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自衛反擊戰6大英雄 第一身中19顆子彈 第二年僅17歲

2021-01-12 神評官網

什麼叫做英雄?一般來說,英雄有三重含義:才能勇武過人的人;具有英雄品質的人;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鬥,令人敬佩的人。

當然,第三個含義才是最具體也是最能夠體現這個時代精神的。畢竟大部分人都是普通平凡的人,但是只要忘我奉獻,英勇奮鬥,都可以稱為英雄。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六大英雄,他們中有的年紀僅僅才17歲,還是上高中的年紀,卻已經為國家做出貢獻和犧牲,他們才是這個國家最可愛的人、最該銘記的「明星」。

6 侯滿厚

侯滿厚,男,1959年生,湖北省巴東人,1977年1月入伍,1978年12月入黨。時任43軍129師386團9連副班長,爆破英雄。現任宜昌電力勘測設計院出版室主任。在攻打靠矛山的戰鬥中,侯滿厚在戰友掩護下,三十分鐘內炸毀四個敵地堡,斃敵十三名。中央軍委授予他「爆破英雄」的榮譽稱號。

5 楊建章

楊建章,雲南永平人。1975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炊事員。1977年入黨。1979年3月4日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新寨戰鬥中,因部隊給養車暴露,遭越軍炮火射擊,嚴重威脅附近團指揮所和集合待命部隊的安全,他主動要求駕車轉移敵軍火力,車開出後中彈犧牲。同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勇於獻身的共產主義戰士稱號。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急駛的給養車被越軍炮火盯住。為了部隊的安全,他引開敵人的炮火,雖然他和大家一樣清楚,這會付出生命的代價。敵人的炮彈不斷追著給養車。給養車在硝煙中,在紛飛的彈片、泥塊中強烈地顛簸著,左一偏,右一偏,躲避著炮火,迷惑著敵人,繼續前進著。突然,在離部隊大約四百多米處,一發炮彈打中車頭,油箱爆炸,火球騰起……敵人的炮火再也沒有向我彈藥車隱蔽的地方轟擊。團指揮所和四個連隊脫險了,通信聯絡恢復了。當晚,指戰員們用復仇的槍炮懲罰了敵人。第二天清早,大家來到楊建章英勇獻身的地方,看到的僅是一副焦黑的汽車大梁。楊建章把自己的一切,統統獻給了祖國。

4 肖家喜

肖家喜,1958年生,四川開縣人,50軍150師448團1營機槍連給養員,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戰鬥英雄。被部隊授予「一等功臣」。中央軍委授予他「鋼鐵戰士」榮譽稱號。第七屆全國人大軍隊代表。第13集團軍裝甲旅原上校副旅長,2004年從部隊轉業,現在成都市金牛區國稅一分局任調研員。

肖家喜是一九七八年入伍的。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他完成戰鬥任務後,遭到越軍的重重包圍,不幸右臀部中彈負傷,與部隊失掉了聯繫。在處境險惡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肖家喜沉著冷靜,毫不氣餒。傷痛和飢餓的折磨,使他一天暈倒四五次,醒來後仍然繼續向前爬行。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情況下,身上背的一支半自動步槍、一枚手榴彈和三百發子彈等武器裝備,一件未丟。他以驚人的毅力,與敵人鬥,與傷痛鬥,與饑渴鬥,戰勝了難以想像的種種困難,經過八個晝夜,終於勝利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3 郝修長

郝修長戰鬥英雄,河南唐河縣人,三八一團九連五班長,1977年入伍,1979年2月入黨,1979年3月陣亡。在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中,中央軍委授予他「戰鬥英雄」稱號。安葬於寧明烈士陵園。

1979年3月9日,他奉命帶領一個班搜索前進,和敵人一個加強連遭遇,發生激戰。先後有兩名戰士犧牲,六名負傷。為保護傷亡的戰友,他從敵群中殺出一條血路,把戰友背到安全的地方。待我軍把敵人全殲後,發現他全身鮮血伏在田埂上。在他前面兩米處,倒著十一個敵人,稍遠處橫七豎八躺著敵人五十六具屍體。為了表彰他英勇殺敵的功績,中央軍委授予他「戰鬥英雄」稱號,並追記一等功。他使用的衝鋒鎗,陳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

2 吳建國

吳建國烈士(1962—1979.2.17) ,原武漢軍區43軍127師381團步兵七連戰士,1979年1月入伍,高中文化程度,湖南省望城縣人。1979年2月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被中央軍委授予「狼牙山五壯士式的戰鬥英雄」稱號。

1979年2月17日在攻打六一二高地的戰鬥中,吳建國同志發揚了我軍一往無前,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先後擊斃三名越軍,在全身八處中彈負了重傷的情況下,緊緊抱住一名越南軍官,一起滾下懸崖,與敵人同歸於盡,年僅17歲。 犧牲後,被追記為一等功,追認為黨員,中央軍委授予「狼牙山五壯士式的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1 曹保勤

