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是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作用,要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加大普及,傳播法治理念。」近日,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馬賢興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必須帶頭學好、講好、用好民法典,才對得起胸前的檢徽。
撰寫36篇「話說民法典」文章
今年9月25日,湖南電視臺播出一期題為《加裝電梯,到底難在哪?》的法治節目,馬賢興被邀請擔任該期節目的點評嘉賓。在節目中娓娓道來的背後,是馬賢興調研、獻策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所付出的努力。
針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推進緩慢問題,馬賢興多次利用業餘時間到轄區多個職工小區實地調查。
「已有多位老教師沒有等到乘坐電梯就去世了,有的老人因為腿腳不便10年沒有下過樓,有的老人下一次樓要花100元請人抬下來。」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家屬樓的幾位老教授對前來調研的馬賢興說,他們希望能儘快乘上電梯,實現「上上下下」的幸福夢。
了解到一些區縣對加裝電梯採取「一票否決制」,要求所有住戶籤字同意。馬賢興認為這不符合民法典和物權法規定精神。「目前一個單元只要滿足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即符合法定比例要求,民法典生效後,這一比例還將降低。」為此,馬賢興結合民法典,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山虎說法」中相繼推出《加裝電梯有住戶不同意怎麼辦?用民法典來辦!》《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一部電梯幾行淚》等多篇文章,從物權法到民法典相關規定、從法治教育到思想引導,對加裝電梯這項惠民工程作了較為全面的釋法析理。
民法典出臺以來,馬賢興已撰寫《全面貫徹民法典確立的「綠色原則」》《民法典確立的「自甘風險規則」》等「話說民法典」系列文章36篇,通過「山虎說法」推出後,獲得大量轉發和點讚。
呼籲修正「第24條」
馬賢興曾接待過一位70歲的郝大娘,她哭訴和丈夫姚某從結婚起關係就不好,長期分居。多年前,姚某離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然而,她的日子卻並沒有因此而消停——她陸續無端地當上了多起民事案件的被告。長沙市4家基層法院簡單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判決郝大娘對1000多萬元無端巨債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她申請再審後均被駁回。
走投無路的郝大娘找到馬賢興求助。馬賢興沒有因為院裡對此案沒有管轄權就將老人拒之門外,而是向郝大娘耐心解釋「第24條」的來龍去脈,以及最高法關於夫妻共同債務認定的最新解釋、民事訴訟再審和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具體規定,指導她到長沙市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申請法律監督,並將情況向市檢察院作了匯報。
長沙市檢察院調查了解情況後受理了此案,並經慎重審查後向法院提出抗訴。最終,長沙市中級法院對所涉的6起案件全部再審作出終審判決,全部採納長沙市檢察院抗訴意見,改判涉案債務為姚某個人債務。
馬賢興曾在辦案中遇到過不少像郝大娘這樣無辜背上冤債的女性。他希望通過對一個一個案件的糾正,推動從根本上修正「第24條」。
馬賢興和其他專家關於「夫妻共債共籤」和證明責任分配的合理建議,被最高法新司法解釋吸納。馬賢興還通過撰寫文章和學術演講多次呼籲將新司法解釋以法律條文形式固定。今年5月28日通過的民法典第1064條基本吸收了新司法解釋的內容,為夫妻之間設立債權債務提供了明確的法律規範。
倡導辦案與學法良性互動
「作為基層檢察院,貫徹落實民法典,最重要的是要把民法典落實到檢察司法辦案實踐中。」馬賢興說。
馬賢興告訴記者,雨花區檢察院以民法典為遵循指導刑事檢察工作,在民間借貸、商業交易、金融服務等民商事領域的刑民交叉案件中,嚴格區分刑事犯罪與經濟糾紛,謹慎處理涉及民事糾紛的刑事案件,避免「以刑代民」「刑民混同」,堅決防止出現以涉嫌犯罪為由插手經濟糾紛的情況。今年以來,該院共監督該類案件撤案9件13人。
馬賢興帶領幹警在深入領會民法典精神的基礎上,將民事檢察重點放在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該院現已辦理9件虛假訴訟和支持起訴案件,把民事檢察作為貫徹實施民法典的重要一環,將民法典的制度優勢切實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他還倡導以民法典為後盾積極開展公益訴訟,依託民法典確立的原則,辦理「等」外領域公益訴訟案件58件,有力形成了司法辦案與學用民法典的良性互動。
最美公益普法人
「未成年人受到性侵害,成年後還能繼續提起訴訟嗎?」「小文在學校打籃球受傷,責任誰負?」……
新學期伊始,雨花區的雅境中學舉辦了一場主題為「讓民法典走進中小學」的法治講座。受邀主講人正是馬賢興,他也是湖南省民法典宣講團成員。
為了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馬賢興還設置了10個問題向學生提問,對搶答正確者當場贈送民法典一本。他積極履行法治副校長職責使命,部署組織10名擔任法治副校長的檢察官深入聯點的20所中小學為師生講解民法典相關法律知識,獲得廣大師生好評。
不僅如此,自今年6月以來,馬賢興還應邀赴多所高校宣講民法典;多次利用周末或晚上來到機關、街道、社區,以及「三一重工」「和立東升」等民營企業開展民法典宣講20餘場。今年10月,馬賢興被評為「2020年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個人」。