這也使得火星成為了今年科技周人們關注的焦點話題。8月26日晚,為了回應公眾對火星熱烈的關注和好奇,中國科普網、科普時報社聯合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舉辦了「雲上科技周」系列直播的火星專場。
  • 火星異種:獵奇的科幻片,歡迎來到昆蟲為王的世界
    《火星異種》的原作漫畫是由貴家悠原作/橘賢一作畫的日本漫畫,是在著名的漫畫雜誌《周刊Young Jump》上連載的一部科幻熱血類漫畫作品。2013 年位居「這本漫畫真厲害」男榜第一位。17卷單行本累計銷量已累積突破1800萬冊,日本總人口是1.2億,所以你想像一下這個銷量有多可怕。
  • 首次火星探測將實施,東莞港企研製火星車模型助力科普
    我國即將實施首次火星探測,由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將一次性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藉此契機,港資企業東莞美馳圖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馳圖」)推出4款火星探測器,助力國家行星探測工程的實物展示和科普推廣。
  • 去火星手撕蟑螂!《火星異種》手遊今秋獵奇發布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7月26日消息,華納兄弟宣布根據日本動漫《火星異種》改編的同名手遊《火星異種Busters:進化的雛形》(テラフォーマーズ バスターズ -進化の雛形-)發行時間初步確定,即將在2016年秋登陸iOS、Android平臺。
  • 郝景芳任火星車科普百家號主編 百度App火星追蹤計劃開啟
    7月2日下午,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官方百家號「沒有名字的火星車」宣布,面向全網招聘編輯。同時,雨果獎得主、科幻作家郝景芳也在其百家號發布招募視頻,並宣布出任火星車科普百家號名譽主編。火星車科普百家號編輯的招聘要求主要有三條,包括擁有淵博的航天知識、有炙熱的求知慾、文筆優秀等。應聘方式為在百度App搜索「郝景芳招募火星合伙人」話題,帶話題發布應聘視頻或圖文簡歷。郝景芳將在候選者中確定最終人選。火星車科普百家號還曬出了郝景芳的工卡,以及郝景芳手持工卡與小度機器人的合影。
  • 配備有史以來:發送到火星最先進「眼睛」的毅力號火星車即將發射
    美國宇航局火星2020「毅力號」火星車,擁有有史以來發送到火星這顆紅色星球表面最先進的一雙「眼睛」:它的Mastcam-Z儀器配備了新一代變焦功能,這將有助於任務更容易地製作3D圖像。火星車操作員仔細規劃每條行駛路線和火星車機械臂的每一個動作,通過3-D護目鏡查看這些立體圖像,以查看風景的輪廓。
  • 百度APP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 全網首發中國第一輛3D火星車
    鞭牛士 7月22日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即將發射,今日晚8點,百度APP聯合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全網首發中國第一輛3D火星車,用戶在百度APP搜索「火星車」,就能看到清晰炫酷的火星車全方位展示動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即將開始,此次發射將一次性完成繞、著、巡三大任務,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精細巡視勘查。一次性完成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無先例,同時也對火星車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遠距離數據傳輸的延時問題,火星車必須具有很強的自主能力,加之火星大氣對陽光的削減作用,相比於大眾熟知的月球車,火星車能源供給更為困難。
  • 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移民能實現嗎?火星上有生命嗎?火星上能種土豆...
    昨天中午12:40左右,我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順利進入地火轉移軌道,預計會在明年2月進入火星軌道,並一次性實現「繞、落、巡」三個動作(即環繞、登陸、巡視)。那麼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
  • 科普這麼有趣!中國日報中英文雙語動畫《去火星》
    中國日報網7月24日電 茫茫宇宙,人類為何對火星探測如此著迷?如何才能前往紅色星球?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為何會有「恐怖七分鐘」?中國日報推出精心策劃的中英文雙語動畫《去火星》(To Mars),將給你不一樣的科普哦。故事從一群熱愛探索宇宙的鳥兒說起......究竟發生了什麼,看這裡!(編輯:嚴玉潔)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