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梯安全事故頻發,一方面是電梯行業高速發展,事故隨之增多;另一方面是電梯產品自身設計和安裝存在問題。無論基於何因,電梯安全問題已經引發公眾擔憂,電梯維修保養正成為電梯行業發展的新藍海。
電梯維修的發展現狀
我國電梯主要有垂直電梯和臺階式電梯兩種,大小、規格根據交通流量和載重量決定。由於應用場所在建築物內,且使用頻率高,出現電梯故障次數居高不下。
以杭州小區為例,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院提供的《中國電梯維修保養行業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2015年,小區電梯故障或困人次數高達近百次,已嚴重威脅到公眾安全。
此外,電梯在安裝後,使用期限往往長達十幾二十年,如果不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後果將不可設想。這也是電梯維修保養行業發展動力來源,稱之為新藍海並不為過。
一般來說,在電梯運行初期,是由電梯製造單位負責,後期則由電梯所有權單位通過招標維保單位負責。無論是電梯所有者還是製造單位,對維修保養顯然都太過輕視。
對電梯製造單位來說,由於市場處於低價競爭、需求量萎縮的現狀,出於成本及存量競爭考量,會在各個環節縮減開支,從而產生大量安全隱患。同時,提供免費的維修保養服務期限短,頗有些「居心不良」之嫌。
對電梯所有者來說,如物業,能少花錢進行電梯維修保養,剩下的便是利潤。因此,物業單位往往青睞規模小的電梯維保企業,這顯然不利於電梯維修保養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除了電梯維保市場存在惡意競爭,專業維保人員數量缺失,也是電梯維修保養行業發展的一大阻礙。
按照國家規定,電梯維保企業需要至少每月一次進行清潔、潤滑、調整和檢查電梯,還有季度保養、半年保養和年度保養。但實際情況是,基本上不出事不到場,造成的直接原因是維保人員數量缺口巨大。
據上述報告分析,全國僅有2所高校設有電梯學院,16所設有電梯專業,每年畢業生不足一萬。維保人才的緊缺,令電梯維保行業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截至2018年底,全國電梯擁有量達360萬臺,且仍在飛速增加。龐大的電梯保有量給維保市場帶來充足需求,電梯維修保養行業前景一片廣闊。不過,未來需加強監管,規範行業發展,注重人才培養,如此才能迎來良性發展。
電梯維修工的前景如何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電梯也在大小城市中不斷的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的電梯數量都在以飛速度增加,到2019年為止,全國電梯總量達到了800萬臺左右,在1980年的時候,中國的電梯數量才有2000多臺,就在這短短不到40年的時間裡達到了800萬臺左右,中國的發展有多快。
電梯多了,自然維保公司也慢慢的多了起來,大大小小的公司有很多,很多的應屆畢業生都會選擇電梯維修的行業,電梯維修畢竟是一個技術工種,是一個鐵飯碗,從而很多人選擇了電梯維修。
可是對於電梯維修工的工資,有的人工作了幾年工資還是那麼多,電梯維修工的工資平均在4000到5000的樣子,可以說是每年都是一個樣子,沒有什麼每年遞增,社會的消費水平慢慢的在加大,而工資沒有增加,相當於工資在減,甚至工資沒有前幾年的高,是什麼導致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原因是因為大大小小電梯維保公司在不斷的增加,各個公司為了拿到項目,競爭力非常大,為了拿到項目只能把維保的價格壓低,一個比一個低,價格低了,維保工的工資自然沒辦法增加,從而導致了這種普遍的現象出現。
雖然電梯維修公司的維保費在降低,可是服務確是一年比一年要高,這種壓力反而都給了在一線工作的維保工身上,電梯維修工的工作屬於24小時隨時待命,壓力山大,希望未來的電梯維修的行業能有一個好的發展前景,讓在一線工作的維修工的付出與收穫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