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只要你上網,即使你不是足球迷你也應該聽到過 「李毅吧」的名號。
「帝吧出徵,寸草不生」,他們有過「爆吧」的年少輕狂,也有過「翻牆海外,為國出徵」的熱血沸騰,他們是「屌絲文化」的創造者,影響力遍布海內外,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一名中國球員-李毅。
李毅大帝,帝都蚌阜,必殺技「蚌阜迴旋」,李毅這名中國足球前國腳莫名其妙的成為了一代人的精神領袖,這全是因為一句話。
「我的護球像亨利!」
一
那一年,李毅吧還是李毅吧
百度貼吧是百度在早期推出的一個論壇類的產品,是以興趣主題進行分類,將興趣愛好相同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交流。
2003年左右,論壇成為網絡社交的主流文化之一,很多網友紛紛在百度貼吧建立興趣貼吧進行交流,李毅吧也是其中之一。
李毅出生於1979年6月20日,他6歲開始接受足球訓練,在天津火車頭俱樂部出道,身體素質出色,速度極快的李毅一直都是被寄予厚望的中國足球希望之星,在2003年的「末代甲A」中,李毅打進14球,與阿尤和馬丁內斯並列射手榜第一位,國青、國奧、國家隊李毅的前進道路一直走的很順利,直到2004年的八月。
2004年8月7日的亞洲杯決賽上,比賽第78分鐘李毅獲得單刀直面日本門將川口能活的機會,由於當時角度不大,李毅選擇了過掉川口能活,結果球被斷下,中國隊錯失扳平機會,最終中國隊1-3輸給了日本隊。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曾在電話裡追悔莫及地表示:「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個球。」
從那一刻起,李毅的人生改變了,李毅成為了中國錯失冠軍的罪人,人們甚至忘記了日本隊的手球。
亞洲杯結束之後李毅吧開始熱鬧起來,不過依舊只是一個單純的足球貼吧,很多人會上李毅吧去黑李毅,以此發洩自己的不滿。
二
黑到可以吸收所有光,李毅吧開始內涵
2004年之後中國足球的環境開始惡化,欠薪、假球、黑哨等負面新聞充斥媒體,中國球迷對中國足球非常不滿。
2005年,深圳健力寶主教練朱廣滬被調任國家隊後,遲尚斌開始接管執掌深圳足球,球隊成績直線下滑,遲尚斌和俱樂部總經理楊塞新斥責球隊主力李毅和李瑋鋒為「球霸」。
2005年5月17日,在經歷了與「球霸」們的鬥爭之後後,遲尚斌最終還是離開了球隊,在遲尚斌下課的那天,面對媒體的採訪,大多數深圳隊員都選擇了迴避,只有李毅正面回答了
媒體的提問。
「天亮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種循環。」暗諷、隱喻李毅用的都是恰如其分,採訪播出後引起了所有中國球迷的驚嘆。
2005年5月25日深足與水原三星的亞冠比賽,深足獲得了出線權,身為前鋒的李毅在前場的牽制可圈可點,賽後國內一家權威體育媒體報導,李毅賽後洋洋得意地說了一句:「我的護球像亨利」。
李毅的寥寥數語全部成為了中國足壇的經典名句,不久之後便有網友以《史記》的敘述方法編寫了《李毅大帝本紀》,「大帝」之名響徹大江南北。
當然李毅得到的並不是稱讚,而是鋪天蓋地的嘲諷和辱罵,李毅之後只要李毅參加客場比賽,就會全場會響起罵李毅的口號(過於粗鄙,不宜複述),甚至連客場訓練時都會有數百人圍在訓練場邊痛罵李毅,李毅已經被黑到了可以吸收所有的光。
李毅吧此時也開始了變化,從單純的足球宣洩變成了笑話、內涵、歌曲、小說、PS等層出不窮,李毅吧開始變的幽默起來,不過吧友們還是有底線的,那就是「禍不及家人」,一切都只是圍繞李毅展開,絕對不拿李毅家人開玩笑。
在這段時間裡,李毅吧裡聚集了一大批很有才華的網友,他們已經不再局限於「內涵」李毅,各類社會熱點問題也成為了他們「內涵」的對象,信春哥、白富美、高帥富、查水錶、喜當爹等網絡名詞都是通過李毅吧流傳出去,變的人盡皆知。或許最初這些名字並不是全是「李毅吧」創作的,但都是從「李毅吧」開始流行的。
三
屌絲文化
2009年左右,有別的百度貼吧的網友開始稱李毅吧的粉絲為屌絲,至於為什麼已經不可考,據說是因為當時李毅吧裡網友經常會在發帖時模仿周杰倫的口頭禪「超屌」。
最開始李毅吧的粉絲是不接受這個稱呼的,因為聽上去非常不雅,不過沒過多長時間,「屌絲文化」就成為了網絡主流文化,《屌絲男士》的熱播更是將這一文化推向高潮,不管你是白富美、高富帥,還是「窮矮矬」、「土肥圓」,都會用「屌絲」來進行自嘲。
「屌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網絡用語,它更多的開始凸顯人們的焦慮心理,成為必須重視的社會現象。
在李毅吧走紅的同時,李毅本人卻陷入到了事業低谷,2005年便開始一蹶不振。
2006賽季中超聯賽只打進3球,2007年轉會陝西後依舊沒有找到進球的感覺,17次出場只有1球入帳,2008賽季中超李毅又只進三球,2009賽季一球未進的李毅因為「訓練態度消極」等原因遭到了三停處罰。
雖之後又獲得出場機會,但李毅本人已經心灰意冷,2011年年僅32歲的李毅便選擇了「掛靴」退役。
四
李毅真的說過「我的護球像亨利嗎」?
