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暖 編輯|欣欣
當我想到家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溫暖和溫馨、愛還有期待 ;我想到了橘黃色溫暖的燈光,熱氣騰騰的晚飯和溫暖的空氣;想到了歡聲笑語的臉龐、溫暖寬厚的擁抱和甜蜜的親吻;想到了那個我一直渴望的詞——是我在外經歷了一切挫折苦難和傷痛之後的——我最後的避風港。
敲下這句話時,我緊緊的抱住了自己,微笑著,流下了眼淚。
一
去年男友求婚,我恐婚逃避的場景還歷歷在目。因為一想到結婚,想到家,展現在我眼前的,就更多的是冰冷、爭吵和支離破碎的景象。
我一直不明白:一個女生,怎樣才能放心的把下半生交給另一個人?怎麼能確定他能給她幸福呢?怎麼能確定兩個人的相處不會有欺騙、指責、困苦和爭吵?
我不知道,我很害怕。
從小,媽媽對我管教很嚴。記得有一次,因為考了99分,被媽媽狠狠的打了一頓,責問為什麼沒有拿到100分?有一年,期末沒有拿到獎狀,我害怕的一路從學校哭到爸爸單位,紅腫著眼睛跟爸爸說,我不敢回家。
每年家庭聚餐的時候,大家都會在飯桌上誇著自己的孩子,只有我的媽媽會說:她呀,還不行,還不夠好……
否定激勵式的教育,讓「我不夠好」這個聲音,從小就在我的腦海裡不停播放。
小時候,我常常躲到沒人的樓道裡,偷偷的哭。那時,我多麼渴望,有個人可以訴說;可以有人告訴我,我該怎麼辦。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只能乖乖的做個「聽話」的、「優秀」的、不讓父母擔心的女兒。
可是我也有難過、有憤怒、有恐懼、有缺點。只是,我從不敢表達,生怕我一不聽話,不優秀,大家就都不喜歡我了。
二
在感情上,因為不想讓父母失望,也一直拒絕戀愛,乖乖讀書到了大學。
工作後,結婚的同學陸陸續續。我很豔羨,也很恐慌。我追著詢問她們是怎麼確定就能夠跟他過一生?而自己,卻仍遲遲下不了決心。
那時,我談過兩次異地的戀愛,他們都對我特別好,也都誠意十足的想要結婚。我卻都因為膽怯,而選擇分手。
其中一個高大帥氣、186的個子,酷似林更新。那是大學畢業,剛在一起沒多久,就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帶我見了家裡的所有親戚。他的父母開廠,對我也十分喜愛,早早就在一線城市全款買好了房,承諾加名和安排好我的工作。
尤其是男生,死心塌地的對我好。瞞著我,每個月只給自己留500塊,只想給我買我喜歡的東西。同時特別積極的推進,希望我能跟他結婚。最終,我還是拒絕了。因為,我膽怯。
第二個男生,英國留學回來,我拒絕時說:不喜歡異地,一周都見不到一次。他就每周在我休息時,搭乘當天最早一班火車,從一個城市到我在的另一個城市,當天往返。
他獨立、善良、勇敢,會耐心的去引導,笨拙又膽怯的我,一點點的去表達我的真實想法。
有一次,我很生氣,卻又不知道該不該生氣。矛盾、糾結、說不出話來。他就一直陪在我身邊,柔聲的安慰說:「沒關係,你想到了什麼都可以說。現在不想說,說不出口也沒關係,我可以等。」
他總是竭盡所能的給我最好的,因為,在他的心裡,我就是最好的。
分手卻還是因為異地,我遲遲下不了放棄老家工作的決心。我不喜歡留在小城市,卻不敢離開。他在省會,為了讓我安心和落戶,買了大的房子。父母都是金融機構中層,也可以安排進相應的單位。可我卻還是膽怯。
其實我知道,最根本的原因,都是自卑,和害怕。
自卑我的家庭能不能被接受?害怕容顏會老、相處會膩。
自卑我是不是其實根本不夠好?害怕我處理不好親密關係、我父母的悲劇,是否會再次上演?