1976年元月入伍,曾任副班長、班長。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邊境地區,被迫對越南侵略者奮起自衛還擊。曹保勤所在廣西邊防某部七連奉命進攻五八九高地,以曹保勤所在的一班為尖刀班,衝殺在最前邊。當他們衝到距越軍戰壕15米處時,戰士馬躍治絆雷犧牲,班長曾傳輝負了重傷。副班長曹保勤接替班長職務,率隊攻擊。

越軍暗堡的出現,使部隊受阻,同時曹保勤腹部連中3彈,肚皮迸裂,血流不止,腸子湧了出來。他忍著巨痛,用左手塞腸、捂腹,改用匍匐前進,身後留下了斑斑血跡。當接近越軍暗堡時,他撥出最後一顆手榴彈甩進越軍暗堡而犧牲。在打掃戰場時,戰士們發現他身中19顆子彈,右手還緊緊握著衝鋒鎗。為表彰他的英雄事跡部隊黨委給他記一等功,追認他為正式黨員。1979年9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授予曹保勤烈士「戰鬥英雄」的光榮稱號。

相關焦點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普通人:他們沒有光輝事跡,但同樣是英雄
    快到岸時,羅書華大喊:「班長,我中槍了!」孫家貴轉頭一看,只見羅書華臉色發白,鮮血染紅了身邊的河水。孫家貴立即託起羅書華遊到岸邊,見他羅書華左臂被兩顆子彈打穿,血流不止。孫家貴開急救包,給羅書華包紮好傷口,讓他在河邊隱蔽好,自己則跳入水中,拖著一副竹筏遊回對岸。
  • 「對越自衛反擊戰」五個焦點問題大詮釋!
    1979年2月17日,中央軍委下令對越南的侵略進行自衛反擊。中國軍隊從雲南和廣西兩個方向發兵打擊越寇的囂張氣焰。雲南邊境參戰的官兵,統一由熟悉越軍兵法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邊境的作戰,由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最倔師長:寧可被罷官,也絕不放過一個俘虜!
    該師是豪傑並起、英雄同袍,在戰鬥中共有4個單位、7個個人榮獲榮譽稱號,勳章、喜報、大紅花可是讓這支部隊光彩照人、無人可比。好兵好將帶,孬兵孬將慫。按理說,戰功如此卓著的部隊,師首長應該殊榮等身,不一定名滿天下,但總該厚賞嘉獎。可現實卻和人們想得有些不同!
  • 最年輕現役中將劉振立:22歲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現任陸軍參謀長
    前面我們講述了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解放軍高級將領李作成上將,今天小編繼續為各位講述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在作戰中十分勇敢,後來成長為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他22歲的時候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30年後成為解放軍現役中將中最為年輕的,他就是陸軍中將劉振立。劉振立,1964年8月出生,河北欒城人。劉振立1983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這一年劉振立19歲。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用火焰噴射器壓制,我軍用手榴彈來反殺
    日爆發對越自衛反擊戰之後,中國的各種戰鬥英雄就層出不窮,他們的英雄事跡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讓大家難以忘懷。火焰噴射器蔓延出來的火舌,也在逐漸想著武器洞的方向燃燒,火勢越來越大,如果不能及時撲滅,後果不堪設想。危難之際,方顯英雄本色,王高銀在此時當機立斷,從貓耳洞中搬出來了一箱手榴彈,發了瘋似得,連續向洞外投擲,前後丟了十多枚才稍有停歇。手榴彈接連爆炸,引起了外面壓制的越軍一陣騷亂,火舌暫停。
  • 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影片《高山下的花環》中,小北京真的有原型嗎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一部對越自衛反擊戰題材的老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令我們許多人都淚流滿面,在戰後梁三喜的老母親前去部隊,與同樣失去兒子的雷軍長碰面的那一段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那麼在現實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小北京」真的存在嗎,答案是肯定的。
  • 對越反擊戰19歲小戰士犧牲前,對護士提一要求,女護士含淚答應
    戰爭中犧牲的人也非常多,很多人的名字我們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對越反擊戰中,一個19歲快要犧牲的小戰士。 這場戰爭最後贏得了大勝利,然而沒過多久,越南就恩將仇報,在蘇聯的挑撥下,不斷地挑釁我國。我國實在忍無可忍,對越南發起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 中越戰爭秘聞: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使用陰險狡詐的戰術!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第一階段作戰中,中國陸軍某部僅用3天的時間就攻克了越南黃連山省省會城市老街市以及其他一些越軍據點,在連續的對越作戰中,中國軍隊徹底切斷了越北8號公路和7號公路以南地區,完成了對越軍王牌345師、316A以及其他地方武裝的合圍之勢。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軍隊著實領略到越軍的狡猾。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此人身為師長公然抗令,最後卻立下了大功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爭打響,中國人民解放軍們義不容辭奔赴戰場,保護周邊民眾,深入越南腹地打擊敵人,一件事都不能落下,每一個士兵都有自己的使命。狡猾的越軍無孔不入,給我軍設了大量的陷阱,還在險要的位置安插了很多狙擊手,時不時的給我軍放冷槍,給我軍造成不少傷亡。
  •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
