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橋旁,
一座嶄新高聳的建築在仲愷區矗立而起。
2020年6月1日,
市中心人民醫院仲愷院區正式啟用。
歷經4年多的精心建設,
它凝聚著仲愷區委、
區政府的心血與建設者的汗水,
承載著守護仲愷區人民健康的使命而來,
宣告著市中心人民醫院的醫療發展
和仲愷衛生健康事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依託總院資源和優勢 對標高水平醫院建設
據介紹,仲愷院區總建築面積9.76萬平方米,一期開放病床680張,每個病區都設有獨立衛生間和專門晾衣、洗衣的位置。院區設有門診樓、醫技樓及住院樓,軟硬體設施的配備均按照國內一流醫院標準建設。三座大樓以「王」字型並列,醫技樓安排在門診樓和住院樓中間,方便門診、檢查、治療一站式解決,縮短各功能科室之間的距離,有利於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資源的使用率。門診大堂1樓至5樓中間都有一條貫穿三棟建築的「醫療街」,盡力能讓患者以最短的時間,移動最少的距離就能到達目的地。門診大樓的2樓至3樓,分布著專業齊全的診室,在寬敞的無障礙通道右手邊,錯落有致地擺放著舒適的桌椅,患者在就診等待之餘,可以坐在落地窗前,喝上一杯熱飲放鬆身心。
先進的醫療護理環境設施、美觀清晰的導向標識系統、整潔舒適的住院病房,便捷通暢的功能電梯……夏家惠表示,仲愷院區無論從整體設計、服務理念,還是功能定位、空間布局、軟硬體設施等,都處處體現著人性化、最優化。記者在院區看到,一條貫通門診樓、醫技樓、住院樓的「醫療街」無需露天即可實現各樓棟、各部門的互通,晴雨皆宜。
打造智慧醫院 全方位高品質升級就醫體驗
在門診服務大廳自助服務區,24小時開放著多臺自助設備。掛號取號、列印檢查檢驗結果、列印發票……患者輕點自助機就可完成,可以大大縮短排隊等候時間,這是仲愷院區打造智慧型醫院的縮影之一,它為醫院的發展保駕護航。
仲愷院區致力高標準打造智慧型醫院,它是惠州領先、也是仲愷首家引入進口氣動物流傳輸系統的醫院,集合先進的現代通訊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將醫院的各個部門通過一條專用管道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通過系統自動化控制,能將小物品在1-3分鐘內實現點對點的傳輸,大大提高了醫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縮短病人等候時間,提升了就醫體驗。
加足馬力 全力建設成區域服務中心
市中心人民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管理、康復等於一體的廣東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醫院,依託總院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醫院全市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龍頭作用,仲愷院區目前已開設24小時急診服務、專家(專科)門診服務以及住院服務,首批專家(專科)門診開設包括內外科系統26個。
夏家惠表示,新生的仲愷院區作為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四位一體」立體發展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具備專業學科齊全的三甲綜合醫院服務能力。「仲愷院區之於醫院而言,並不是簡單的分院概念,無論是從學科建設、人才培育,還是醫院管理,都對標市中心人民醫院的建設與發展。目前,急診醫學科和全科醫學科已全班人馬開進仲愷院區,創傷外科、骨科、手足外科的學科帶頭人及科室骨幹已到仲愷院區安營紮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仲愷院區各方面業務已取得明顯的業績。」他指出,仲愷院區將依託市中心人民醫院在人才、技術、管理、品牌等方面的雄厚實力和獨特優勢,加足馬力全力建設成區域服務中心。
新時代謀劃宏大篇章 「省字號」項目落戶
「仲愷院區的落成啟用,不只是醫院物理空間拓展和延伸,更要在新時代謀劃更宏大的篇章。」夏家惠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已獲批通過兩個省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的建設,其中一個基地便落戶市中心人民醫院。按照審批規劃,基地將建於仲愷院區,建成後,這個「省字號」項目將提高我省突發事件衛生應急水平和處置能力,肩負起突發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工作職責。
被賦予時代新使命的仲愷院區,將為高水平醫院建設加碼,助力市中心人民醫院打造成廣東省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成國內先進的現代化綜合醫院,為仲愷區內50多萬人民以及周邊群眾的生命健康提供堅強保障,在惠州大地擘畫健康新藍圖。
急診醫學科:拼團隊
「急診拼的是團隊!」王國標指出,急診患者通常具有急、重、危、病情變化快等特點,由於起病急,臨床資料一般缺乏,加之家屬期望值高,需要急診醫生具有嫻熟的急救技術、豐富的臨床經驗、高度的同情心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同時更需要優秀的團隊合作能力等。作為省臨床醫學重點專科、市醫學重點學科,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醫學科是我市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雄厚、醫療設備最完備、急救理念最先進的急救中心。
仲愷院區急診醫學科作為醫院「四位一體」立體發展的排頭兵,總院區高精尖醫護團隊已入駐,組成了高效的醫護合作團隊。目前,該科醫護團隊共63人,其中包括急診內科17人、急診外科12人、急診兒科8人、護士19人,涵蓋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15人,主管護師1人。
