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唄誕生的歷史背景與我國對經濟政策的調整是相當吻合的,大概是在2015年前後,國家就大力推進我國的經濟社會轉型,由投資和出口轉變為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但是一個不見好的數據就是即使電商已經普及開來,人民的消費水平依舊很低,如何才能刺激消費,除了讓商品變得便宜以外,讓居民手中有錢也是一個關鍵問題。
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的上線與我國的經濟社會轉型之路
2015年花唄與借唄在重慶註冊上線,開啟了阿里巴巴的金融之路,螞蟻花唄得到國家的支持,大大刺激的支付寶用戶的消費水平。
對於有花唄額度的支付寶用戶來說,他們的每月消費量至少提高了30%,淘寶商戶的每月的交易額也是至少上升了30%,在我國經濟低迷的階段,螞蟻花唄無疑像一股改革之風吹了過來。
這股改革之風后來受到很多人模仿,不管是騰訊理財通還是京東金融、美團金融、滴滴金融、唯品會月付等,金融成了網際網路領域新的競爭版塊。
那麼我國的經濟社會轉型之路呢?也是實現得相當成功,當然並不能完全歸功於網際網路公司進軍金融行業,但是他們確實起到了一個重要作用,在刺激消費這一塊兒還有什麼比電商更有用的呢?
支付寶套路:一期沒結束就開始算利息?
最近讀到了一篇比較傻的文章,文章的主要思想就是螞蟻花唄有貓膩,什麼貓膩呢?老實說我也沒看懂,所以截圖放在了下面供大家研讀。
作者舉了一個例子,馬上就得出以下結論:花唄分三期還款的真實利率要高於2.5%,老實說我真沒看出來利率怎麼變高了,所以專門在這裡提了一下。
3個月30塊錢,每一個月10塊錢有問題嗎?3個月下來不是扣你30塊錢嗎?利率怎麼就變高了,花唄的分期還款並不像房租一樣。
有些地方的房租,即使是20號租房,每月的房租都是固定在某一天收取而不是到了二個月的20號才來收取,花唄分期是真的過了1個月才進行扣款,既然這樣,花唄利率真沒有什麼好說的。
螞蟻金服的槓桿爭論:為了市場穩定
關於花唄和借唄目前最大的爭議就在於,螞蟻金服利用30億資金撬動3000億的貸款,槓桿放得很大,製造出了泡沫容易造成市場不穩定。
槓桿放大就好比阿基米德說的那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翹起整個地球。槓桿長了,支點到了,一隻螞蟻真的可以翹起一隻大象,這個例子就好比螞蟻金服與整個金融市場。
其實無論是放長槓桿還是還花唄等提前消費的現象,在發達國家十分常見,與我們的行動支付普及一樣,他們在信用卡使用比例上要遠遠超過我國。
發達國家經濟泡沫大,超前消費情況嚴重,槓桿也是被放得特別長,加上與我們不同的經濟體制,所以經濟危機與金融危機是他們永遠避免的事情,我國去槓桿就是為了穩定市場。
去槓桿要有毒:關於網際網路金融
但是在去槓桿這件事情上也要把握一個度,沒了槓槓,經濟社會想飛起來都不好飛,因為許多企業發展要用的錢可能就會拿不到,個體戶也是一樣。
可以看見的是,在網際網路企業大佬們進軍金融行業後,我國居民的消費實力增加了不少,雖然不是真實的消費能力,但也在自己的承擔範圍以內。
網際網路金融何去何從,最近許多企業已經下架了自己的存款產品,看來這條路真的要走到盡頭了,不過網際網路金融在我國經濟轉型中做出的作用卻無法抹滅。
不管做怎樣的調整,希望我們的槓桿不要放得很長,泡沫也不要吹得太大,造成一種虛假繁榮的景象,整個社會都容易浮躁起來。
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科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