    對越自衛反擊戰犧牲的兩名女戰士:一人戰鬥至死,一人被越軍匕首割喉對越反擊中,湧現出很多英雄,他們中間有的負傷,有的甚至光榮犧牲。在這些英模人物中間有兩位女英雄,她們為了祖國的安寧,犧牲了年輕的生命。對越戰爭我們是以優勢兵力教訓越南,女戰士並沒有上一線戰場,她們主要做一些護送傷員和後勤保障方面的工作,但是戰爭畢竟是在越南境內進行,危險時時處處都有,兩位女英雄為運輸傷員和保障後勤物資,壯烈犧牲。這兩位英雄的名字分別是郭蓉蓉和黃金霞。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志願軍出動了九個軍,軍長分別是誰?有幾個軍長成...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擔任11軍軍長一職。對越反擊戰之後,陳家貴的軍銜沒有發生變化。2016年,陳家貴在昆明總醫院去世,享年98歲。 1937年,閻守慶17歲,他在抗日高潮的影響下,他參加了山西省「犧牲救國同盟會」,同年九月,他成為了八路軍一員。兩年後,閻守慶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閻守慶是從一名普通戰士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1964年,閻守慶被授予大校軍銜,1978年被任命為13軍軍長。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他的軍銜未發生變化。2015年,閻守慶同志去世,享年76歲。
  • 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為何不戴鋼盔作戰,其實原因很簡單
    1984年6月12日,越軍偷襲我老山近那拉方向的陣地,守衛該陣地的二連幾乎全部陣亡,隨後上去查看情況的我數名士兵也被越軍打死,天亮後我一個排45人上去,又幾乎全數盡歿 。後來一個火箭炮齊射,我步兵才重新奪回陣地。其後越軍出動500~600人衝擊,結果被我炮兵牢牢地封鎖住,死傷慘重。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到底有多慘,越南作戰老兵回憶:彈如雨下
    雖然對越自衛反擊戰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打完了,但那之後的中越戰爭一直持續了十年的時間。
  •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位偵察兵犧牲後,班長才知道他是師長的兒子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爆發的中越戰爭,距離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十一年,這場自衛反擊戰,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解放軍打的第三場局部戰場,前兩場則分別是抗美援朝戰爭和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就這場中越戰爭的規模來說,是遠遠大於對印自衛反擊戰的,但和抗美援朝戰爭相比,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只能算是小規模的局部戰爭。
  • 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中國和柬埔寨,到底存在什麼樣的地緣關係
    上個世紀中後期,美蘇兩國開始冷戰,因為他們都想做世界第一軍事強國。這個時候的中國對於外交關係的處理方式從不被接受,改為了獨立自主。中國不主動挑釁其它國家,但如果其它國家主動來挑釁,我們將會讓它付出代價。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國犧牲的將士都安葬在哪?與綠水青山相伴
    中越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從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在中越邊境1300多公裡的土地上,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面對越南的不斷挑釁,中國忍無可忍,無須再忍,中央政府立即下達對越自衛還擊作戰的決定和命令。於是為期一個多月的中越戰爭拉開了序幕,此戰以中國的全勝而告終。
  •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兒子犧牲38年,86歲的父親第一次來掃墓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開始。許多年輕戰士獻出了鮮血和生命。他們有的死在越南,有的死在雲南邊陲。大部分戰士犧牲後沒有回到家鄉。 然而,兒子蒲世平才3歲時,妻子就因病去世。蒲雲海一位孝順的母親將兒子撫養成人。1976年,21歲的蒲世平參軍入伍。
  • 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和越軍各有多少人被俘,什麼時候交換回國?
    說到對越自衛反擊戰,其實就是指中越之間發生的那場戰爭,發生時間是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因為越南對外擴張的欲望逐漸強烈,在北方侵佔中國領土,在南方攻打柬埔寨,而且柬埔寨還是中國的盟國,威脅到了中國和平安穩的外部環境。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越軍究竟有多窮?老兵:你想像不到
    中國軍委會在1978年12月8號下達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命令,為了維護邊界地區的安寧不得不發動反擊。這場戰役被中國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在越南被稱作1979年北部邊境戰爭,也被稱作中越戰爭。中國也是剛結束十年之久的內部動亂,所以按道理來說是該休養生息的時候,而且中軍自打1962年以來有十年沒有打過大戰役。
  • 聊城有位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
    徐希芳和他的一等功喜報元旦前夕,記者走進高唐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採訪了對越自衛反擊戰一等功臣徐希芳。消瘦的臉龐,筆挺的身板,說起話來音調不高卻堅定有力,誰也不會想到,徐希芳竟是一名曾榮立一等功的大功臣。在很多人看來,徐希芳工作中處理的都是小事,但小事中滿含著溫情。「就拿前段時間來說,有兩位退役軍人讓孩子到縣城的小學上學沒成功,於是就來尋求幫助,是我接待了他們。」徐希芳細細一問,才知到孩子確實不符合報名條件,於是建議他們根據招生政策到相應鎮街學校上學。兩人一聽就火了,說:「如果符合條件,我們就不來找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