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的綠色建築長什麼樣?
提到「綠色建築」,很多人的認知都不一樣,但都充滿了綠意。可能是「陽光花房,鳥語花香」、可能是「節能環保,植被包裹」。《綠色建築評標標準》給出的定義是: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汙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築。
由此可見,綠色建築的「綠色」並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指在建築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節約資源,例如水能、電能、各種材料、土地資源等,並且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上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財政部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31號文中要求,在政府採購工程中推廣可循環可利用建材、高強度高耐久建材、綠色部品部件、綠色裝飾裝修材料、節水節能建材等綠色建材產品,積極應用裝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築工業化建造方式,鼓勵建成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到2022年,基本形成綠色建築和綠色建材政府採購需求標準,政策措施體系和工作機制逐步完善,政府採購工程建築品質得到提升,綠色消費和綠色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增強。31號文引起政府採購從業人員的高度重視,對於普通民眾來說,也是一件幸事,這項政策正在進一步推動綠色建築的發展、助力健康人居環境建設。
加快發展裝配式 鋼結構 建築
作為綠色建築的重要形式,近年來,裝配式建築呈現較快發展態勢。據住建部統計,2019年全國新開工裝配式建築4.2億平方米,較2018年增長45%,佔新建建築面積的比例約為13.4%。而對於裝配式混凝土建築而言,裝配式鋼結構建築更加綠色和環保,其優勢是多方面的:一是沒有混凝土現場現澆節點的環節,安裝速度更快,建設周期更短、施工質量也更容易得到保證;二是鋼結構可回收重複利用,有效避免了建築廢棄造成的建築垃圾汙染;三是鋼結構作為延性材料,抗震性能更好;四是梁柱截面更小,可獲得更多的使用面積等。
作為中國鋼結構行業的首家上市公司,杭蕭鋼構一直聚焦新型建築工業化和建築產業現代化進程,通過參與主編、參編50多項國家、地方、行業標準及規程規範,在樓承板、內外牆板、梁柱節點、結構體系、構件形式、鋼結構住宅、防腐防火和施工工法等方面先後獲得400餘項國家專利成果。杭蕭鋼構100多項工程獲魯班獎、詹天佑獎、中國鋼結構金獎等行業權威獎項。
近幾年,杭州之門、上海佘山世茂洲際酒店、港珠澳大橋澳門旅檢大樓、湖北省科技館新館、珠海無人船基地、北京軌道交通新機場線、延慶冬奧村及延慶山地新聞中心、包頭萬郡-大都城等一座座代表著當今世界先進水平的鋼結構建築在各個城市拔地而起,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鋼結構建築魅力的同時,也一直在延續著杭蕭鋼構的「綠色建築夢想」。
另一方面,杭蕭鋼構通過搭建垂直領域電商平臺萬郡綠建基本完成線上線下綠色全產業鏈布局,該平臺以綠色建築產業平臺為依託,通過集成綠色建築產業生態圈內的部品部件、建材、房產、建築、裝飾企業來整合建築產業鏈的上下遊資源,以綠色建築網際網路產業平臺為著力點,打造以綠色建築全產業鏈材料為產品的垂直領域B2B電商交易平臺。
追逐綠色建築夢,厚積薄發正當時,相信不遠的將來,綠色建築會真正走進百姓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