王國標表示,急診醫學科將繼續加強內涵建設,完善危急重症患者處置,加速綠色通道暢通,讓仲愷的父老鄉親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為仲愷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據統計,從6月1日開科至6月29日,急診醫學科共接診患者6235人次;120急救中心出車193次;發熱內科門診共接診患者386人次,核酸檢測1229人次。
全科醫學科:多面手
在正式啟用的仲愷院區裡,全科醫學科是第一個整體搬遷的學科,它被親切地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也是全市唯一一家具備該學科規培資質的教育基地。
據介紹,醫院全科醫學科於2017年獨立開科,集醫療、教學及科研為一體,是全市唯一一家具備全科住院醫師規培資質的教育基地,更是國家級全科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早在2011年,醫院已成為廣東省率先躋身於國家全科醫生培養基地行列的三甲醫院。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慢性病代替傳染病成為了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科醫學科副主任楊思敏介紹,很多老年患者通常具有慢性疾病多、多病共存、併發症多等特點。面對這樣多病共存的患者,單個專科治療很難兼顧到其他方面的健康問題,需要進行連續性、綜合性服務統籌治療,而全科醫學醫護團隊每個人都是「多面手」,扮演著居民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更適宜從整體上優化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整體的醫療服務。
楊思敏指出,為紮實推進大健康格局的構建,全科醫學科不僅身挑醫療救治及教學與科研的多重重擔,接下來還將探索「雙家庭醫生制」,落實雙向轉診制度,傳幫帶出更多優秀的「家庭醫生」,以「高水平」的醫療技術為仲愷居民提供日常健康管理、慢病諮詢、在線解答等服務。
手足外科:高精尖
伴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骨科的專科及亞專科發展也愈發精準細分化。作為惠州地區創建最早、技術力量雄厚、設備先進的專業科室,中心醫院手足外科也緊跟時代步伐細分為兩個病區,一病區設於醫院總院區,二病區設於仲愷院區。如今,已成為廣東省重點專科的手足外科,正助推醫院醫療技術走上「高水平」臺階。6月12日,仲愷院區手足外科二區正式啟用。
自手足外科二區落戶仲愷院區以來,學科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據了解,手足外科臨床科研實力強,學術研究已達省內先進水平,是我市區手足外科專業的核心力量,其影響力輻射至周邊城市。斷指再植與再造、皮瓣移植、長段骨缺損的修復等多項技術進入省內先進行列。近年來,科室門診診療超過3000人次/年,住院病人超過1800人次/年,手術量超過2300人次/年……一個個數字,塑造起手足外科在行業的標杆地位。
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一體化
6月12日,創傷骨科二區/骨科四區的手術醫生們聯合麻醉科手術室,在仲愷院區執行院長、骨科專家黃玉良的帶領下,順利完成了一例「足部多發骨折切開復位內固術」。手術的成功實施,意味著仲愷院區的綜合診療服務能力正在穩步成型。
「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採用集『院前急救、院內救治及康復治療為一體』的先進創傷急救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處理危重創傷患者。」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主任巫紅波介紹。目前,學科在急、危、重外傷病人搶救和診療、手術治療複雜骨折方面成績卓著,具有一體化的快速急救綠色通道。
近年來,科室還針對骨折疾患進行詳細的診斷分型,對採取何種治療手段進行科學的分析,對所有病患制定詳細治療方案,對可以進行非手術治療的患者採取手法復位及外固定等治療方案,取得良好效果。對應手術治療的疾患積極採取先進可靠的治療手段,緊跟國內外前沿技術以期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隨著學科發展的不斷完善和技術的不斷成熟,科室還進行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和雄厚的基礎建設,不斷引進高端技術和創新型人才。巫紅波告訴記者,總院區骨科醫護團隊一分為二,以輪轉形式在仲愷院區坐診、開展手術,仲愷院區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與總院區骨科是垂直一體化的管理模式。目前,仲愷院區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現有醫護人員22人,其中包括副主任醫師以上3人、碩士學歷以上5人以及護理本科5人。
從「立」到「強」僅用了半個月的時間。目前,仲愷院區創傷外科二區/骨科四區可開展各類骨折的常規及微創手術治療、數據統計,自6月12日開科以來,截至6月24日,不足半月時間,科室總共收治病人52人,完成手術22臺,接診門診患者158人次,手術量已達到總院區的70%。
從西子湖畔到甲子橋旁,
市中心人民醫院始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不斷探索改善醫療服務的有效舉措,
逐步深化醫療品牌和文化建設,
打造醫療衛生高地,
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加專業、
便捷、舒心的醫療服務。
END
市中心人民醫院仲愷院區正式啟用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