三
曾經在大學,最痛苦的時候,我總是想到自殺。我想過無數種自殺的方法,最後,都因為擔心父母辛辛苦苦養育我到大,我還沒報答他們,就先行一步離開世界,這樣太過不孝而放棄。
我常常想,要是能遇到一件見義勇為到失去性命的事該多好。這樣,我死之前,還能夠為這個世界做一點貢獻。能夠讓父母的臉上,多少有點光。
現在回憶起那些過去,想起來都是灰色的。
時光一晃,大學過去六年了。今年因疫情在家,按慣例做起年度總結時,驚喜的發現,我已經從那個,一想到家就是支離破碎和冰冷的恐婚女孩,變得越來越期待婚姻,和想要孕育新生命了。
那個每年除夕,在別家團聚的時刻,都會獨自盯著漫天的煙花,流淚許願的女孩,開始在家裡滿足的笑了。
最驚喜的是,從一個唯唯諾諾,連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總覺得這輩子不值得人愛的我,是真的越來越相信自己會幸福了,是靠自己可以獲得的幸福。
我想,我會嫁給幸福。也,值得幸福。
有人說,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一生,而我之所以能在成年之後,擺脫原生家庭的大部分影響,並敢於面對現實,還得益於一直以來的努力。所以,想把自己的心得分享出來,給大家一些參考。
1 讀書
從圖書館的第一本書開始,我漸漸對心理學感興趣。大學至今,大概讀了將近100本相關書籍,認知行為心理學、家庭療愈系統等等。
其中有兩本書,特別推薦女孩去看。一本是《母愛的羈絆》,一本是《這不是你的錯》。
我不是一個天分很高的女孩,但讀到書裡感覺有用的內容,我都會立馬去嘗試,然後通過行動反饋效果。正是這樣一點點嘗試,讓我不斷的突破自己,找到自己的癥結所在。
2 上課
由於我戀愛晚,不知怎麼跟人相處和建立親密關係,大學兼職攢到錢後,就報了相關的線下課程去學習。
那些讓我們懂得溝通、理解、自尊和邊界感的課程,值得一學。當然,要首選口碑好的線下課。
線下課程,能夠讓人在沉浸式教學中,更直觀的理解和學習相關內容。通常,這種課都會提供復訓,大家可以把所學應用到實際中,再回到課堂去檢驗。
我就是在去復訓的時候,被老師評價說:不僅會溝通,還會自然有情趣的調情了。這是以前作為「乖乖女」的我,從來不敢想到的。
3 獨立+攢錢
這個真的是在我成長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真不假,我現在很感激因為家庭變故,條件變差,所以從大學開始就記帳,研究怎麼使用錢和存錢。
也因為這些思考,想明白了自己的價值觀,哪些錢值得花,哪些錢沒必要花。
在大學裡,我開始不再做一個機械的「乖乖女」。當時我們班同學都很乖,到大三了都基本沒人逃課。但,大部分去了都是玩手機。
我覺得這樣很浪費。時間是有價值的,去了就要好好聽講;若不能保證,與其玩手機來浪費時間,不如去做感興趣的事;哪怕是去打球,至少也鍛鍊了身體。
於是,認真的思考了我的興趣、未來的發展方向。然後,去做相關方向的兼職和小創業,攢了第一部分資金。
工作後,我開始自學理財。才知道,原來我在大學的做法,叫強制儲蓄和開源節流。
工作第四年,在父母的不理解下,我堅持首付了自己的小房子。至此畢業6年,我已經攢了35萬了。
這件事之後,爸爸不再把我當做小孩。家裡有些事,會徵詢我的意見。其實,當你經濟獨立,不需要父母買單的時候,你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邊界,開始掌握自己人生的話語權,父母也會在心底裡開始認為你是一個大人,不再是需要庇護的小孩。
4 心理諮詢
武志紅有句話:「心靈的事,要慢慢來。」心理上的傷痛,因為家族或成長環境的原因,大多積鬱已久,不可能一步到位,最少要給自己五年的時間。
工作後,通過讀書、運動、積極學習,我逐漸感覺生活滿是希望。但隨著學習到「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的理念,加上有了存款,搜尋上有了辨別力,我很幸運地挑選出了一個很適合我的諮詢師。
可能我通過大量閱讀和實踐,已自我療愈很多。自身對心理學原理也更了解,在過程中,也更坦誠和開放,會積極的給出反饋及感受。所以,差不多第三四次的時候,就像被一刀切掉腫瘤一樣找到了根源。伴隨著自身的探索,就像是被打開了任督二脈。
後期,我中斷了諮詢。因為,諮詢只是一種方式。成長的力量,永遠在自己手上。但它就像心的一劑良藥,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可以試一試。
5 戀愛
除了上面所說,我最感謝的就是戀愛了。我說的是實際的,可以有大把時間共處的戀愛。尤其,總是覺得自己不值得、不夠好的女孩,更是要積極去行動,去線下認識人。
前兩段異地的戀愛中,我總會擔心,他了解真實的我嗎?朝夕相處的親密關係,我能否處理好?然後主動逃避。
直到通過了實際相處的戀愛,我發現,其實我真的很可愛,我也真的很值得。原來,不用一定要做一個完美的人,真實的我就很動人。原來,即使是我的缺點,在愛我的人面前,也是可愛的、值得保護的。
同時,通過戀愛,讓我了解到,人生其實還有其他的處理方式。我不斷的吸取對方的優點、找尋舊時的情緒按鈕、去學會怎麼給予愛,也在無形中,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姐妹們,不要因為害怕,而拒絕愛。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即使遇到渣男,也是人生中,讓自己成長的一課。
我戀愛很晚,加上害羞和一直異地,24歲才初吻,因為不善溝通和膽怯錯過過。所以,如果要我給出建議,我真的很想說,仙女們!早點戀愛呀!
有句話說,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只是,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自己的家庭和父母,但,我們能夠選擇的,就是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去努力的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很喜歡的一句話:愛與成長,至死方休。我是酒窩,新的一年,祝大家都能過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者介紹:酒窩姑娘,90後女孩,從抑鬱到開朗,從膽怯到自我,從絕望到自律,與你分享成長中的愛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