李毅在足球事業上的走低和在網絡上的走紅,全是因為他的口無遮攔,「天亮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的護球像亨利」這些話語是他成為「李毅大帝」的原因。
只是這些話他真的都說過嗎?事實上這些話還是存在一些演義成分的。
關於「天亮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出處是在遲尚斌下課後的媒體採訪視頻,這些話李毅確實說了,可能當時在隊內確實存在一些分歧,誰對誰錯無人可知,或許李毅作為球員確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只是他的表達方式可能有些過激了。
而最有爭議的「我的護球像亨利」,確實是媒體強加上去的,李毅的原話並不是這樣說的。
經過查找,我找到了「我的護球像亨利」的最初出處,那是在2005年5月26日《體壇周報》發表的一篇採訪報導裡出現的,報導的標題是《自言從未如此快樂 李毅:我的護球像亨利吧》。
而在文章中全篇也沒有再次出現過「我的護球像亨利」這句話,文章中李毅接受採訪的原文是「這些都是朱導教我們的。在沒有多少時間的情況下,就在對手角旗處耽誤時間,像亨利在場上那樣護球。我今天這兩下子還可以吧?」
所謂的「我的護球像亨利」只是出現在了標題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標題黨。
對於這句話,李毅後來也多次在媒體上進行過解釋,可能是因為他自己也記不清自己當時是怎麼說的了,出現了兩個版本。
版本1
「那年我們跟水源三星踢完球,有記者問我怎麼看待亨利。我當時說,亨利是我的偶像,他的護球方法是我學習的方向。哪知道等登出來就變成我說自己的護球像亨利了。你說說,哪個粉絲會說『我超過自己的偶像』啊?亨利是世界上頂尖的前鋒,他在球場上的技術,值得每個前鋒學習,是榜樣。『我要像他那樣』和『我像他那樣』,絕對是兩個概念啊。所以我都懶得去解釋,沒必要,愛咋說就咋說。」
版本2
「我說的那個意思,絕對不是這個(我的護球像亨利)意思。我們領先比賽的時候,要學會去控制場上的節奏。我們當時一直在看英超阿森納隊的比賽。當時他們是怎麼控制節奏的呢?就是把球放在底線,然後護住球,去消磨時間。我當時說的意思就是我們要去學習人家這個東西,結果很多記者就寫成了那樣。有些記者其實沒有來到現場,只是看到別人那麼寫,自己也就寫上了。有的時候中國在這方面沒有法律的限制,所以我們只能是受害者。」
不管是哪個版本吧,我們可以確定的是李毅確實沒有說過那句話。
五
當我們遇到壓力怎麼辦? 自己扛著
因為「我的護球像亨利」,李毅成為了網絡紅人,成為了被千萬人嘲諷的對象,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便可以想像到李毅當時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作為一名前鋒,李毅是一名缺點和優點並存的球員,他被人詬病的門前機會把握能力,他的進球數確實也不多。但是他的速度,他的前場護球能力絕對是當時中國前鋒中數一數二的,這也是他可以進入國家隊的原因。
32歲便退役確實令人感到惋惜,但退役對李毅來說也並非是一件壞事,在經歷了種種風波之後,李毅已經變得雲淡風輕,他變的平和了,他開始接受「李毅大帝」這個稱呼,「屌絲」們也開始重新審視他們這位名義上的「領袖」,過去李毅的種種行為在新的價值觀體系下變的並非那麼難以接受,李毅開始由黑變紅,成為了真正的「屌絲」代言人。
在李毅退役之後,曾經有人在李毅的微博裡留言,將自己生活壓力大,無處訴說的情況講給了李毅聽。
李毅回復了他四個字。
自己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